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赋能 包河智造引领产业新未来
发布时间:2025-09-19 10:55 浏览量:2
转自:新安晚报
无人机穿梭送餐、eVTOL“空中出租车”开启试飞、人形机器人步入量产阶段……在合肥包河区,以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核心引擎的未来产业画卷正加速展开。
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区排名第36位,高质量发展全国市辖区排名上升至第31位,科技创新全国百强区排名第22位,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数列全国市辖区第12位,各项指标均稳居全省首位……这些数字背后是包河区“链式思维”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更是一座现代化城区以科技为笔、以产业为墨,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生动缩影。
创新策源
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
前不久,零次方机器人DemoDay活动吸引了众多目光,轮臂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产品逐一亮相,展示叠衣服、擦桌子、冲咖啡等各种“技能”。同时,具身智能行业“真智能”概念也首次公开。
零次方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堪称“包河速度”的典范。这家源自江淮中心和清华大学创业团队的企业,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包河区首轮注资2500万元,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搞研发。”企业负责人表示。零次方也成为安徽省首个本土孵化的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
包河区深谙创新不能停留在论文和专利上。该区主动与中国科大、合工大等本地高校,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智能所等科研院所以及西交大、北理工、合工大在肥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合作,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帮助优质项目落地成立企业,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近两年,包河区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新赛道。2025年,包河区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开工建设。在2025中国(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包河区6个智能机器人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16.6亿元。目前已经招引培育了零次方、众擎、柔性科天、灵童、中鼎零部件、敬科机器人、星汇传感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60家。
包河正在构建“环高校科创带”,让科研人员“出门就能创业”,包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已拥有2家国家级孵化器,各类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达20个,形成了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产业优化
打造“文化+科技”融合生态
位于合柴1972产业园内的合肥元小鳌魔幻书局M-BOX魔盒世界,流动的光影沿着六面LED屏铺展开来,不少游客连声赞叹:“这比3D电影震撼多了,真像把整个世界都搬进了盒子里!”
作为合肥首家“魔幻科技+沉浸体验”创新型主题文化娱乐综合体,元小鳌魔幻书局以“科技+IP+文化+体验”为核心理念,打破了传统书店的边界。一系列融合科技与文化的项目,让这里日均客流量约2000人次,成为新的文旅消费增长点。
随着重点产业聚链成势,这几年,包河区也在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今年3月,全省首个千亿项目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揭牌。这里不仅是全国唯一的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也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虚拟现实制作应用示范区,也是全省唯一的创意文化战新基地。
围绕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园区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驱动下,做优广播影视和网络视听、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服务等基础产业,聚力发展虚拟现实、网络直播、数字音乐等新型业态。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超高清、高速摄像、全色光显,科学可视化、科技展陈,数字内容生产、文化装备制造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一大批创新型文化应用场景和优质文化产品成果,支撑了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快速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高速增长,1-8月全区新增规上文化及相关企业25家,文化产业收入同比增长25%、全省县区最高。
场景赋能
产城融合开辟新空间
合肥合翼航空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国第一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EH216-S运营合格证,中国低空飞行进入载人时代;览翌航空研发的客运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LE200型号合格证(TC)申请已被中国民航局正式受理,这款“空中出租车”有望2028年交付市场。
在包河区,低空经济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2025年2月,随着全省首条城市领空“空中邮路”正式开通,迅蚁科技的无人机在合肥不仅实现了“低空+医疗”的常态化运营,更拓展出“低空+邮递”“低空+即时配送”“低空+高铁”等多元场景。
目前,包河区已集聚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40余家,初步形成覆盖整机制造、零部件制造、低空运营、行业应用及配套的全链条生态。亿航、览翌、迅蚁等链主企业相继落户,发展势头强劲。
包河区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紧密结合,通过深度挖掘和开放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试验场”和“展示窗”。
今年,包河区正在着力打造骆岗公园超级场景中心,未来还计划打造更多应用场景,推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示范应用。
要素保障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优质营商环境支撑。包河区通过创新政策、金融、人才等要素供给,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政策方面,创新首发《合肥市包河区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等,从企业落地、研发补贴、市场拓展、人才招引等方面给予支持,成为产业招商有力抓手。
在金融领域,今年以来,包河区新发起设立区级产发创投母基金、紫云山文化产业基金等产业投资、创业投资基金,进一步丰富区级基金丛林体系,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人才方面,包河区从重点产业定位出发,组织开展重点单位人才自主认定,将人才认定权交给用人单位,构建“企业认定、政府支持”人才评价模式。
放眼明天,这里不仅是机器人与低空飞行器的试验场,更将成为一片孕育无限可能、生长希望的热土。新质生产力如春风拂过,悄然改变着城市的肌理,也悄然重塑着我们对于明天的想象。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通讯员 包育晓
- 上一篇:美元降息=房价回升?别高兴太早,真相扎心了!
- 下一篇:三寸金莲花山130十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