章惇与东坡:一场流离中的文人救赎
发布时间:2025-05-15 19:03 浏览量:5
本文摘自《成为苏东坡》,作者吴淡如。
《成为苏东坡》,吴淡如 著,岳麓书社出版
四十一岁时,苏轼曾写过一首诗: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当时,他和弟弟在彭城过中秋。这回到了岭南,过中秋时这首诗又浮现在他脑海里。想想,当时自己还算年轻,应该没有预料到今天这种命运吧?但他还是安慰自己,既然当时不知此时命运,那么今日虽然状况可悲,也不知道未来是不是会有什么喜事临门。
苏东坡是擅长安慰自己的,他在寄给定州同事的一封信中说,自己“凡百委顺而已,幸不深虑”,也就是逆来顺受,还好,自己想得不多。
苏东坡能够平安到惠州,得力于他的学生张耒在润州当知府,派了两个忠厚士兵陪着他南下,并且照料他的安危。
朝中的章惇等人,在苏东坡南贬的一路上,意犹未尽地一再改变他的命运。
除了章惇,曾受他提拔的礼部侍郎林希(1035—1101)也是加害他的好手。他本来相当奉承苏轼,之前常顶苏东坡的缺,比如苏东坡离开杭州时,林希接任了杭州知州一职。
林希后来加入福建同乡甚多的变法派,对苏东坡的“报答”就是将他贬往南荒的告词,说他“辩足以饰非,言足以惑众”,罪该万死,当自绝于君,所以被贬到岭南去,算是一种宽容。
林希还曾替皇上撰文,以皇帝之名骂高太皇太后“老奸”,连哲宗自己想想都觉得不安,看了之后把笔丢在地上说:“这是败坏我的名节了!”
这个哲宗皇帝年轻气盛,虽然从没被称道是个圣明君主,不过,在大臣们展开疯狂报复时,也稍微踩了刹车。
这年,苏辙被贬至汝州当知州,还有人想来降罚苏辙,皇帝自己说:“都已经贬了,可以停了。”
章惇等人本来打算让之前的宰相吕大防再被贬,贬到岭南去,但哲宗改为安州(湖北安陆)。不过,哲宗身边的人并没有放过这位个性质朴的老宰相,绍圣四年(1097),吕大防被再度贬到循州(治今惠州市)安置,走到江西,吕大防就过世了。有人说是病逝,也有人说是酒后自戕而死。
临死前吕大防对陪着他南下的儿子吕景山说:“我没办法再往南边去了,我死了,你就可以回乡去。这样我们昌氏还留着一缕香火,如果我们一起到那瘴疠之地去,可能两个人都回不来。”
如此这般,看看章惇得势的时候,如何的威风八面。就算是林希等同僚所为,章惇也都是点了头的;当然,不能只说章惇,这些都是哲宗自己点了头的。二十来岁的他,在学会治理国家之前,先学会了搅动斗争的腥风血雨,将他眼中的“老人”痛整一番。高太皇太后看似努力教育孙儿,得到的却是反效果。教育,真的没那么容易。
苏东坡曾在此时写的文章中形容自己是“挂钩之鱼”,形容得贴切,他的生死已经不是他自己所能操控的。
苏东坡到惠州的第二年,一个亲戚来到惠州当提刑——代表国家的巡按大臣。这个亲戚就是苏洵因女儿八娘之死宣布绝交,已与苏家绝交超过四十年的苏东坡前姐夫程之才。
之前提过苏洵与岳家绝交的事。苏东坡的姐姐八娘,十几岁时亲上加亲嫁给程之才,没有多久就过世了。
如何过世,细节不明,总之,八娘生前在夫家过得很不愉快。明明公公是母亲的亲兄弟,又嫁到另一个书香世家,却导致这个结果,实在出人意料。
按苏洵的说法,八娘过世(可能是病逝,也可能是轻生)是因为程家疏忽,程家待她不好,程家有各种见不得人的问题。
苏洵的个性比他两个儿子还刚烈许多,宣布与程家绝交。现在派了一个可能是仇家的人当巡按大臣来岭南巡视……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借刀杀人”的大阴谋。
如果这原来是一个阴谋,那么,必然是要了解苏东坡家庭关系、私交好的人才知道的。章惇应该明白。
