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保才口述历史——经战火淬炼 显英雄本色
发布时间:2025-09-23 10:09 浏览量:1
青年时期的郭保才。
【人 物 简 介 】
郭保才:1929年生,194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任苏中军区三分区特一连政治指导员。渡江战役时,任华东警备6旅16团特务连指导员。先后参加过包括苏中七战七捷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内的大大小小百余场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无锡县总队政指,北京空军第二预备学校学员中队政指(营级)、副政委、政委(团级)等职。1979年,转业回靖江,担任党校副校长。1986年离休。2023年1月18日因病去世。
【口述内容】
一、15岁入党,从游击队到短枪队
我今年94岁,1929年出生,属蛇。我于1943年9月参加革命,1944年1月入党。这里要说明情况,我是少年党员,入党的时候才15岁。那个时候跟现在不一样,当时打仗部队伤亡比较大,党员太少。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支部建在连上。当时我虽然是“小鬼”啊,那些战士都喊我“小鬼”,但我个子长得不小,而且我打仗行军从来不掉队,只要是上级交给我的任务,我都完成。因为表现好,所以就在部队里入党了。战争年代,发展党员不以年龄论英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才是党员本色。
我参加的部队是安人区游击队。说到这个安人区,是为纪念在反“扫荡”中牺牲的陈安人同志。陈安人也是我们靖江人,在下四圩一带开展革命活动。他牺牲后组织上为了纪念他,命名这片区域叫安人区。游击队过去北方人叫区小队,我们叫游击队,归靖江独立团领导。队长叫汪明才,是老八路,安徽人。在游击队,我的职务是战士兼通讯员。什么意思呢?那个时候打游击,县委、县政府、县独立团都是分散在各处。那时候通讯就靠两条腿,有什么事就冒着危险,一个人,最多两个人,把这个信送到。所以通讯员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命令。
最难的是游击战,一天打三仗也是常事,早上突围战,傍晚迫击战,晚上突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时一天要赶百余里路。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游击队白天大多躲在老百姓家里,晚上才赶路。
我在游击队待了不到半年就到了靖江县公安局短枪队。在靖江抗战历史上,靖江县公安局短枪队英勇善战、神出鬼没,可以说是让日寇、汉奸闻风丧胆。我能进短枪队,也是机缘巧合。1944年3月,短枪队老队员刘心一来到安人区挑选队员,一眼就看中了我。就这样,我就成为短枪队年龄最小的队员。我到现在还记得自己加入短枪队时领到的第一支枪——一支小号的驳壳枪,只能单发射击,并且子弹只有十几发。
1953年,郭保才、解传英夫妇在杭州。
二、新兵变成老兵很简单,打一仗就是老兵
我第一次参加的战斗是公所桥战斗。当时,靖江地区敌我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敌伪据点林立,敌伪经常下乡抢劫、烧杀、抓人绑票,弄得民不聊生。1943年10月11日,当时公所桥有个重要据点,有碉堡,靖江独立团发动了公所桥战斗,一举歼灭了敌人一个营部和三个连的兵力,毙伤伪官兵30余人,活捉伪营长以下120余人,这一胜利打击了敌伪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靖江军民的斗志,扭转了斗争的被动局面。
公所桥战斗规模较大,我们短枪队负责外围警戒,以及后期打扫战场。我那时候年轻,第一次参加战斗。班长问我害怕不害怕,我说不怕。嘴上说不怕,实际上第一次上战场,特别枪声一响时,两条腿还是有点发软的。但是,我不怕,一个我不后退,第二个,我跟好了首长,首长叫我上哪里,我就上哪里,叫我给谁送信我就给谁送信,送完信以后赶快就回来,还会站到首长身边。
2022年6月14日,郭保才(中)在病房传唱革命传统歌曲现场。
新兵上战场有规矩,不准在前面,也不准在后面,新兵要与老兵混编在一起,一个班一个到两个新兵,一个老战士配对一个新兵。然后让我们记住口号——“不慌不忙跟上班长”。班长在前面,副班长在后面。班长在前面带头,副班长为什么在后面?他在队伍尾巴上督促,防止有人掉在后面。中间的老战士新战士搭着上,一个班12个人这样上去。班长弯腰你要弯腰,班长直跑,你要跟着直跑,到了前面就找隐蔽的地方隐藏起来。
这个新兵变成老兵很简单,打一仗就是老兵。我第一次参战虽然没有上前线,但是也学到不少本事。打仗最重要的窍门就是要学会利用地形地物。什么是地形地物?
