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30句金句:学懂中庸之道,注定不平庸

发布时间:2025-09-18 18:10  浏览量:1

《中庸》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核心思想“中庸之道”,强调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思想。

全书3000多字,言简意赅,但蕴含深意。

看着陪伴了我十二年的这本国学经典合集,有了要把这些经典重新好好学,把自己养一遍的念头。

如今这本书已如我一般,也历经了沧桑,但内涵却越来越

深邃,索性先从书中精选出一些金句来吧。

下面这三十句,也是颇有收获的,收藏起来反复读。

01

纲领篇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释义:天所赋予人的本质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启示:这是《中庸》的开篇总纲。它指出人性本善,来源于天。教育的根本是引导人回归和发扬与生俱来的善良本性。

2.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释义:“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启示:真正的道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一举一动中。它并非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你的一言一行皆有道,只是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那就是道,这就是所谓的“百姓日用而不知。”

3.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释义:所以,君子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警戒的,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也是畏惧小心的。

启示:品德,修养高的人,是在独处的时候依然心存敬畏,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人监督也不会做违背道义的事情。

4.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释义:没有比幽暗之中更为显著的,没有比细微之处更为明显的,所以君子在独处时要谨慎。

启示:最隐秘的事情最能看清一个人的本性,最细微的小事最能彰显一个人的品格。

5.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释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都符合节度,叫做“和”。

启示:人都有情绪,并不是不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是在表达情绪的时候依然能遵循中庸之道,不伤人,更不伤自己。这就是“中”是内在的平衡状态,“和”是外在的恰当表现。

6.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释义:“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准则。

启示:个人内心保持中正,社会关系保持和谐,是天下安定繁荣的根本路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的修养会影响到方方面面,小到个人的身体,大到家庭乃至社会。

7.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释义: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安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

启示:这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极致表达。个人的道德修养能与宇宙秩序相感应。

02

行道篇

8.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释义:君子一言一行都符合中庸之道,小人却违背中庸之道。

启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在于能否恪守中庸之道。

9.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释义:君子之所以能守中庸,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做到适中。

启示:中庸不是僵化的折衷主义,而是根据具体时机和情况,灵活地找到最恰当的方式,“时中”是关键,合适的时机就是蕞好的。

10.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释义:掌握过与不及两个极端,采用中庸之道来治理百姓。

启示:先衡量事物的两种状态,特别要避开两个极端,选取中正之道,才能顾及到大多数人。

11.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释义: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笼子、陷阱之中,却不知道躲避。

启示:那些自以为是、投机取巧的人,最终会陷入自己制造的困境中。

12.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释义:颜回是这样的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一条好的道理,就牢牢地记在心里,再也不让它失去。

启示:以颜回为例,说明了践行中庸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人要克服自己的人性需要时间,世界上蕞远的距离就是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只有高度的自律才会到自觉遵守。

13.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释义:天下国家可以治理,爵位俸禄可以放弃,利刃是可以践踏的,但完全实现中庸之道是最难的。

启示:完成那些看似惊天大地的大事很多时候要容易一些,而让人去践行中庸之道却很难。

03

诚明篇

1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释义:真诚本就是上天的法则;做到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启示:天道原本就是真诚的,人依天道而生存,要求自己一步步向天道靠近才是为人之本。

15.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释义: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中庸,不用思考就能获得,从容不迫地符合中庸之道,这就是圣人。

启示:诚应该是一种发自本能、自然而然的完美状态。“人之初,性本性。”人本性里就带人真诚,善良,只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人也变得自私、慕强,去掉劣性,去完善自己的本性,圆满天性。

16.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释义:努力追求真诚的人,就是选择善道而坚定执着地去实行的人。

启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真诚是道,普通人要改变自己,唯有放弃空想,走向靠近道的人,把坚持择善当成你的执念。

1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释义: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而后做到真诚,这叫做教化。

启示:天性的率真要保持,而且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让人去掉被环境污染的杂志,通过教化,从外在的明智到内在的真诚。

18.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释义:只有天下至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

启示:只有真诚地面对自己和世界,才能彻底了解并发挥自己的天赋潜能。

19.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释义:所以君子尊崇德性,又注重学习问辨;致力于达到广博宏大的境界,又深入到精细微妙之处;极端高明,又遵循中庸之道。

启示:提出了儒家理想的治学修身方法:德性与学问、广度与深度、高远与平实,这三对矛盾必须兼顾。

20.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释义: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体会,性情敦厚而崇尚礼节。

启示:学习是不断深化的过程,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要复习旧知识,才能让知识学得既牢又广,而人的品德是践行礼仪的基础。

04

落实篇

21.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释义:做到忠恕,离中庸之道就不远了。不愿意施加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启示:“忠恕”是中庸之道具体落实的一种形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行的让别人做。特别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经常都会犯一些错误,自己明明都不看书,非要让孩子看书,所以,允许孩子的不情愿,让自己给孩子把榜样做好。

22.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释义:君子践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一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处,一定要从低处起步。

启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至江海。”不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是不会达成目标的。

23.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释义:与妻子感情和睦,就像弹奏琴瑟一样和谐;与兄弟相处融洽,和顺又快乐;使你的家庭安顺,使你的妻子儿女快乐。

启示:这句话引用自《诗经》,家庭幸福和谐是人做事取得成功的关键,家庭幸福也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中庸之道的践行,并不遥远,从家里开始就是最好的。

24.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释义:鬼神的德行,真是盛大无比啊!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无所遗漏。

启示:我们觉得有些事情很神奇,其实是我们缺少了感知力,中庸就是道,道就在生活,可以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时无刻都在,就像我们说的二十四节气,看不见也摸不到,但是到了相应的节气,就能看到大自然在变化。所以,人对自然要保持敬畏之心。

25.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释义: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请教,又善于分析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别人的坏处,宣扬别人的好处。掌握“过”与“不及”两端的倾向,用中庸之道来治理百姓。

启示:以舜为例,说明大智慧的表现:虚心纳谏、明察秋毫、与人为善,并能运用“执两用中”的智慧进行管理。

26.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启示:聪明的人很多,但是有智慧的人却不多,小聪明,大智慧,聪明反被聪明误,很多的危险都是自己造成的,还不知道。所以,真正的智慧是能看清并避开人生陷阱的大智慧。

27.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释义: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能安然自得。

启示:君子应安守其位,随遇而安。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能找到自己的本分,并安然地去践行它,内心始终保持自在平和。

28.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释义: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怨恨。上不抱怨天,下不责怪人。

启示:人要不断的修正自己来顺应外面的环境,不要总是把自己的不成功归咎在外因上,特别是女性,不要把自己活成了怨妇。

29.君子之道,黯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释义:君子的道,暗淡无光却日益彰显;小人的道,鲜艳夺目却日渐消亡。

启示:大道至简,不要被表象所迷茫,真正有修为的人,从不用外在来显露自己,反而懂得收藏自己。正如《道德经》所言“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30.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释义:极致的诚不止息就会长久流传,长久流传就会得以验证,得以验证就会悠远,悠远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精明高妙。

启示:坚定坚持的把诚做到极致,久而久之,就会推己及人,影响深远,自己生命的厚度也会发生改变,眼界会越来越高,心量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