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藏三将不救关羽,虚伪兄弟情遭质疑!
发布时间:2025-09-21 19:52 浏览量:1
天啊!夷陵之战在即,刘备为何不让赵云、魏延、马超出战?张飞刚死,蜀汉就少了一员猛将,但刘备竟还“冷藏”了其他三位大将!这到底是疏忽,还是深谋远虑?
公元221年,蜀汉皇帝刘备下令东征伐吴,要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消息一出,整个成都炸开了锅!老百姓议论纷纷,将士们摩拳擦掌。可就在这时,一个晴天霹雳袭来——张飞在阆中被部下张达、范强刺杀。头颅被砍下,连夜送到孙权那儿去了。张飞是谁?那可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蜀汉的顶梁柱啊!他的死,像一把刀插进了蜀汉的心窝。更奇怪的是,刘备随后点兵伐吴,偏偏没带上赵云、魏延、马超这三个响当当的人物。咦?这是为啥?难道刘备糊涂了?还是他另有苦衷?
先别急,咱们从头捋一捋。就在刘备刚称帝时,他身边那位懂天象的谋士秦宓就跳出来疯狂劝阻。“陛下啊,天时不利!”秦宓跪在地上磕头,嗓门都喊哑了。他掐指一算,卦象凶险,夷陵这仗打不得。结果呢?刘备火冒三丈,直接把秦宓关进大牢。秦宓的预言准不准?太准了!张飞一死,蜀汉的“人和”彻底崩了。天时不利,人和没了,荆州那地方山高路险,地利也占不到便宜。三样全缺,这仗怎么打?
张飞被害的消息传到成都,刘备肯定动摇过。夜深人静时,他坐在龙椅上,手指敲着案桌,心里翻江倒海。荆州丢了,蜀汉就像被关进笼子的老虎,一辈子别想冲出四川。关羽的仇不报,那些从荆州跟来的老部下们会寒心啊!再说,刘备年纪大了,须发花白,再不拼一把,可就真没机会了。可夷陵之战风险太大,赢面顶多五五开。刘备咬咬牙,最终拍板:必须打!但打归打,他得给儿子刘禅留条后路。蜀汉刚建国,人才凋零,大将们要是全折在战场上,谁来辅佐刘禅?诸葛亮再聪明,也架不住没人可用啊!
所以,刘备玩了一招“暗棋”。赵云、魏延、马超都没上前线,而是被安排到后方。你猜猜为啥?咱们一个个分析。
第一,赵云留守江州当“保险栓”。 刘备大手一挥:“子龙,你别去前线了,给我守好江州!”江州在哪?就在今天重庆一带,位置太关键了。往东能支援白帝城,往西能护卫成都。赵云是谁?一身是胆的常山赵子龙啊!七进七出救阿斗(刘禅的小名),忠心耿耿。把他留在后方,一来当预备队,万一夷陵打输了,他能率兵接应;二来保护刘禅。赵云就是蜀汉的“定海神针”,刘备可舍不得他冒险。史书《三国志》写得明白:“留赵云督江州”——这步棋,刘备下得妙!
第二,魏延死守汉中大门。 魏延这人性子烈,打仗猛,但刘备偏不让他动。汉中那地方,可是蜀汉的北大门!丢了汉中,曹魏大军能从秦岭一路杀进四川,抄了刘备的老家。魏延常年镇守汉中,熟悉地形,跟本地将士配合默契。刘备琢磨:伐吴是南线战场,北边的曹操正虎视眈眈呢。要是把魏延调走,汉中交给谁?霍峻早死了,张飞也没了,只剩马超一个外人,刘备哪能放心!所以,魏延必须钉在汉中,一动不能动。
第三,马超安排去武都防魏军。 马超是西凉铁骑出身,打仗像一阵风,可刘备为啥不带他?夷陵那地方山多水密,骑兵根本冲不起来!马超去了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刘备干脆让他去武都一带蹲守,和魏延的汉中形成犄角之势。万一曹操趁机南下,马超的铁骑能迅速阻击。马超这人本事大,但投降蜀汉时间短,刘备对他还留着三分戒心。让他守边疆,既能发挥余热,又不浪费人才。
结果呢?夷陵之战真让秦宓说中了。陆逊一把火烧得蜀汉大军灰飞烟灭,刘备狼狈逃回白帝城。赵云从江州带兵接应,这才保住刘备一命。事后诸葛亮一拍大腿:“原来如此!先帝这是用心良苦啊。”要是赵云、魏延、马超去了战场,万一战死一个,蜀汉可就真垮了。刘禅才十几岁,身边没大将护着,诸葛亮再神机妙算也独木难支。刘备的布局,硬是给蜀汉续了命!
瞧瞧这段历史,咱们得问问:刘备伐吴的决定,是对还是错?有人说他冲动,可换个角度想,不打这仗,蜀汉人心就散了。但最绝的是他“藏将护主”的策略——这哪是疏忽?分明是父爱的深沉算计!诸葛亮事后才懂,咱们今天看了,是不是也觉得刘备老谋深算?想想看,如果赵云、魏延、马超真的去了夷陵,蜀汉会怎样?会不会输得更惨?
邀你讨论:如果你是刘备,会带赵云他们去打夷陵之战吗?说说你的理由!
以上内容由AI搜集并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