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任小龙:让教育家精神照亮教师的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23 10:20 浏览量:1
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时代的“强师答卷”。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任小龙接受新华网专访时,系统阐释了学校在推进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教师管理评价改革以及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
问题: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对高校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学校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任小龙: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高校教师必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育人实践,最终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我校办学94年来,始终坚持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将传承红色血脉与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合,构建起“三位一体”践行体系。
一是以史铸魂,打造立体多元的“红色课堂”。依托“半部电台起家、长征路上办学”的红色校史资源优势,将红色基因传承与教育家精神有机融合,打造科学大师剧《毕德显》等系列原创文化精品,开设“红色电波的时代光影”等指尖课堂,让红色基因成为教育家精神培育的源头活水。
二是以制促行,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推出“教育家精神铸魂工程”八大行动,实施“名师西电”计划,同步推进青年教师“五个一工程”;通过开设教师国情研修实践班等形式,将教师“成长课堂”设在祖国发展窗口、红色革命圣地、重大工程一线,用“大思政课”涵育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家国情怀。
三是以文化人,开展系统丰富的“理论课堂”。定期发布《教职工理论学习要点》,开设“明德大讲堂”“从教第一课”等思政金课,深化集体学习;推动形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价值共识,使教育家精神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近年来,多名教师先后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如今,教育家精神已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问题: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管理评价改革是重要环节,学校有哪些经验举措,以更好激发教师队伍创新能力和活力?
任小龙:我校以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为突破口,以入选全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深化分类聘用和分类评价,有效激发教师队伍创新能力与活力。
一是强化实际贡献,突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设置“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团队、大服务”的突出贡献评价机制,以质量、贡献、效益为评价标准,将科研评价与国家重大需求直接挂钩;近五年职称晋升中,17%的指标直接拨给科研攻关团队,激励教师勇攀科技高峰。
二是强化育人导向,突出教师育人成效评价。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职称评聘核心指标,加大教育教学质量权重,支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推动教师回归育人本位。
三是强化高层次人才发展,探索完善“华山学者”岗位体系。细化设置“杰出-领军-特聘-菁英-准聘”五层级岗位、“教书育人楷模”华山教学岗和辅导员人才岗等,采用长聘年薪制,弱化短期量化指标,激励教师聚焦关键领域“从0到1”的原创性创新。实施五年来,近400名教师通过该体系实现晋升发展,产出了一批以服务保障北斗工程、嫦娥探月工程为代表的标志性科研成果。
四是强化分类管理,畅通教师多元化发展通道。突破职称资历限制,以实际贡献核定岗位层级;同时鼓励学院自主设置长周期考核、个性化发展等特色岗位,让广大教师自主选择擅长领域,在各自赛道上充分发挥特长,实现“人人出彩”。
问题:当前,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对教育变革产生广泛影响。在全面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主要推出了哪些举措?
任小龙:我校自2017年便布局“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建设“人工智能+教育”标杆大学为引领,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教师能力素养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将人工智能有效融入环境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起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新生态。
一是全流程赋能教学革新。秉承“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理念,打造“西电智课”双师型课堂,构建“互联-互通-互动-互助”新型教学模式;目前平台已累计支撑6万余次课程的智能化升级,累计资源总量超过1300万个。
二是全要素赋能素养提升。我们深知人工智能素养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必备的核心素养,因此多渠道推进教师智能素养提升工作。校内开展AI赋能教育教学专项行动,覆盖1800余人次教师,重点培育教学设计、知识图谱构建等核心能力;校外发起“慕课西部行大讲堂”活动,牵头开展暑期骨干教师教学研修班,助力西部高校教师智能素养提升。
三是全场景赋能生态重构。依托自身教育资源优势,推出“慧通大模型”,取得四大应用实效,即学科答疑定位准确、教学管理智能评价、因材施教学情分析、智能客服只跑一次,深度服务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环节;建设“西电智汇”工具库,集成大资源建课、知识图谱、多语言翻译等21类智能应用,推动教学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形成“AI+教育”新质生产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师强则教育强。在新时代教育高水平发展的征程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始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深化教师管理评价改革,用数字化赋能教师成长。未来,学校将继续勇立潮头、开拓创新,打造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培养时代新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