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叔: 烽火岁月 淬炼英雄本色

发布时间:2025-09-22 10:33  浏览量:7

一声号令,让他们义无反顾;一份信念,让他们无畏前行。抗美援朝战争虽已过去七十多年,“最可爱的人”正在渐渐老去,但烽火岁月留给他们的英雄本色没有变。今年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王焕叔一提起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王焕叔,秦州区齐寿镇松树村人,1934年5月出生,1951年5月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二师四团一营一连任战士,1952年底,王焕叔随部队入朝作战。到朝鲜后,他们在新义州修建坑道,三个月后又调往三八线中段的马良山阵地执行防守和战斗任务。有一次,王焕叔在战壕换班防守时,敌人的一发炮弹打来,炸起的石头砸在他的脖子上,虽然受了伤,但他依然坚守在战斗一线,直到脖子受伤的地方出现脓肿块,才去后方医院做了治疗。治疗期间,他参与卫生救援工作,同时不断申请继续参加前线战斗。

“我负责卫生方面的工作,照顾伤员,最多的一回有52人。那时候别人都害怕打仗,我说啥可害怕的,不害怕,越害怕越糟糕,带了五六个人一起上战场了,当时战场比较危险,大家都抢着去参加战斗,都要争取光荣。”抗美援朝老战士王焕叔说。

入朝作战的日子里,王焕叔与战友们每天都要经受敌机空袭轰炸和物资短缺的严峻考验。对王焕叔来说,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在马良山上的一次战斗。当时,敌人把连队的运输线炸断了,五六天送不上来水,战士们口渴难耐,只能靠喝尿液来维持生命。即便如此艰难,王焕叔和战友们依然坚守阵地,相互鼓励,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敌人周旋。

“看见伤员饿了,他就把自己口袋里的馍给伤员吃了,自己饿着不要紧。他们卫生方面的兵比较忙,随时有伤员来,他们正吃饭就立马停下抢救伤员。”王焕叔儿媳丁月梅说。

历经硝烟弥漫的战争和烽火岁月的淬练,王焕叔的军人本色一直没变。退伍后,他主动学医,在村上当起了村医,服务百姓,成为远近闻名的“王大夫”。

“复原以后分配到平凉医院,他没干,说老家里缺医少药,就回来学医,拜老中医为师,后面在西医培训班学习,取得了赤脚医生证书,一直在附近村里行医看病40多年,他经常跟我们说不要做坏事,对人诚实一点。”王焕叔儿子王文吉说。

如今,虽然岁月已经在王焕叔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而明亮。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年轻一代讲述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让大家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是千千万万像王焕叔这样的老战士,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和平的丰碑,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励后人。(记者 杨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