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军人本色——厦门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赴遵义重走长征路
发布时间:2025-09-22 09:52 浏览量:7
文丨钱金生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的历史交汇点,厦门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的党员们怀着崇敬之心奔赴革命圣地遵义,开展“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厦门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是一支始终以“志愿服务”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队伍,多年来坚持以感恩部队、回馈社会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在这特殊的历史时刻,他们踏上这片浸润着热血与信仰的红色热土,追寻先辈奋斗足迹、锤炼忠诚党性修养、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完成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精神洗礼。
走进遵义会议会址,展厅内斑驳的桌椅、泛黄的电报静静陈列,没有喧哗的讲解,唯有岁月沉淀的庄重感扑面而来。这些镌刻着历史印记的实物,宛如穿梭时空的信使,默默诉说着1935年那个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伟大转折时刻。当全息影像技术缓缓再现当年的历史场景,在场众人仿佛瞬间穿越时空,置身于那场关乎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激烈讨论之中——先辈们在危难之际坚守信仰、力挽狂澜的勇气,不再是历史书页上冰冷的文字,而是直击心灵的震撼与触动。“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我们组织这次红色之旅,就是要让大家深刻体悟老一辈革命家的牺牲奉献精神和伟大长征精神,在铭记历史中永葆军人本色。”大队长时松生的话语铿锵有力,道出了此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刻用意。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退役军官黄智龙的领誓下,全体党员紧握右拳、高举手臂,于遵义会议会址内庄严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庄严肃穆的历史厅堂中回荡,字字千钧,进一步筑牢了大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红军山上,苍松挺拔肃穆,翠柏低垂含情,山间的一草一木仿佛都承载着革命英烈的不朽忠魂。在“红军菩萨”雕像前,党员们再次庄严宣誓,铮铮誓言与青山绿水共鸣,与峥嵘历史回响交织。凝视着雕像上那副温柔而坚毅的面容,退役军官康华云动情地感慨:“没有革命先辈们筚路蓝缕、以血铺路的牺牲与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安稳幸福的生活。”那些为了理想信念献出宝贵生命的红军战士,或许许多人的姓名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他们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红军”二字,却永远镌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曾经身着戎装、肩负保家卫国重任的退役军官们,此刻更真切地读懂了肩上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奋斗篇章的使命——英烈们未竟的事业,正等待着我辈接续奋进、发扬光大。
娄山关前,队员们换上整齐的红军军装,沿着先辈们曾经战斗过的足迹毅然前行。猎猎红旗在山间迎风招展,映照着天边如血的残阳,与毛泽东同志《忆秦娥·娄山关》中“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美景象交相辉映。脚下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仿佛仍清晰印着当年红军战士行军的足迹;耳畔呼啸而过的山风,依稀还能让人听见昔日冲锋陷阵的号角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活动总指挥张庆顺的话语掷地有声,“作为党和部队精心培养的干部,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当好革命火炬的传递者,做长征精神最忠实的传人。”一旁的原解放军174医院口腔科主任张翼深有同感,不住地点头认同。两代军人虽隔着近百年的时空相望,却在“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中找到了最深切的共鸣——这一路的行走,并非对历史的简单复刻与还原,而是以脚步丈量信仰的厚度,以心灵感受精神的力量,让红色基因在血脉中永续传承。
此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精心设计,以沉浸式微党课、情景式现场教学、互动式专题研讨贯穿全程:在红军烈士陵园向革命英烈敬献花篮,是对牺牲先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在遵义会议旧址聆听专题党课,是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探究与深沉思考;在娄山关战斗遗址实地感悟,是对长征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坚定传承。当全体队员集体朗诵《忆秦娥·娄山关》时,字句间蕴含的豪迈气概与悲壮情怀,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读懂了长征精神的内核——那是面对艰难险阻时的不屈不挠,是向着光明未来前进的执着追求。
原31集团军某部卫生队长张林芳感慨道:“重走长征路,走的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悟的是矢志不渝的初心,汲取的是砥砺前行的力量。”尽管早已脱下军装,但队员们身上的军人本色从未褪去。这场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让所有人更加坚信:长征精神永不褪色,它始终是新时代我们砥砺奋进、勇毅前行的精神火炬。未来,厦门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必将带着从红色足迹中汲取的丰厚精神力量,在志愿服务的一线战场与特区建设的奋斗征程中,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新长征故事”,为鲜红的党旗增光,为庄严的军旗添彩!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