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英国人冲上街头,马斯克远程喊 “换政府”!400万移民的锅?
发布时间:2025-09-20 18:05 浏览量:7
10万英国人涌上伦敦街头,这场规模堪比“万人集会”的运动,连远在大洋彼岸的马斯克都坐不住了——直接远程连线凑了波热闹。要论近期欧洲最抓马的社会事件,这事儿绝对能排得上号,背后的来龙去脉,得从英国当地时间9月13日那天说起。
当天约11万抗议者组成的队伍挤满伦敦街头,这场活动是由极右翼活动家汤米・罗宾逊牵头组织的,核心诉求就是反移民。他们举着“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的标语游街,那场面说“人山人海”真不夸张,不知情的还以为是啥大型节庆活动,实际上却是剑拔弩张的抗议现场。
罗宾逊站在临时搭起的演说台上,对着台下情绪沸腾的人群喊出两句口号:“sendthemhome”“stoptheboats”。这两句话念着还挺顺口,有点像顺口溜,但意思一点不含糊,前者是让非法移民“从哪来回哪去”,后者更直接,要阻止那些坐着小船跨海来英国的移民。台下的抗议者听得热血沸腾,跟着一起喊,现场气氛一下就被点燃了。
按说这是英国自家的事儿,远在美国的马斯克却比谁都积极。这位科技圈的“话题制造机”,向来喜欢凑各类热点,这次也不例外。他通过现场视频连线,把自己的大脸投在抗议现场的大屏幕上,对着11万英国人喊话:“你们得换个政府,要么反击,要么等着完蛋!”
熟悉马斯克的都知道,他一直对所谓的“白左”生育观念没好感,只要是反对这类观点的活动,他大概率会出来站台,这次英国抗议算是正好踩中了他的“立场点”。
更魔幻的是抗议现场的“道具”,到处能看到“玛嘎”标志性的红色小帽,还有美国国旗、以色列国旗被高高举起,那阵仗仿佛在给特朗普、内塔尼亚胡隔空“助威”。虽说没真把这两位请来,但组织者找了个更“特别”的角色撑场面,那就是最近火出圈的网红查理・柯克。
不过柯克已经去世了,现场有人举着他的画像悼念,几位演讲者还专门停下来向他致敬,甚至组织了默哀。这操作让不少人看懵了:英国人啥时候也开始缅怀“圣查理”了?
说起来查理・柯克生前还真算“预言家”。他之前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组织安全辩论时就警告过,英国社会的矛盾要是不解决,将来保守主义者至少还能在别的国家立足,而英国早晚得变成“第三世界的人间地狱”。现在再看英国的移民乱象,倒真有点像他说的那样。
其实这次英国人闹这么大,根源在于“移民住酒店”这事儿戳中了大家的痛点。去过英国的人都知道,当地酒店价格有多离谱?普通酒店一晚价格能抵不少人几天工资,就算是收入不错的人,住酒店也得精打细算。可现在呢?大量酒店房间被政府用来安置移民,费用还由政府补贴,说白了就是全体英国人掏钱给移民“买单”。
更让本地人憋屈的是,这些移民还能在英国找工作。从2024年到2025年6月,短短一年多时间,英国收到的庇护申请就超过11万件,创下200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英国就那么大点地方,跟咱们国家一个省差不多大,突然涌进来这么多人,住房本来就紧张,这下更雪上加霜。政府没办法,才想出“酒店安置”这招,可这招相当于把矛盾直接甩给了本地人。
在英国本地人眼里,自己的日子过得本来就够紧巴了,月薪3000英镑,日常就靠“码头炸鱼薯条”这类平价餐食过日子,不少人住的还是祖传的老房子,漏雨是常事。这两年冬天更惨,取暖费都被砍了,大冷天只能裹紧被子硬扛。结果呢?移民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住上本地人都住不起的大酒店,找工作时还因为“愿意拿低工资”抢占岗位,换谁谁不气?
