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为何被称作“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发布时间:2025-09-23 15:13  浏览量:1

北魏时,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著作,可谓“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何为齐民?古代有“编户齐民”的制度,将各户人口姓名、年龄、籍贯等信息登记,编成户籍。曹魏时代的学者如淳说,“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编户齐民不论地位贵贱,均是国家赋役的承担者。

《齐民要术》是为平民而写的,它关心的是如何帮助平民种好田、养好鸡、织好布、酿好醋,只有这些民生问题解决好了,平民方可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贾思勰在序言中说,写这本书是为了“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所以“叮咛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辞”,这几句话道出了《齐民要术》的务实文风。

除了序言和一篇杂说外,《齐民要术》共计10卷92篇,内容涵盖农林牧副渔。前三卷讲粮食、蔬菜的种植,第四、五卷讲果树、林木的种植,第六卷讲动物饲养,第七、八、九卷讲酿酒、作酱等副业,介绍了不少食品制作的方法,由此可知当时人们的饮食习惯,甚至还介绍了如何制笔,第十卷介绍了一些南方的植物。

民以食为天。在《齐民要术》中,讲种粮食的篇幅最大。贾思勰说:“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农业发展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贾思勰说:“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在粮食之外,贾思勰在介绍其他食物时特别关注它们是否有救荒的价值。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孙金荣介绍,为了粮食的丰收,贾思勰总结了深耕、浅耕、初耕、转耕、纵耕、横耕、顺耕、逆耕、春耕、夏耕、秋耕、冬耕等各式各样的耕作方式,并详细说明了每一种耕作方式适用于哪些情况,如何具体操作。提出了耕、耙、耱、锄、压等一系列整地保墒技术措施,并对各环节间的巧妙配合、灵活操作等作了系统的归纳。

《齐民要术》比较系统地讲述了垦荒造田、耕地保墒、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精耕细作、美田养田、土壤改良、耕种技术改进等土地耕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耕作技术思想,标志着中国传统耕作技术的成熟。这些耕作技术及思想,既体现了北魏精耕细作的主流技术思想,又奠定了现代土壤耕作方法的基础。

《齐民要术》记述了十数种农作物种植栽培技术,主要讲述了农作物品种类别、特性、选种、种植方法、整地保墒、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株距、行距、苗期管理、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储藏、留种等技术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蔬菜科技发展迅速。蔬菜栽培品种持续增多,蔬菜栽培技术不断发展。《齐民要术》中记录栽培方法的蔬菜达32种,涉及蔬菜土壤选择、整地作畦、浸种催芽、播种时令、育苗、栽培、耕锄、施肥、苗期管理、茬口衔接、收获、储藏等各技术环节。形成了系统的蔬菜栽培科学技术,为后世蔬菜栽培技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齐民要术》还记述了枣、桃、李、梅、杏、梨、栗、柿、安石榴、木瓜、椒、茱萸12种树的栽培技术。记述桑、柘、榆、白杨、棠、榖楮、漆、槐、柳、楸、梓、梧、柞、竹等十余种林木,比较系统地记述了主要果树及用材树种的生长习性、采种方式、育苗方式、种植技术、抚育模式、伐木技术,主要用途和经济效益,以及果树繁殖技术、果品采收技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孙金荣说,《齐民要术》不但讲述了农业科技,还讲述了农业经济的经营、管理和贸易。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齐民要术》农业经济思想研究较少。《齐民要术》中所讲述的有关农业经济、经营管理和商业贸易的思想,涉及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交换、农产品的时间价值和生产的连续性、产品存在的差异化、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投资收益、提高规模生产、降低劳动成本、土地经营原则等。

当然,贾思勰的视角和认识层次不只停留在农业生产的物质层面,而是从政治、哲学等多层面,认识农业生产的人本、民本意义,认知天地人之间的和合共存关系,探讨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些思想,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