比如说打公所桥时我们要穿过一片坟地,这个坟包就是地形。你趴在这里,子弹就打不着你。还有我们前进为什么要弯腰?弯腰可以让敌人看不到你、打不准你。再一个窍门呢,我们手里有枪,这个枪不是烧火棍子,敌人能打你,你不能打他啊?!你把敌人先打倒了,他就打不到你了。这两个窍门搞清楚了,就不怕了。
公所桥战斗打完,大家都欢天喜地,抓了俘虏、缴了枪、学了本事。再一个就是还有吃的,缴获的胜利品有罐头、水果、大米、粮食。民兵到里面去扛,一个人一袋赶快上车。车就是那个独轮车,木头的,中间一个轮子,这些物资都送到弯腰沟去。这一仗打完以后,部队的人增加了,枪也增加了,敌人更害怕了。
部队每次换装,郭保才总要拍照留念。
三、反“扫荡”、反“清乡”,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短枪队跟其他部队不一样,它属于地方武装力量,跟县委机关统一行动,实际上兼县委警卫队,是个保卫机关。我们白天执行任务,晚上要站岗,轮流站岗,一个人两个小时。我们年纪小,爱打瞌睡爱睡觉,晚上两小时不睡觉是个问题,没办法只能硬撑着。站岗还得隐蔽起来站,不能公开地站。
在短枪队很艰苦,遇到情况,敌人来“扫荡”、来“清乡”了,我们就反“扫荡”、反“清乡”。有的时候两三天只能吃一顿饭,睡觉也睡不上,身上长了疥疮,头上也有虱子。那时候叫“革命虱子救国疮,没有虱子没疥疮不算革命同志”。虽然很艰苦也很危险,但是我们很乐观。
1944年,短枪队接到铲除汉奸头目王连德的命令。王连德经常去的饭店离日本人的军营只有100多米远,既要完成锄奸任务,又要保证自身安全,因此这个任务风险很大。我被安排在靖城西门外,负责警戒接应。如果锄奸行动被敌人发现,西门被封锁,我就扔手榴弹发出信号,提醒战友从其他方向突围。锄奸行动十分成功,队长张信等用匕首结果王连德后,从西门顺利安全撤出。20分钟后,我们才听到城内响起密集的枪声,敌人的追击为时已晚。
我们短枪队是这样的,队长是连级干部,跟连长职务一样。小队长是排级干部,下面没有班了,队员享有班长的待遇。这个待遇是什么待遇?每个月有津贴费,津贴费多少钱呢?4块钱抗币,抗日政府的抗币。4块钱多少价值呢?当时一角钱可以买两根油条。我们每个月要从4块钱中拿出一角钱交党费,其他的就没有什么花费了。吃饭、穿衣服全是供给制,我们穿的都是老百姓衣服。
我们的根据地和大后方在弯腰沟。有卫生队、土改工作队,还有公安局、法院。平时敌人也不敢来,他来搞我们也不容易。为什么呢?弯腰沟站岗分好几道,第一道岗就是我们短枪队,站岗就在弯腰沟道口。第二道岗是独立团各个连队,他们自己站岗。第三道岗就是民兵,当时弯腰沟地方民兵搞得非常好,民兵有基干队,基干队是骨干,有枪,还有手榴弹,主要武器是大刀、长矛,再一个就是地雷。还有儿童团、妇抗会。这个儿童团也很起作用,儿童团虽然没有枪,但他们站岗,只要有外面人来都要查。如果发现敌人来了,他们发信号,信号一发,马上传到民兵,民兵往里传,一会儿就传到我们县委、县政府指挥机关。所以平时呢,弯腰沟很太平,不怎么会受到敌人侵袭。
那时我们短枪队的武器、训练与日本鬼子都有很大的差距,不能与敌人硬碰硬,一般都是采取有利就打、不利就撤的游击战法。我当时年龄小,领导和战友们都很照顾我,安排的大多是战斗警戒、救护伤员、押送俘虏等危险较小的任务。
