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报销再升级,刷脸就能完成,快看看咋回事
发布时间:2025-09-23 11:21 浏览量:1
“以前来看病,兜里得揣医保卡,钱包里装着现金,结算时要是密码记混了,站在窗口干着急;现在好了,往这机器前一站,刷个脸的工夫,药费就直接报销了,连手机都不用掏!”在东莞市万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保结算窗口前,退休人员李叔叔举着刚打印出来的缴费单,笑得合不拢嘴。这张薄薄的缴费单上,“医保基金支付”一栏清晰标着金额,而完成这一过程,她只用了不到半分钟——这就是东莞今年全面推广的医保“刷脸支付”带来的新变化。
过去看病:卡、码、钱的“三重麻烦”
要说现在年轻人看病,可能觉得“带张医保卡”不算事儿,但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李叔叔回忆,以前他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拿降压药,得提前把医保卡从抽屉里翻出来,再检查钱包里有没有零钱。“有次出门太急,卡落在家里了,还得回来取,真麻烦。有时候为了一点钱,觉得不方便来回跑,只好拿现金支付。真是麻烦透了。
这种“卡、码、钱”的繁琐场景,曾经是许多参保人的共同记忆。过去,医保结算主要依赖实体卡或手机二维码,看似方便,实则藏着不少“隐性门槛”:忘带卡的人得回家取,或者现场补办临时卡;老年人视力不好,输密码时手指发颤,容易出错;手机没电、信号差的场景下,电子凭证也成了摆设。更麻烦的是,部分老人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每次看病都得麻烦子女陪同,一来二去,不少老人干脆选择“小病扛、大病拖”。
现在看病:刷个脸,药费直接“秒报”
今年,很多东莞的参保人终于告别了这些烦恼。从去年开始,东莞市医保局针对群众反映最集中的“结算难”问题,推出了医保“刷脸支付”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参保人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药店结算时,无需掏医保卡、不用输密码,只要在结算窗口的人脸识别设备前站定,面对镜头自然微笑几秒,系统就能自动识别身份、匹配医保信息,完成门诊或购药的医保报销结算,全程最快仅需30秒。
目前,这项服务已经在全市1275家医保定点机构全面上线——包括39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家定点医院,以及867家定点药店。这意味着,不管是去社区拿常用药、到二级医院看感冒发烧,还是在小区楼下的连锁药店买胰岛素,参保人都能“刷脸”完成报销。李叔叔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最早一批试点“刷脸支付”的机构之一。“现在窗口排队的时间明显短了,早上八九点的高峰期,最多等十来分钟就能结算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节约了很多工作时间。
刷脸支付:不只是“快”,更是“稳”和“安”
有人可能会担心:“刷脸支付安全吗?会不会被人冒用?”其实,东莞的医保“刷脸支付”背后,有着一套严密的技术保障体系。据东莞市医保局介绍,系统采用了国家医保局认证的人脸识别统一标准,通过与人社部门的身份信息系统实时联网,确保“刷脸”即“验明正身”——只有参保人本人的面部信息与医保账户完全匹配时,才能完成结算。同时,所有的人脸信息都经过加密存储,不会上传至第三方平台,既保护了个人隐私,又从源头上杜绝了“冒用他人医保卡”的骗保行为。
这种安全性,对医保基金来说尤为重要。过去,个别医药机构曾出现过“假病人、假病历、假票据”的“三假”骗保现象,甚至有人捡到他人医保卡后盗刷药品。而现在,刷脸支付要求“人、证、卡”三者合一,想冒用他人医保卡?连窗口都过不了。
对普通参保人来说,“刷脸支付”的意义远不止于“方便”。它让老年人、忘带卡的人群、甚至不熟悉手机操作的群体,都能平等享受医保服务的便利。
从“带卡”到“刷脸”:医保服务的“便民逻辑”
东莞的“刷脸支付”,其实是全国医保系统近年来推动“智慧医保”建设的一个缩影。从国家医保局推行医保电子凭证,到各地试点“刷脸支付”“诊间结算”,本质上都是为了让医保服务更贴近群众需求——不是追求技术多“高大上”,而是解决群众最头疼的“痛点”。
当然,医保服务的升级远未止步。未来,随着“互联网+医保”技术的深化,或许还会有“语音结算”“指纹支付”等更多便民方式出现。但不变的是,每一项改革的核心,都是让医保更“懂”群众的需求,让每一分医保基金都花得更安全、更高效,让每一位参保人都能更有尊严地享受医疗服务。
下次去看病,不妨试试“刷脸支付”——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医保对民生的郑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