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列强分赃中国的序幕——三国还辽的的前因后果

发布时间:2025-09-21 08:00  浏览量:1

甲午战败的硝烟尚未散尽,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已蒙上一层阴翳。1895年4月17日,马关城内的春樱尚未凋零,中日两国代表在停泊于马关港的英国军舰"汉考克号"上签署了和约。当李鸿章颤抖的朱笔在《马关条约》上落下最后一笔时,他忧虑的是自己一世英名恐怕就要与卖国贼划等号了。

但是命不该绝的是,日本的巧取豪夺惹来了另外一条垂涎的猛兽,一头西伯利亚大熊!千里之外的圣彼得堡冬宫内,沙皇尼古拉二世正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勾画着西伯利亚铁路的延伸线。听说日本把辽东半岛抢走了,俄国人勃然大怒。

在《马关条约》中有一条是清政府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的内容。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在签约前夜的御前会议上,曾将辽东半岛比作"刺入帝国心脏的匕首"。因此,掠夺走辽东半岛,日本早有野心,势在必得。

但是,俄国人早就想入侵辽东地区了,俄国人看到日本人即将获得辽东半岛的控制权,自然是不愿意看到日本人控制辽东半岛的。1860年沙俄占了整个外东北以后就一直想南下染指整个东北地区,旅顺这种港口可是它梦寐以求的不冻良港。为什么俄国要组-织三国干涉还辽,因为他其实也想要这片地区啊。

另外,欧洲另一新兴之列强,德国人也想要在东亚地区获得一块殖民地,然后俄国人与法国人又在1892年建立了针对德国的同盟条约,所以德国人就想要让俄国将注意力从欧洲地区,转移到亚洲地区,从而减轻自己的压力。这时候的德国已经是对大清具有重大威胁的列强之一了。

俄国人与德国人本来互相敌对,面对日本的狮子大开口的野心膨胀,愤慨的要出面教训这个吃独食的小兄弟。

法国人也将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法国人也不希望看到日本人侵占台湾岛和澎湖列岛。法国人占据越南以后可是一直想染指两广和云南地区的,中法战争是甲午以前不久的事情啊。1883至1885年法国佬在马江海战中团灭了整个福建水师,藩属国越南也被占领了,得亏有个老将冯子材率军在镇南关顶住了压力从而没让法军直入南方各省。法国人看到俄国人和德国人都出面干涉了,于是法国人也就参与了进来。

当三国公使的黑色马车碾过东京街头时,日本外务省的档案室里堆满了俄德法三国要求"劝告"日本的照会。俄国太平洋舰队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此刻正驶向对马海峡,德国铁甲舰"皇帝号"的烟囱在长崎港吞吐着浓烟,法国远东分舰队则在地中海完成补给。

日本为了赌国运发动的甲午战争已经损耗了大半国力,面对汹涌而来的三国势力,一时不敢动手鲸吞了。正是因为在俄国、法国、德国的干预下,日本人决定放弃对中国辽东半岛的占领。不过日本人又趁机勒索了清政府一下,日本要求清政府用3000万两赎回辽东半岛。

清廷中枢的反应却显得迟缓而混乱。光绪帝在批准《马关条约》后的第七天,突然接到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急电:"俄舰现泊旅顺口,恐生变局。"此时的大清官员们尚未意识到,三国干涉绝非单纯的"仗义执言"——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在4月6日的备忘录里明确写道:"必须阻止日本获得不冻港,否则西伯利亚铁路将失去战略价值。"德国驻日公使哥特斯米德更直言:"日本必须为我们的克制付出代价。"

在东京帝国饭店的密室里,日本决策层展开激烈辩论。山县有朋坚决不肯放弃辽东半岛,但现实的压力远比军事推演更残酷。俄国已向朝鲜增派三个近卫师团,海参崴港的军火库昼夜不停地向边境运输物资。当日本驻俄公使西德二郎发回"俄军动员令已签发"的电报时,东京股市应声暴跌,三菱商会的船队滞留在横滨港无人问津。

5月4日,日本的御前会议最终在各方军阀财团势力的妥协下达成。日本人决定放弃辽东半岛,服软,但是必须再勒索一下清政府。日本的要求是,接受三国要求但索取补偿。这个决定在东京街头引发骚动,报童挥舞着号外高喊国耻。但外相陆奥宗光给明治天皇的答复是,与其说是屈服,不如说是战略性撤退。这次四国纠纷,三国还辽,已为十年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伏笔。

赎辽费的谈判令人叹为观止,日本最初索要一亿两白银,这个数字让清廷户部尚书翁同龢当场昏厥。经过三轮拉锯,最终确定的3000万两白银赎金,相当于清政府两年财政收入,赎金全数用墨西哥鹰洋支付。

为了迫使日本加速吐出战利品,列强在瓜分"战利品"时展现出惊人的效率。俄国三个月内就与清廷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德国驻华公使海靖在胶州湾升起铁十字旗只用了四十七天。法国传教士在云南勘测铁路线,签订了《中法续议商务专条》。《申报》大骂,"洋人占地如割韭菜",弱国真得无外交!

1896年1月,沙俄工程师勘测中东铁路;同年6月,德国海军陆战队在青岛栈桥插上铁锚;1900年5月,八国联军的马蹄踏碎山海关城墙。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实则是三国干涉引发的连锁反应。黄海上的季风年复一年吹过刘公岛,威海卫的炮台爬满藤蔓。当1904年的炮弹再次撕裂旅顺口的夜空时,那些曾参与干涉还辽的列强惊觉,日本联合舰队在对马海峡又开始了搞事情。

最终1905年,一场狗咬狗,在沙俄与日本之间,在中国的土地上,决出了一个胜利的掠夺者。这场始于辽东的博弈,最终在黄海深处迎来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