程之才(生卒年不详),苏东坡同乡、表兄、前姐夫,也是仁宗嘉祐年间的进士,他来到这里探访这么一只钩上之鱼,苏东坡也很胆战心惊,先写了信探问,从程之才回信中知道他并无恶意,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程之才回信说:“我们已经四十来年没见面了,对于过去曾有的误会,我仍然耿耿于怀,希望有弥补的机会。”看来,程之才始终认为苏洵宣布绝交源于误会。苏洵宣布断交,让误会一直没有解释的可能,程家在家乡也背了罪名很久了。
程之才来到苏东坡住的嘉祐寺找他。两人化解前嫌,若说要程之才来当巡按,想整苏东坡,是章惇的阴谋,那么,程之才应该没有办法回去交差才对。
程之才有意化解两方恩怨,还让苏东坡搬回比较舒适的合江楼居住。不过苏东坡还是在合江楼和嘉祐寺间搬来搬去,年余才迁入位于白鹤峰的新居。苏东坡手头很紧,整修这新居花的钱,多半还是弟弟、朋友们的支援。建造新居的苏东坡,本以为自己会在惠州终老,谁知章惇后来还是觉得他被贬得不够远。
苏东坡在惠州,仍然做了不少事。如出资、募捐帮助建设东新桥和西新桥,推广农业技术、解决驻军占用民房问题,设放生池,习医炼药,企图解决瘴疠问题。
因为没太多事做,他时而和道家朋友们炼丹打坐。他也忙于种菜,自耕自食。在此他继续发挥美食家天分,用桂花酿酒。写了《煨芋帖》,赞美惠州的芋头美味。对于他自己种的菜,则形容是“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菜呀、菇啊被他写得都有灵魂了。关切四时变化,每天都看着园中菜蔬长大,看似化解了钩上之鱼的哀愁。
正如苏东坡所说的,他想得不多。也不是想得不多,他要自己不要多想。
因为命运不是他可以掌握的。那又怎么样呢?古今人类谁又曾真正掌握过自己的命运?既然没有办法改变什么,那么有一些“小确幸”也是极好的。
岭南偏乡,但荔枝甚为甜美,不如好好享受一番。产季来临,他每顿都吃荔枝配饭,曾经这么写:“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枇杷)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自我安慰,是被贬之官最难得的专长。
虽然无入而不自得,生活倒也悠闲如意,但是仍有难忍的生离死别,在未来默默等着他接受。
推
荐
阅
读
《成为苏东坡》
吴淡如 著
岳麓书社
2025年3月出版
本书是一部温暖治愈的苏东坡心灵传,作者绕开陈说,独辟蹊径,采用侦探小说的结构设置和解谜式戏剧手法,抓住人物命运主线,重绘苏东坡的内心世界和人物链环,从多元角度追踪苏东坡的命运与际遇,探寻其命运沉浮的隐秘终点,一个文学家苏东坡的背后,是一个整整一生都被抑制的政治家苏轼。作者跳出繁琐的历史考证,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同情、同理之心,填补漫长的时空阻隔,文字温暖、治愈,给读者带来历史现场感般的心跳与激动,仿佛苏东坡就活在我们眼前!
作者简介
吴淡如,知名作家及节目主持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学博士,被誉为“台湾畅销书天后”,曾与刘墉等人被评为“台湾二十大风云人物”。吴淡如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在写作、主持、理财、创业等各方面成绩出色,令人艳羡。她将写作视为自己生命灵魂的出口,文字朴素走心,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已出版畅销作品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