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 盲目进补不如“通” 这3种舌象 一味进补 只会越补越虚!

发布时间:2025-09-22 10:49  浏览量:1

大家好,我是你的中医朋友赵健樵,大家也可以叫我老赵,

行医近五十年,我见过太多静脉曲张患者走入误区——腿胀得难受就想着“补一补”,吃阿胶、炖人参,结果越补越胀,青筋越凸越明显。

前几天有位老患者来复诊,一进门就拍着大腿说:“赵主任,我按您说的停了那些补药,现在腿轻松多了!早知道就不瞎补了!”这让我又想起师父常说的:“静脉曲张,百次进补不如一次‘通’。

不通则补,如往堵了的瓶子里灌水,越灌越满,最后只能撑破。”

《黄帝内经》讲:“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静脉曲张的本质是“经脉不通”——气血运行受阻,像被堵住的河道,水越积越多,河床(血管)就被撑得变形。

这时候如果只想着“补”,就像往堵了的瓶子里灌水,只会让瘀堵更严重,腿胀、青筋、抽筋都会加重。

我观察过,静脉曲张患者常出现三个“补错”的表现:

越补越胀:吃阿胶、红枣后,腿胀得像灌了铅,晚上睡不着;越补越凸:炖人参、鸡汤后,青筋像“小蚯蚓”一样爬满小腿;越补越虚:补了半年,反而没力气,走两步就喘,这是“瘀堵困脾”,脾虚吸收不了营养。

静脉曲张的3种“危险舌象”,补错等于“火上浇油”

舌质紫暗,像涂了层青紫色,舌下静脉又粗又黑,像两条蚯蚓趴在舌底。

这是典型的“血瘀证”。《血证论》说:“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这时候补气补血,就像往瘀堵的血管里“加压”,只会让瘀血更严重。

我给他开了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重点“破血化瘀”,一周后腿胀减轻,青筋变软。

舌苔白腻,舌边有齿痕,像被水泡过的馒头。

这是“脾虚生痰,痰阻血脉”。《丹溪心法》讲:“痰为百病之母。”这时候补血,就像往湿泥里倒水,只会让痰湿更黏稠。我给她用了香砂六君丸(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等),

重点健脾化痰,配合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加强化痰,一个月后舌苔变薄,腿沉感消失。

舌质红得像草莓,舌苔少得几乎看不见,这是典型的“阴虚火旺”。

这是最危险的舌象!

《温热论》说:“热入营血,舌绛无苔。”阴虚的人本身“火大”,再补枸杞、阿胶这些温补药,就像往火里倒油,会引发静脉炎、血栓,甚至溃疡。

这时候就适合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等)滋阴,配合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活血凉血。

行医这么多年,我见过太多患者因为“盲目进补”耽误病情。

我笑着回答:“补就像给车加油,但如果油路堵了,油加得越多,车越开不动。静脉曲张也是一样,先疏通经络,把瘀血、痰湿、火毒排出去,再补才能补得进去。”

《医学心悟》讲:“治病必求于本。”静脉曲张的“本”不是“虚”,而是“不通”。

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治病,更要教患者“会治病”——看舌象、辨体质,不盲目跟风进补。

就像我常说的:“药不分贵贱,对症才是好药;补不分多少,通顺才是关键。”

静脉曲张不是“缺补”,而是“缺通”。记住这三种舌象,别让“好心补药”变成“伤身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