说起来也挺讽刺,英国当年靠着坚船利炮到处殖民,把别的国家搅得鸡犬不宁,现在移民坐着小船“反向涌入”,颇有点“历史轮回”的意思。可英国人显然没准备好接受这一切,伦敦市区的酒店已经多次发生针对移民的报复事件,今天砸个窗户,明天涂个标语,社会矛盾就像堆着的干柴,就差一点火星就能烧起来。
而汤米・罗宾逊,就是第一个“点火”的人。他早就瞅准了这波社会情绪,成立了“英国保卫联盟”,核心主张就是反穆斯林、反移民。不过他比那些冲动的抗议者“聪明”点,不主张违法冲击酒店或移民,而是喊着“合法冲、谨慎冲、可持续冲”的口号,把矛头对准了英国政府,毕竟捏软柿子比硬碰硬安全多了。
这些年罗宾逊的“履历”也挺“精彩”,五次进监狱,社交账号被封了一次又一次,可他偏偏越挫越勇。2023年10月,他因为不把法庭当回事被判入狱,结果他的支持者直接上街游行了,要求政府放了他。
当时马斯克就通过Twitter发声,帮他喊冤,最后罗宾逊还真减了刑,2024年5月就出来了。马斯克还顺手帮他解封了社交账号,等于给了他一个“扩音器”,这才有了后来这场10万人的大游行。据说“言论自由节”这个活动名,罗宾逊在监狱里就琢磨好了。
不过平心而论,罗宾逊的“运作水平”也就那样,不然也不会老进监狱。比起法国的勒庞,他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勒庞搞极右翼活动这么多年,愣是没进去过,这手腕可比罗宾逊高明多了。但罗宾逊运气好,查理・柯克的“热度”成了他的“神助攻”。
柯克虽然死了,却成了欧洲右翼的“精神图腾”,大家借着缅怀柯克的由头,把反移民的情绪彻底点燃了。现场那些“玛嘎”小帽、柯克“遗诏”标语,说白了就是给抗议找个“师出有名”的理由,让自己显得不那么“极端”。
就连一位从默西塞德郡坐着轮椅来的老太太,都举着柯克的画像参加游行。她跟人说自己不是种族主义者,小时候还跟非洲、巴勒斯坦裔的邻居一起玩,只是觉得“政府让国家太挤了”。这番话说得挺有水平,既表了反移民的立场,又避开了“法西斯”的帽子。
英国官方显然没料到抗议规模会这么大,只派了1000名警察维持秩序。这1000人面对11万抗议者,跟“杯水车薪”没啥区别。游行队伍根本没按预定路线走,从四面八方往政府所在地白厅冲,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本来就是冲着政府去的,所谓“偏离路线”不过是借口。
就在抗议人群快冲到白厅的时候,马斯克的影像又出现在大屏幕上,那句“要么反击,要么等死”一出口,现场直接炸了锅。英国人本来就觉得马斯克“够意思”,一个外国富豪还关心自己的日子,简直是“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被他这么一鼓动,情绪更激动了,喊口号的声音都提高了好几个分贝。
除了马斯克,还有不少“国际友人”来凑热闹。德国选择党议员拜斯特伦专门发声支持,说“白人正在被有色人种取代”。这话听着就不对劲,明摆着挑动种族对立,可他偏偏说得理直气壮,还没等别人指责,先把“不是法西斯”的帽子摘了,只要不抬手行纳粹礼,就不算法西斯?这逻辑也是没谁了。
更会煽情的是被称为“法国小特朗普”的泽布尔,他就说了一句话,直接让全场沸腾:“你们和我们,正在被前殖民地殖民。”这句话一下戳中了欧洲人的“痛点”。想当年他们是殖民别人的“主子”,现在倒好,前殖民地的人反过来“占领”欧洲,这种心理落差谁能接受?不少英国人当场就红了眼,喊着“把移民赶出去”的口号,场面一度失控。
就在这边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伦敦另一头又冒出来一支队伍,约5000人组成的反种族主义团体,举着“纳粹滚出我们的街道”“欢迎难民”的牌子,朝着抗议现场冲过来。两拨人在白厅和特拉法加广场遇上了,直接上演了一场“伦敦德比”。
本来还算和平的游行,瞬间变成了三方混战,除了抗议者和反种族主义者,英国警察也被卷了进来。据BBC报道,现场到处是扔瓶子、掷照明弹的人,碎玻璃撒了一地,浓烟滚滚,活脱脱变成了查理・柯克口中的“人间地狱”。
