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丨做有温度的人
发布时间:2025-05-23 19:08 浏览量:2
本篇作者
烧伤科 李杰
李杰,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护师,从事相关工作11年,曾多次获得优秀员工、优秀团员称号。
作为护士,面对渴求希望的目光,我们义无反顾;面对一贯的平凡,我们从容不迫;面对神圣的职责,我们兢兢业业;面对时代的召唤,我们一往无前……
周二的早晨,我一如往常来到病房接班,在走到男病房时,发现病房里来了一位瘦瘦小小的小男孩。据交班护士介绍,这位新收的小男孩叫铭铭(化名),是一个全身烧伤后留有瘢痕的病人,看起来瘦瘦小小的。
在做治疗时,我发现铭铭不是很爱说话,总是低头玩手机,接家里的电话时也表现得非常不耐烦。我听不清电话那头在说什么,只能听到这边铭铭烦躁地说:“别说了,别说了,听着就够烦的。”一开始我以为这个九岁的小男孩只是到了叛逆的阶段,可后来发现并不是这么简单。
铭铭对护工师傅、护士还有同病房的病友说话时都攻击性十足,并且经常表现得非常不耐烦。于是,我又以为他是被家里宠坏的孩子。直到有一次。我和护工师傅聊天时才发现,铭铭并不是被宠坏的孩子,而是因为他从小缺少家庭温暖与关爱。
在一次不幸的大火中,铭铭父亲在奋不顾身地救出铭铭后失去了生命。随后,铭铭的亲生母亲离开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另寻幸福,铭铭就一直被姑姑照顾着。由于全身烧伤留下瘢痕,铭铭经常遭受人们异样的眼光,他变得自卑了。已经九岁的他在住院期间从来没有读过任何课本,也没有做过任何作业。
入院第二天,到了铭铭手术的日子。我问铭铭:“你叫什么名字呀?”他没有回应,于是我又问了一遍,但他依然在玩游戏不理我。最后,我又问他:“你为什么不理我?”他说道:“床头写着呢,为什么还问?”我说:“我当然知道你的名字,但是我想和你聊聊天。”虽然他并不想理我,但还是勉强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我们的交流就这样开始了。
这次手术处理的是手部瘢痕,都说十指连心,回到病房后,铭铭疼得一直哭闹不停。我听到后,赶紧来到他病床前安慰他:“铭铭你先别哭,我这就去联系医生看看能不能给你输一些止疼药,我把动画片给你打开,你先分散一下注意力好吗?”说完我马上联系还在手术的医生。
拿到医嘱后,我就立刻和同事一起给他取药配液,来到他的病床前告诉他:“现在就可以输液,疼痛症状很快就能得到缓解,一会你就可以好好睡觉啦,醒来后就可以吃东西了。”
等他睡着后,我在他桌上放了一根棒棒糖和一本图画故事书,听护工师傅说,他醒来后看到这些很惊讶,自己喃喃地说:“我也可以有吗?”其实,是我们医生为了奖励一些学龄前儿童能配合换药,会给他们一些小礼品,他每次看到都很羡慕,可是因为他已经9岁了,超出了奖励对象的年龄范围,所以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些东西。
我们这件事以后,就各自买了很多零食,家里有孩子的人就把自己家孩子的绘本、课外书都拿来了,并且大家商定由每天的大夜班护士在清晨放到他的枕头旁边。
几天后,铭铭对我们的态度终于有所转变,见到护士进病房时都会主动打招呼。一次,忙完工作后,我又进入了他的病房,问他:“铭铭你几年级了呀?”他回答道:“我三年级了。”“阿姨可以看看你的书吗?听说现在的题都特别难。”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带书。”我又问:“为什么没带呀?这次你还要做其他手术呢,住院时间会长一些,不带书看看的话,回去上学会不会跟不上?”他看了看自己身上,又看了看双手,颓丧地说:”我还有未来吗?学习好了又能怎么样。”
我坚定地回答道:“当然有用,不要在意容貌的问题,知识才是重要的,是别人偷不走抢不去的。如果你真介意的话,也有很多不需要和别人面对面打交道的工作。前提是我们要好好学习,回家做好手部锻炼,等你恢复好了以后,重新开始你的人生之路,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自己都放弃了,别人还怎么帮助你?”
第二天,铭铭告诉我:“阿姨你说的对,我让姑姑把我的书都拿来了!”在每天忙完工作后,我就到他的病房给他做宣教,帮助他锻炼手部功能,给他准备大小不同的球和旁边病床的小朋友一起玩,把自己的字帖带来让他锻炼。
有一天,我把蚕豆带来让铭铭剥皮,他努力了很久也没剥几个,非常懊恼,显然是我太急于求成了。眼看他已经逐渐建立的信心马上要毁于一旦,我赶紧安慰他说:“对不起,是阿姨的错。这个是后期的锻炼项目,但阿姨看你恢复得很好,就想给你加快进度省去中间过程。事实证明任何锻炼与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你已经非常棒了!”“真的吗?”“当然了,”我说,“不信你明天问问医生阿姨。”
等我再上班时,他告诉我医生阿姨夸他了,说他恢复得非常好。转眼间,到了他出院的日子,我特意把功能锻炼的步骤和方法都打印出来,让他回去照着练习。我告诉铭铭,一定不能在中途松懈、放弃。
当我再见他时,已经是一年半以后了,他这次是来做其他部位的手术。我赶紧看了看他的手,他炫耀般地给我展示用筷子精准地夹起豆子,我当时真的非常欣慰。我又问他学习怎么样,他告诉我,他现在已经是年级的前几名了。
或许我们的病床是冰冷的,输液针是冰冷的,手术刀也是冰冷的,但我们医护人员是温暖、有温度的。虽然不能改变夜的黑,但我们希望能够引导人们在黑夜里抬起头来仰望星空,看到希望。就像诗中所说的那样: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要用它寻找光明。
医学人文点评
本文作者与患儿铭铭的互动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治愈的案例,更是一曲关于如何“做有温度的人”的生命赞歌。作者巧妙地采用了“认知反转”的叙事策略——从最初认为孩子“叛逆”“被宠坏”,到逐渐了解其背后的家庭悲剧与心灵创伤,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医疗伦理:患者的表面行为往往是内心创伤的隐喻性表达,医护人员需要具备解读这种“身体隐喻”的能力。
文中“十指连心”的意象运用颇具匠心。表面上这是对手术后手部疼痛的写实描述,隐喻层面却暗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情感联结的可能性。当铭铭问:“我还有未来吗”时,这声质问直指医疗人文的核心议题:医疗的终极目的不仅是修复身体,更是重建患者对未来的想象。
当医护团队为铭铭准备零食时,他们既在缓解疼痛带来的焦虑,也在重建一个孩子对“值得被爱”的信念。这种“技术—人文”的双重奏,正是优质医疗服务的精髓所在。
点评人:刘亚京
首都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助理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