我们的打法跟日伪军也不一样。他的部队一大堆,起码八到十个人。我们当时用麻雀战术,有句话叫“三个两个四面打,十个八个一把抓,来的太多吓跑他”。什么意思呢?有的时候敌人不多,两三个人到处干什么呢?第一个他抓老百姓的老母鸡。第二个找老百姓的粮食。第三个找姑娘。那么碰到两三个日本兵怎么办?你不要看他两三个,日本兵战斗力强,他战斗动作呱呱叫,号称世界第一陆军。枪打得准,动作好,你打不到他,他能打到你。他子弹多,他啪啪打个不停,你要还击都没有时间还。所以我们就是四面打“麻雀战”,这里打一枪那里打一枪,不让他打到我们。我们呢?地形熟,他地形不熟。我们子弹少要节省子弹,大的战斗中一个人只准打三颗子弹,不许打多,多了子弹不够了。蚀本交易不干,有缴获,你三颗子弹打光了可以的。你没有缴获空手回来要受批评,你乱放枪浪费子弹。“十个八个一把抓”,意思说是来了十个左右的日本兵,我们起码出动二三十人,一下把他们抓过来,打败他。一百二百吓跑他,来的日本鬼子多了,我们硬拼肯定拼不过,怎么办呢?四面包围,包围起来干嘛呢?我们是打游击,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敌人多了怎么办呢?放冷枪。趁他不注意的时候,瞄准好了打一枪,打完就跑。打靠得近的,不远的,打中了就跑过去把他的枪拿过来,这就是立了功了。几次冷枪一放,鬼子也搞不清楚情况,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就被吓跑了。
当时靖江独立团讲起来一个团,实际上只有四个连。政治处里面有个文工队,那个时候文工队没有名角,都是普通的战士抽调出来去组成的,大概都是部队里的文艺骨干。文工队自编自演,主要宣传部队里的好人好事、英雄故事,形式有什么快板、扬州小调就这一类。我在短枪队干了一年,又把我调到文工队当队员。
军人本色,英姿勃发。
四、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渡江战役攻打桥头堡
1946年9月我离开文工队。上哪去呢?到独立团二连当党支部书记。我们那个时候属于三分区,就是苏中军区第三军分区靖江独立团第二连,我带领二连战士参加了苏中战役。如(皋)黄(桥)路战斗打响后,我们连接到切断敌人水上运输线的任务。面对敌200余人的护卫队,我自己带人负责截船,连长、副连长负责打岸上的敌人。当时发现敌人以伤兵船为掩护声东击西时,我果断调整策略,主动追击,最终未损一兵一卒获得全胜,还缴获了步枪、手枪、弹药等众多军用物资。我记得当时还缴获了美国造的轻机枪。
1948年,我担任三分区特一团连政治指导员。当时正处在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在缺重武器、缺装备的情况下,我带领战士们在一年半时间内,共拔掉了敌人据点27个,数次立功。在攻打斜桥据点时,我还兼任三连支部书记、突击队队长,我们用“八二”迫击炮改装的平射炮轰击敌人碉堡,为战斗打开缺口。在后来的总攻中,战士们迅速登上碉堡,占领土圩,并用石灰和胡椒粉制成的“手榴弹”将敌人炸得狼狈不堪,大获全胜。
渡江战役时,我是华东警备六旅十六团特务连的指导员。当时,整个长江北岸大小城镇均已解放,但江边上还有多个国军据点,由国民党五十一军驻守,这给渡江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我们华东警备六旅十六团、十七团、十八团接到命令:迅速拔掉龙窝口、永安洲这两个沿江国军据点,为华野主力渡江南下开辟道路!
