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北京)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5-05-23 20:36 浏览量:3
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电局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于5月21日至22日在京召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国,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范卫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刘建国表示,在中宣部的领导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二三四”工作定位,坚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将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系统性变革和实施广电视听融合发展工程列入2025年十项重点工作,进行系统谋划与重点突破。他强调,要坚守初心使命,锚定广电视听“总航标”。广电媒体要坚守“传播好党的声音、服务好人民群众”的初心使命,深化“头条”“首页首评首推”建设,高质量做好主题宣传,不断拓展互联网主阵地。要聚焦系统变革,激活融合发展的“动力源”,大力推进频道频率精简精办,持续深化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推动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提质升级,用好中国视听大数据系统,做强做优广电新媒体分级分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的工作机制。要深化价值共融,重塑融合发展“新生态”,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融合应用,加快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贯通发展,促进广电媒体+商业平台形成合力,扩大主流声音传播,实现合作共赢。
司马红表示,要以更高站位壮大主流舆论,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持续深化“北京大视听”品牌建设,以高质量内容传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思想认同与情感认同。要以更大力度加快科技赋能,抢占未来传播制高点。更好发挥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的带动作用,用好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重点支持AI技术在市区媒体的深度应用,推动主流媒体与网络视听平台、视听科技企业开展更深层次协作。要以更实举措深化机制创新,激活内生增长加速器。支持北京广播电视台和各区融媒体中心加快新媒体建设,推动融媒与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增强媒体造血经营能力。要以更广视野推进协同发展,打造典型示范风向标。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三地在主题宣传、内容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构建资源联动、宣传联播、人才联训新格局。
范卫平表示,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全国广电领域成立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社会组织,愿与全国广电同仁一道,坚守“传播好党的声音、服务好人民群众”的初心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牢政治方向、坚定人民立场、强化责任担当,推动新时代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电视听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创新为驱动,拓展视听传播边界,深化价值协同,探索实现新时代广电视听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新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广电人应有的贡献。
本届大会以“视听无界 价值共融”为主题,采用“5+N”模式,设置创新发展、传播生态、价值赋能、技术应用、跨界合作5大板块及多场配套活动,汇聚政府主管部门、主流媒体、视听机构、科技企业、专家学者等各界力量,搭建政策解读、技术交流、产业合作的一站式平台,为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主论坛:
媒体融合发展新动能、新机遇
5月21日上午举行的主论坛,来自科技、传媒、教育等领域的多位嘉宾围绕“媒体融合”这一核心议题,从技术创新、内容生产、人才培养、国际传播等多元维度展开深入讨论。
王中林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王中林从能源与传感技术前沿切入,提出新质生产力对智能时代的关键作用。他表示,能源是人工智能的“血液”,在传统化石能源受限背景下,需推动包括光能、风能等在内的分布式能源与主流能源协同,实现“当地产生当地用”的能源供给模式。同时,他在演讲中强调,传感技术是AI数据收集的前端核心,需通过原创技术突破为智能时代奠定能源与传感基础。
姜文波
聚焦技术驱动下的媒体变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发表题为《科技创新助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演讲。他提出,要运用超高清、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以技术赋能内容创作,如XR 虚实融合技术已成功赋能春晚等大型节目,沉浸式视听体验彰显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
祝燕南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认为,当前已进入“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新阶段,行业需在2029年以前完成整体的系统性改革,解决“小散弱”等结构性矛盾,确保主流媒体掌控网络主战场。
张树庭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树庭聚焦“智能传媒”人才培养,提出推动广电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媒体融合人才。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传媒行业发展的变革,中国传媒大学期待携手全国传媒业,彼此赋能、相互成就,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事业的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因AI而强”的目标。
