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荷兰:称霸世界一个世纪,打败过明朝,当年地位远超如今美国
发布时间:2025-09-11 10:45 浏览量:1
说起来,咱大多数中国人小时候学历史,好像就没专门提过一个事:原来荷兰人曾经在中国的台湾呆过,还不是来旅游,他们是真刀真枪地“住下来”,还跟明末那些中国兵较过劲。有一阵子,我也是翻到那些西方画、甚至是船上的日记,嚯,才知道荷兰这个地方,不光是搞风车的,也曾在咱们中国的近海上撒过野。其实,比起葡萄牙那些航海的老前辈,荷兰在和亚洲打交道这方面,确实够“新潮”,算是最早一批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人。结果他们当年不仅在台湾插了旗,还和海峡对岸的明军干了水上大战,后来又遭遇郑成功的追打,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故事割不断。
很多人也许还真没把“荷兰帝国”跟“世界霸主”联系到一块。谁能想到这么个土地低洼、国家面积还没我国一个省大的地方,居然在四百年前敢和西班牙抢风头,把英国都搞得头疼。有一阵子,全球贸易圈子里,不管是瓷器还是香料,茶叶还是银锭,差不多都得经荷兰人的手“过一下水”,他们是天生的中间商,大洋上飘的商船没一万也有八千。那些橙袍红毛、酷爱合同的老兄,不用打皇帝的旗号,直接把资本主义这套玩得透彻,就这么坐在地球的枢纽位置优哉游哉,“尼德兰”这名儿,说白了就是“一片低地”,在老欧洲几百年里,草根逆袭成了商业领军。
其实尼德兰早年也不好过,被人当球踢。你琢磨,一会儿罗马帝国来剿,一会儿又被法兰克人、神圣罗马帝国轮流圈地,后来连汉萨、哈布斯堡这样的大名都染指过。南边说法语,北边讲德语,真是一锅大杂烩。繁荣的时候,靠的是啥?说白了,还是海边:“掰鲱鱼”的买卖特别兴盛,再加上港口那些大船进进出出,把欧洲和北欧的东西全都搬来搬去。在这个几乎人人会算账的地方,做生意靠的是脑子和船。
荷兰的翻身仗,跟西班牙人打重税这招有关。老西班牙想着反正你们商业发达,收点钱合理吧,结果遭到一片反弹。可别以为荷兰人只会做生意,他们真要是不高兴了,闹革命的劲头也不输法国。尼德兰战争一打,就硬生生把华丽的新资本主义政府敲定出来,地球历史上第一个“全民股份公司”浮出水面。那些荷兰七省一合体,这才有了日后跟英国硬碰硬的资本。
说到大航海时代,不得不提荷兰的船厂和那些谁来谁造的海船。我跟朋友聊起明朝和西班牙的海上风云,总忍不住插一句:你以为西班牙“无敌舰队”真是自己人造的?错了,实际上一大半船都是荷兰手艺。别管谁当老大,只要给钱,船都给你包圆。荷兰造船厉害不说,那股契约精神也独步全球。哪怕跟西班牙打仗,合同签了绝不赖账。这种事儿搁在咱们中国老百姓嘴里——“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荷兰人就是拿来写成民族底色的。
这文明也真够意思,弄出银行、开设股票交易所,啥都敢当全球第一。说远了点,欧洲老打仗,英国的海盗比西班牙正规军还狠,只有荷兰人讲信用,不管你是法国大商还是葡萄牙奸商,只要合同在,就能放心和荷兰做生意。荷兰的商船不是软蛋,船上装满了大炮,碰上海盗照打不误。奇怪的是,荷兰人虽然有武装商队,不打算大肆殖民美洲,连印第安人都懒得强抢一番,只是在亚洲找了个地,插旗做买卖。
亚洲这一路,荷兰人本事其实没想象的那么“巨头”,毕竟人多不过百万,跑出无数千里带商船去抢殖民地,不现实。但他们也够拼,拿下印度南岸、次大陆东侧、印尼群岛,最后连台湾的西部平原都画进了地图。特别是海军,真让亚洲人吃惊。清朝人有句话总结西洋大船:“十里之外,一炮吹死”。福建那回大战——他们的战船五艘,硬生生把明军几十艘“水师”砍翻,自己损伤极轻,不消一顿饭工夫就“溜号”了。你说这样的“红毛夷”,谁见了不眼馋又胆寒?
其实比福建海战还让人后怕的是之后他们跟郑成功在台江水道的对决。那年郑军士气高涨,可面对荷兰商队的舰炮阵,一连串火球过来,水面上顿时成了焦黑一片。这种场面,现在想想如果咱们渔民碰上,非得吓懵了不可。但荷兰人也不是无敌,他们在陆地作战就没那个顺溜劲。等郑成功一带把本地山林的民兵聚集起来,没两年就把荷兰人彻底赶出了台湾西部,商队再厉害也掩盖不了陆上的短板。
荷兰人在17世纪最风光的时候,整个地球上一半以上贸易都是他们在跑腿。你要是有机会到鹿特丹港口看看,估计能数到手软。那会儿英国、法国、甚至西班牙来抢生意,荷兰人还偏偏能在海上打赢仗。比如有次在英吉利海峡,西班牙人组了四十多艘舰,结果被荷兰海军围剿翻天,六千西班牙士兵就这么丢了性命。英国看这架势,捏着鼻子装没看见,实际上是自己海军还不够硬。
有一段插曲特别有意思——英国为打荷兰,下了狠心,不仅自己扩军,还拉上了因为宗教时常吵架的法国。法国人本来当邻居都闹心,这下听说能分赃,乐意一块儿下场。结果到1660年代,两边海陆夹击荷兰,把欧洲搅成大锅粥。英荷之间四次战争,次次打得荷兰生活都掉价,后来甚至银行家开始转头去投资英国,荷兰本土就这么一点点变“干瘪”。原来谁都想把票子回流自己口袋,可一旦大环境变了,资本就开始脚底抹油,奔向新热点。
到了18世纪,荷兰彻底掉队。最后一次英荷战争,荷兰差点被打散架,连以前借给英国的钱都当做炮灰烧了。商港没生意,岛国失了气势,“海上马车夫”变成了“欧洲配角”。其实荷兰衰落也挺唏嘘,商人诞生的地方,最后因为抱不住“契约精神”,被英美那些后来的大鳄轻松超过。你说资本主义到底是啥?或许就是看谁能及时转身,不管丢下的是谁。
现在想想,谁能料到这么个耐霜抗潮的荷兰,四百年前能把亚洲和欧洲的生意都拿下,还能硬扛大半个世纪?等到2022年,他们都要换回“尼德兰”的本名,一切繁荣如雾如烟。咱们中国人有时候也会想,历史轮流转,下一次是不是又该有个没啥存在感的小国突然杀出来,“硬核”一波,就跟荷兰人在海上“横行”一样?谁知道呢,世界就是这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