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又出事了!香港廉政公署出手,长实集团被调查

发布时间:2025-05-24 10:48  浏览量:1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李嘉诚真是这几个月的风云人物。

这不前两天香港廉政公署突然点名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称其开发的“港人首置盘”项目涉嫌偷工减料,6栋大楼钢筋配置严重不足,10人被捕。

而且这是一封匿名信举报的,这封信拉出了整个项目的底线问题。

最早的线索,并不惊天动地。

廉政公署收到举报,说观塘安达臣道屋苑某栋楼的钢筋工程有问题

起初,调查人员只是例行核查,没预料这会变成一场系统性风暴。

一走进工地,问题就开始“肉眼可见”。

钢筋少了,距离错了,甚至照片对照图纸,差距离谱。

有人本以为是工人技术问题,后来才发现——不是一个工人的错,是一群人“合作”的结果。

查着查着,其它楼也开始“冒烟”。

一栋变两栋,两栋变六栋。

最终整个项目六栋大楼,无一幸免。

雷家聪,廉政公署执行处总调查主任,说得很直白:

“大楼结构中的钢筋问题,涉及数量、粗幼、距离和位置多个环节,和批准图则严重不符。”

现场不是没钢筋,而是该有的没放对,放了的又乱放,有些甚至“画蛇添足”——位置不符还写了验收记录。

而且有分判商私下改动图纸,施工数据“造假上墙”。

图纸是工程的“圣经”,一旦动手脚,整栋楼的安全都成了赌博。

廉政公署进一步查账,发现另一个细节令人发麻。

扎铁工人数量严重不足。

有的施工记录显示“完工”,但那几天工地上根本没人。

换句话说,有人空手交了作业,还拿了分。

这不是偷个小料的问题,这是整个工程“纸面施工”的问题。

正常项目按钢筋长度、人力工时、浇筑时序层层把控。

但长实的这个工地,在某些时段,成了“影子工地”

到底是谁指示?谁配合?谁睁一只眼?

廉署没说,但留下了太多问号。

风暴爆发第二天,长实股东大会如期召开。

但李泽钜没来现场,而是“视频出席”。

面对媒体提问,他说:“现在环境复杂,不敢预判,最重要是稳住集团现金流。

他用了那句熟悉的老话:“小心驶得万年船。”

可惜这句“万年船”,这次开进了舆情漩涡。

对于楼盘事件,他只表示配合调查,已启动补救。

没有道歉,没有说明钢筋缺失多少,也没有回应公众焦虑。

长实集团随后发布声明,称“高度关注”“配合廉署调查”,还说“结构暂无危险”

但声明只字未提钢筋缺失比例,也没公布补救时间表。

公众想听的,是“我们错了”“我们怎么补”。

他们等来的,是“我们关注”“我们合规”。

不少香港地产评论员直言:

回应不是责任,套话不是信心。

公众等的是担当,不是格式文件。

安达臣道屋苑本是个民生项目。

“港人首置盘”是政府支持计划,目的是让年轻人、工薪族上车。

长实以49.5亿港元拿下地块,开发近3000个单位,其中有千套以市价八折出售。

是“民心工程”,更是“形象项目”。

但现在项目的质量问题,不止砸了长实的招牌,也砸了公众的信任。

翻回2024年长实财报,净利润同比下滑超三成。

李泽钜当时说:“要守住现金流,准备面对不可预见的风险。

有人开始联想:是不是正因为利润压力太大,项目层面有人开始“动脑筋”?

虽然没有证据说中高层知情,但当“节流”成为主旋律,一线执行是否会“察言观色”,主动“精简”?

一个分判商的“缩料”,是否是整个系统的“应激反应”?

这一切廉署还没说,社会已经在问。

长实不是草台班子。

它是香港地产的“骨干力量”,是李嘉诚几十年打下的资产王国

但这次它在公众面前翻了船。

从匿名信到六栋楼,从钢筋缩水到工人“消失”,不是偶然,是结构性失守。

李泽钜说“万年船”,但现在看这船底确实漏水了。

结语

楼可重建,信难重塑。

港人首置盘,变成“港人首问盘”:还能买吗?还敢买吗?

长实这艘“万年船”,不是不能继续开,但不补漏、不回应,开得再慢也会沉。

参考资料:

金融界2025-05-23李嘉诚突发!香港廉政公署出手,旗下楼盘偷工减料,导致6栋楼钢筋数量不足,长实集团被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