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胃镜检查尽量不要做?可能很多人还不明白,检查要留意8点

发布时间:2025-09-20 13:19  浏览量:1

胃镜检查,听起来就让人眉头一皱。很多人一听“要做胃镜”,第一反应是:“能不能不做?”而网上流传的那句话——“胃镜检查尽量不要做”,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炸出了无数人的焦虑。

那到底该不该做?胃镜,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么“恐怖”?有没有人,真的不适合做这个检查?很多人其实还没搞明白。

作为一名长期在临床一线打拼的医生,我反而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反着看:不是“尽量别做”,而是“别乱做”。

胃镜不是洪水猛兽,真正需要它的时候,它是救命的工具。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上来就做,也确实没必要。问题的关键,不是做不做,而是怎么做、什么时候做、为啥做

胃镜这事,吓人不假,但真不是罪魁祸首

说实话,胃镜检查的过程,确实不怎么友好。尤其是没有无痛技术配合的情况下,恶心、呕吐、喉咙发紧的体验,不少人做一次就留下心理阴影。

但你想想,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前几位的癌种,而且早期症状又不典型。很多人一开始只是胃胀、嗳气、食欲差,结果一查就是晚期。

如果说有哪个检查能把“癌”翻出来,那除了胃镜,几乎没有第二选择。所以,怕是可以怕,该做还得做。问题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也不是所有时间都适合做

关键是搞清楚哪些信号值得警惕,哪些情况可以等等看。

谁该做胃镜,谁可以缓一缓?别被“体检套餐”绑架了

现在的体检,花样越来越多,动不动就安排一套“全身体检套餐”。胃镜,有时候也被包装进去了。但说实话,不是所有人都应该一年做一次胃镜

比如,一个三十岁、无胃病史、无家族肿瘤史、也从不胃痛胃胀的人,硬给他做个胃镜,意义真不大。

反倒是长期胃胀、黑便、消瘦、吞咽困难这些症状的人,哪怕没在体检套餐里,也该主动提出来做。

还有一个常见误区:幽门螺杆菌阳性一定得做胃镜。这其实也要看情况。如果感染程度轻,没有胃部不适,没有家族胃癌史,是可以先做除菌治疗的。

但如果感染多年、经常胃痛、或者有慢性胃炎病史,那就别犹豫,胃镜查一下更稳妥。

胃镜不是“万能扫雷机”,有些病它真查不出

很多人把胃镜当成“万能排雷仪”,觉得只要做了胃镜,就能一劳永逸,什么病都不会漏。但事实真不是这样。

胃镜检查也有盲区。比如,胃镜主要检查的是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上段黏膜的情况。如果病灶在胃壁深层,或者在胃和小肠的交界处,胃镜可能就看不清楚。

而一些早期癌变或特殊类型的病变表面看着没什么,实际上已经在下面悄悄发展。

这就像你用手电筒照房间,角落里有没有老鼠,还得靠经验和判断。医生的技术、设备的清晰度、取样的位置,都会影响结果。

所以,做了胃镜≠什么都查清楚了。如果症状还在、病因不明,就别轻易放过,必要时还要做CT、B超、甚至核磁共振等检查,多角度排查。

无痛胃镜:香是香,但也有讲究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无痛胃镜,一觉醒来检查结束,体验感提升不少。但很多人不知道,无痛胃镜其实并不是人人都能做

比如,有严重心肺功能问题的人,或者老年人本身就有基础疾病,做无痛胃镜时使用的麻醉药,可能会带来呼吸抑制、心律不齐等风险。

还有一些人对麻醉药过敏,一旦使用可能引发严重反应。而且,无痛胃镜不代表就一定更安全

因为意识不清,患者自己无法表达不适,医生要完全依靠经验判断,一旦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反应速度就要更快。

所以,选择无痛胃镜前,一定要先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别一味追求“躺着做”而忽略了安全性。

胃镜前后,这些细节决定检查质量

说句实话,胃镜做得好不好,跟医生技术有关,也跟患者配合密切相关。很多人糊里糊涂地来,前一晚还大吃火锅、喝奶茶,第二天就来做胃镜,这样能查出啥?

胃镜前至少禁食8小时,水也不能喝太多。前一天尽量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别整那些刺激性的东西。做完胃镜,尤其是取了活检的,两小时内别吃喝,当天尽量别吃辛辣、油腻食物。

还有一个容易忽略的点:口腔卫生。口腔细菌如果没清洁干净,通过胃镜带入消化道,也可能引发感染。刷牙、漱口,别嫌麻烦。

“胃镜尽量不要做”?这句话的陷阱,很多人没看懂

网上那句“胃镜尽量不要做”,其实是断章取义。原话的意思是:不该做的时候别乱做,不是该做的时候也回避。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就像看见救命稻草,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拒绝检查的理由。可问题是,有些症状一拖再拖,等真正引起重视时,为时已晚

医生从不想吓唬人,但也不能装聋作哑。胃镜不是洪水猛兽,是筛查,是预警,是机会。别把它当敌人,更别因为一两句话,就放弃自己本该拥有的健康主动权。

检查要留意这8点,很多人真的不知道

做胃镜前后,其实有不少“坑”要避免。总结下来,有8个关键点,往往被忽略,但又决定检查效果和安全性。

第一,做胃镜前一定要空腹,不能吃不能喝。第二,带病检查要告诉医生,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第三,女性避开经期和怀孕期,尤其是前三个月。

第四,活检后别吃刺激性食物,以免伤口发炎。第五,多次胃不适别一拖再拖,不是每次都是“老胃病”。第六,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能忽视,它是胃癌的“帮凶”。

第七,别迷信一次胃镜就能全查完,症状持续要多角度检查。第八,选择医院和医生很关键,设备和技术都影响准确率。

结语:不是“尽量不做”,而是“别白白做”

胃镜不是非做不可,也不是一做就万事大吉。它就像一把钥匙,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站在正确的门前,是否真的需要打开这扇门。

别被吓到,也别盲目跟风。多听身体的声音,多和专业医生沟通。健康,不靠逃避检查得来,也不靠迷信保健撑起。真正的健康,是理性面对身体的每一次警告。

愿每一个认真对待自己身体的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参考文献:

[1] 麻青.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探讨[J]. 临床研究,2017,25(7):99-100. DOI:10.3969/j.issn.1004-8650.2017.07.063.

[2] 陶英歌,陈燕,张红梅. 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495-1496. DOI:10.3969/j.issn.1009-0959.2011.09.015.

[3] 王玉姣,周怡章,张天宇. 胃镜检查的必要性以及注意事项[J]. 保健文汇,2017(7):169. DOI:10.3969/j.issn.1671-5217.2017.0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