蔡怀军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台长蔡怀军分享了湖南台的融合实践经验。蔡怀军表示,湖南台媒体转型的最大阻力来自内部的思维惯性。芒果TV如一条鲶鱼,用互联网逻辑重构集团的组织,最大化释放创新活力,建立全国最大的内容生产智库。
视听新媒体创新发展主题研讨会:
在变革与实践中探寻主流媒体未来
5月21日下午,“新新向融・勠力同心”视听新媒体创新发展主题研讨会召开,多位业界专家与媒体代表聚焦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内容可视化创新、技术赋能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
胡正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以“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表示,当前主流媒体需从生产机制、传播体系、体制改革三方面突破,通过构建“IP生态化”生产链,推动内容从单一节目向全场景开发延伸;强化自有平台的“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聚合能力,解决“有流量无效益”等痛点;打破传统媒体类型分割,借鉴互联网大厂项目事业部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重构组织架构。
郎峰蔚
抖音集团副总编辑、媒体与合作总经理郎峰蔚表示,抖音积极推动广电文化IP数字化,助力主持人构建“大屏主持+小屏主播”双轨发展模式,实现大小屏流量互哺。
郑敏璇
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兼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融媒中心副主任、触电新闻客户端总编辑郑敏璇分享了广东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端的“智能+”探索经验。
刘骏
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运营中心主任、齐鲁网闪电新闻总编辑刘骏表示,主流媒体唯有以“内容品质”为根基,以“技术赋能”为翅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才能在系统性变革中开辟新航道,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
虚实共生:AIGC重塑视听产业发展主题研讨
技术赋能与生态重构的多元实践
5月22日上午,“虚实共生:AIGC重塑视听产业发展主题研讨”举行。本次活动作为2025“智领未来”北京人工智能系列品牌活动之一,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对视听产业的重塑与创新,吸引来自主管部门及业界、学界的众多代表参与,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叶龙
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传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叶龙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传媒新质生产力”为题,深入剖析AIGC在内容创作、赋能文旅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叶龙表示,AIGC正以“AI+内容生产”强化传播力,以“AI+信息解码”提升引导力,并通过“计算仿声学”等技术创新音频体验。
高利亚
湖南芒果智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千频运营中心负责人高利亚阐述关于“5G智慧电台”垂直场景落地的三点思考:一、不要“神化”AI,要在创新中使用AI;二、不要只拼算力、拼刚需,小赛道也能跑出冠军;三、AI解决了重复劳动等问题,让大家有更多时间创作精品。
中广联合会智媒委副会长兼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付玉辉从全球治理视角分享观点。他表示,中国提出的“11+8条倡议”为 AI 治理提供“发展中国家方案”,强调开放合作与技术可控。同时,行业需警惕“智能鸿沟”和资本过度渗透,推动政府、企业、个体共同参与治理,确保AI发展符合人本价值。
此外,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咪咕公司技术管理部总经理李琳,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CTO甄亚楠,华数传媒新媒体中心副总监楼珊珊,抖音集团“智能创作—抖音”视觉算法负责人杜康,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王松松等,分别介绍了各自团队在AIGC领域的新探索。
“文商旅体超级场景”共创计划交流活动
视听赋能与文化消费融合新范式
5月22日举行的“文商旅体超级场景”共创计划交流活动中,来自影视、文旅行业的相关从业者,从科技赋能、IP运营、乡村振兴等多维度探讨文旅融合新路径。
杨乘虎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家文旅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乘虎以《去有风的地方》为例,剖析影视与文旅的共生关系。该剧播出后,大理游客量从2022年的1000万激增至2024年的1亿,剧中场景“有风小院”成为游客打卡地。杨乘虎表示,当代文旅的核心是“情感价值”——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观光,而是追求疗愈、社交与文化认同。他以西安“大唐不夜城”与重庆李子坝轻轨穿楼为例,强调“场景化传播”需通过垂直内容强化地域文化认同,而非简单复制热门模式。
贾尧
华策集团副总编辑贾尧分享从“拍摄地”到“目的地”的深度运营经验。贾尧表示,影视IP需与在地经济深度融合,《去有风的地方》复刻场景“有风小院”的民宿与咖啡厅实现长尾消费;太阳宫地区联合华策影视在园区内还原《国色芳华》中“何惟芳小院”“花满筑花房”等经典场景,结合牡丹节等活动,带动公园排名大幅跃升,印证“IP+场景”的联动效应。
无忧传媒副总裁、首席战略官刘甜分析了短视频与直播对文旅的变革性影响;北京重力聿画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朱宇辰展示了动漫IP的跨界潜力;大千影业副总经理毛婧颖以综艺为切口,提出“真实自有千钧之力”的文旅赋能逻辑;哔哩哔哩纪录片内容总监张昊表示,纪录片的真实叙事赋予文旅持久生命力。
与会专家认为,文商旅体超级场景的共创,本质是文化价值与消费动能的深度耦合。未来,随着AI、元宇宙等技术的渗透,虚实融合的场景或将进一步打破边界,让“诗与远方”成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延续的生活方式。正如杨乘虎所言:“文旅不仅是空间的位移,更是文化与生活的共鸣。”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