在长江泰兴段江中间有几个岛,最大的岛是扬中和永安洲。再往北,岸上是龙窝口,当时国民党军队就把守在这个地方,要阻碍我们渡江。攻打这两个据点,我们面临着两个困难:一是碉堡数量较多,有子母堡、暗堡等;二是国民党五十一军在这里的守军虽然只有1000多人,但装备先进。长江北岸上有空军、海军,江内还有军舰。但是没办法,必须迎难而上。我记得当时是由十七团二营主攻,从1949年4月8日早上奋战到4月9日晚,历时整整两天两夜,共消灭敌军600多人。国民党五十一军残余势力见情势不好,便在海军、空军掩护下,集体往永安洲撤退。永安洲与龙窝口隔江相望,原本中间有浮桥相通,我军为切断敌人后路,将浮桥打掉了。国民党又派来军舰接应,五十一军残敌才得以逃脱。
解放龙窝口后,我们部队休整了五六日,准备乘胜追击,消灭永安洲残余势力。第一次打永安洲,我们没有经验啊,采取正面迎敌的方法,一共准备了17条船,由十六团三营主攻,其余部队则在岸上用机炮、重机枪掩护这17条船登陆永安洲。结果当船行至一半时,由于重机枪威力巨大,怕伤到我们自己人,必须停火!谁知敌军也比较狡猾,开始时不打,只等我军即将抵岸时再集中火力猛攻。另外我们有很多战士水性不好,一下河又呛了水,还有的脚抽筋,他早不抽筋晚不抽筋,在离河边不远的时候抽筋,对面的机枪一阵扫射,一个营几乎全部牺牲了。
第二次攻打永安洲时,部队重新制定作战计划,选取了十几个水性较好的战士组成突击队,迂回到敌人后方,迅速消灭岸上敌人。然后正面部队再从东面突击。最终花了1天1夜,成功拿下永安洲,消灭国民党约200人。
1949年4月21日,我们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华东警备六旅是4月23日晚上才从泰兴上七圩港登船,正式渡江。我们在江中漂泊了四五个小时,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左右于江阴县下船。四五个小时没吃饭,饥饿难耐。刚上岸又接到任务:必须快速前往龙虎塘追击逃走的敌人。龙虎塘是江阴到常州的必经之路,这个时候天已亮,大部队忍饥挨饿、一鼓作气跑步前进。然而,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发现敌人已逃往常州东面一个名叫戚墅堰的地方。戚墅堰是常州到无锡铁路中间的一个镇,这里有个掌管整个江南电力的发电厂,还有一个大型机械厂。据当时地下党发来的电报称:敌人要炸掉这两个厂,请求解放军迅速赶来支援!
我们当时已经十几个小时粒米未进,饿了只能吃渡江前老百姓送的干粮,即冷鸡蛋和老菱。东西是好东西,然而吃多了嘴里有股“鸡屎味”,时不时呕吐,再加上老菱又冷又硬,吃多了胃不舒服,不停地拉肚子。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全体战士依然坚决服从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了常州和戚墅堰。
2022年6月15日,郭保才在靖江市季市镇安武村弯腰沟红色教育基地现场。
占领常州后,我们部队番号就改为常州军分区所属部队的番号。除了常州以外,南到宜兴,北到江阴,西到武进,这一大块地方都归属原来的警备六旅保卫。我也被编到了无锡县总队,进行剿匪。 五、干革命靠两杆子:枪杆子、笔杆子 1979年,我转业回到靖江,担任党校副校长,结合理论讲讲自己当年亲历的战斗故事。1986年正式离休。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好多事都还记得清清楚楚。我那时候参加部队,高小还没有毕业,后来我是自学成才。干革命靠两杆子,枪杆子、笔杆子,这两杆子不能少。那时候让我当文化教员,文化教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教战士唱歌。我那时候喉咙相当好,唱起来也好听。现在唱不出来了,但好多歌词我还记得。
当时唱得最多的是《跟着共产党走》,歌词我还记得:“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指引着航行的方向。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我们永远跟着你走,人类一定解放。”还有一首叫《首长的号召多么响亮》,这首歌是根据我们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在反“扫荡”、反“清乡”连以上干部动员大会作的报告而改编的,这个歌当时在我们靖江很流行。我记得歌词是这样唱的:“要知道敌人临死前的猖狂,绝不像平常一样‘扫荡’。但是真金不怕火来烧,好同志要经得起风浪。只要我们充分准备,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只要我们充分准备,不怕他们‘清乡’‘扫荡’,定叫他们脑壳上开天窗。同志们听首长的号召啊,同志们听号召是多么响亮。”那时候部队整个一起唱,唱起来非常响亮。
还有一些民间小调,老百姓很喜欢,只要一演出,都鼓掌欢呼。我记得有一首是这样唱的:“汪精卫‘清乡’,篱笆千里长。‘清乡’队员牛皮吹得响,东亚和平强奸又抢粮,老百姓喜事汉奸心痒痒,鬼子兵‘清乡’掉到梅花桩。皇军老爷做事真漂亮,三光呀政策烧光、杀光,又抢光,鸡子呀牛羊呀还要花姑娘。汉奸呀、鬼子呀你‘清乡’吧,血写的仇恨永记在心上。一滴血,一把火,一担粮是你的血债,要用鲜血来还上。竹篱笆千里一把野火烧尽光,‘清乡’队送它见阎王。鬼子呀,汉奸呀,你‘清乡’吧,血写的仇恨永记在心上,血写的仇恨永记在心上,永记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