警察成了最大的“冤种”。26名警察受伤,却只逮捕了25个人,连“一换一”的战损比都没达到。说白了,11万抗议者和5000反种族主义者两边都不让步,警察夹在中间,左边劝右边拦,最后自己成了“受气包”。不过平心而论,警察确实尽力了,要是他们不拦着,场面只会更乱。
这场闹剧直到当天18时30分才慢慢平息,可罗宾逊还没玩够,放话说以后还要组织类似活动。
其实英国当年脱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避开欧盟的“移民麻烦”,觉得自己单干能过得更好。可现实狠狠打了他们一巴掌,脱欧了,移民该来还是来,合法的、非法的,坐着飞机的、划着小船的,一点没少。英国政府跟德法政府一样,面对移民问题根本没辙,只能眼睁睁看着矛盾越积越深。
更要命的是英国社会的情绪正在往极右翼偏。权威民调机构UGF的最新数据显示,工党支持率跌到了本届议会以来的最低,只有20%。保守党更惨,经过几任领导人的“瞎折腾”,支持率只剩17%。这两个曾经的“老牌巨头”,加起来支持率才37%,刚过三分之一,说“民心尽失”都不为过。
那英国人现在支持谁呢?答案是法拉奇领导的极右翼政党“改革英国党”。这家伙现在支持率28%,虽然不算特别高,但已经是英国第一大党了,而且还在往上涨。照这趋势,再过阵子,极右翼说不定真能在英国掌权。
再说说移民数据,英国非法移民到底有多少,官方没给准数,研究机构估算在200万到500万之间。就算按最低的200万算,加上合法移民和他们的后代,英国6900万人口里,有色人种的比例已经相当高了。
其中穆斯林群体的扩张速度最吓人,比印度裔快多了。在伯明翰这种大城市,走几步就能看到清真寺,穆斯林社区一片连一片,去那旅游跟“出国”似的,前一秒还在看英国的红砖房,下一秒就看到戴头巾的居民和阿拉伯风格的店铺,比深圳世界之窗还“真实”。
而且穆斯林正在往英国行政体系里钻,是“从上到下”渗透。印度裔首相苏纳克还好说,他虽然肤色深,但从小接受的是精英教育,想法跟英国传统贵族差不多,做事还能顾着英国利益。可巴基斯坦二代移民就不一样了,他们居然想把伊斯兰教变成英国国教。
这种宏观的变化大家能看到,微观层面的影响更让人糟心。现在英国不少警察、教师、社区工作者都是穆斯林,连开小店的都以穆斯林为主。处理事情的时候,难免会偏向自己人,比如本地人跟移民闹矛盾,警察可能会先“劝”本地人让步;学校里教的内容,也可能更偏向穆斯林文化。时间一长,本地人的不满自然就攒下来了。
2024年8月底,一段视频在英国互联网上炸了锅,一个14岁女孩手里拿着刀和斧头,对着两个移民大喊“别碰我妹妹,她才12岁”。网友都觉得这是“英雄姐姐保护妹妹”,纷纷为她点赞。可警察来了之后,没管移民,反倒以“携带刀具”为由把女孩抓了。
这事儿一下就引发了轩然大波,有人骂移民“欺负小孩”,更多人骂政府“胳膊肘往外拐”,连美国议员都出来发声,说要“保护这个勇敢的女孩”。后来警方辟谣说,真相是一群英国“鬼火少年”骚扰保加利亚夫妇,女孩是帮着夫妇出头,但极右翼根本不信,一口咬定“英国政府已经烂透了,不抗议不行”。
咱没在现场,不知道真相到底是啥,就当警方说的是真的。但从这事儿能看出来,不少英国人已经“立场先行”了——不管事实如何,只要是对移民好的政策,他们就反对,只要是反移民的行为,他们就支持。英国政府的公信力,现在可能还不如街头的小广告。
其实不光英国,整个欧洲都面临这问题。法、德、意这些国家,都被移民和社会矛盾搞得头大,就差一个“挑事的带头人”了。罗宾逊虽然极端,但还没敢真动手;要是哪天出现个“狠角色”,把极右翼的情绪再往前推一把,欧洲说不定真要乱。
现在欧洲的传统白人,还端着“绅士”的架子,没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五胡乱欧”的边缘。印度裔移民还好,攻击性不强;但穆斯林群体不一样,他们有宗教凝聚力,扩张起来不管不顾,搞不好真能在某个欧洲国家“翻盘”。到时候,德法说不定会成为传统白人最后的“避难所”。
欧洲现在就像个“大型毒圈”,危机一直在缩小,谁也跑不掉。英国以为脱欧能躲过去,其实是自欺欺人——移民问题又不是欧盟搞出来的,脱了欧该来的还是来。只能说,英格兰人现在哭也没用,与其抱怨,不如想想怎么解决问题,不然再这么下去,“日不落帝国”真要成“第三世界地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