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机器人,进击!
发布时间:2025-09-22 14:53 浏览量:8
2025年央视春晚,舞蹈《秧BOT》成功引爆社交平台,“人形机器人”一时间风头无两。
人们惊诧于机器人技术发展之迅速,杭州宇树科技公司随之备受关注。
但实际上,在机器人产业这条新赛道上,济南已经悄然挺进,且在中国机器人产业版图上稳稳占据了关键一席。
1
就在8月,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济南造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在100米表演赛中夺冠,并获得4×100米接力赛季军。
“行者泰山”由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打造,在此之前,“行者泰山”在泰山的拉练测试曾成为网络热点。
不只是优宝特。目前,济南已经集聚了国网智能、亚历山大、兰剑智能、奥太电气、德晟机器人、科亚电子、浪潮智能终端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在不同细分领域各领风骚。
亚历山大对标国际先进,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通用操作系统句芒,打破上游硬件依赖与下游应用割裂的产业瓶颈,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多行业规模化落地的国产机器人操作系统。
德晟机器人研发了螺纹丝扣自动检测机器人,实现微米级精密测量,填补了全球行业空白。
兰剑智能打造蜘蛛侠料箱智能仓储系统,每小时能处理100到1000箱货物,效率惊人。
……
这样的黑科技案例,在济南机器人领域层出不穷。公开数据显示,济南已集聚各类机器人企业113家,核心产业规模约150亿元,占山东半壁江山。
在今年发布的《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中,济南也被寄予厚望,被赋予了打造全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四大高地之一的重任。
似乎只是在一夜之间,济南机器人已声名鹊起。
2
很多人都在疑惑,机器人产业突飞猛进,济南是如何做到的?
简单概括,有基础、有魄力、有谋略。
有基础。济南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工业体系完备。同时,济南还是首批中国软件名城,拥有30余万软件从业人员,机器人领域拥有3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更是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可以说,从研发到制造,再到应用,济南集聚了机器人企业的“全周期”成长要素。
有魄力。济南很早就认识到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潜力,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全市13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进行重点培育,专门组建了机器人产业发展办公室,制定了《机器人产业链突破发展的工作方案》,出台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组建了机器人产业赋能联盟和产业发展联盟,打造山东(济南)具身智能港等园区,全力构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有谋略。对于机器人产业而言,技术是源头活水,应用场景是试金石,两者缺一不可。为此,济南推出了需求、供给、匹配“三张清单”机制,覆盖制造业、教育、建筑等10多个领域。既从全市征集场景需求,也向机器人企业征集解决方案,同时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毫不客气的说,这成为了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大“妙招”。
集全市之力、纳全市之智,今天的济南机器人产业,可谓是“软硬结合”,已基本构建起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及下游系统集成应用的产业生态。
没有“短腿”,济南机器人自然也就能够冲刺在前。
3
9月27日,第七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将在济南开幕,这是济南迎来的又一场机器人产业领域高端赛事。
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是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全国性赛事,旨在培养机器人领域国家急需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服务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推动机器人科技与产业的创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建筑大学作为本届大赛的承办高校,是省内机器人科研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深耕工业机器人、建筑特种机器人等领域,先后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应用。学校还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联合本地龙头企业孵化出多个智慧机器人项目,为济南机器人产业链注入高校创新动能。
公开资料显示,第六届大赛中,共有来自全国186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081支队伍参赛,而在前五届大赛中,“双一流”高校参赛率超70%,可谓高手云集。
众所周知,研究生是青年群体中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的代表,是新高端人才的预备队、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他们为此次大赛所准备的创新项目,很可能会对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项技术改变一种业态,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早已不是神话。
北纬君觉得,这样一场大赛落地济南,看中的不仅是济南在机器人领域的科研实力,更是良好的产业生态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针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济南提出了这样的目标——打造“有人才、有技术、有产品、有场景、有应用、有载体”的“六有”生态圈,力争成为“黄河流域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
目标明确,底气很足。
于济南来说,举办此次大赛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让专业人才看到济南优良的人才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扎根济南;
让技术成果找到落地开花的“沃土”,尽快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让济南企业看到机器人产业的前沿技术,开拓合作机遇、把握未来先机。
一举多赢。
一场大赛,照见济南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苦心与努力。
也照见了济南对打造“黄河流域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的信心。
记者:高家涛
编辑: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