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英国街头?马斯克的“极右布局”,或将伸向整个欧洲
发布时间:2025-09-24 13:31 浏览量:1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伦敦威斯敏斯特桥上,抗议者参加"团结王国"集会游行。
本月,“统一王国”游行成为英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极右翼集会。这场由美国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资助的活动,不仅旨在让英国改革党领袖奈杰尔·法拉奇入主政府,更企图打造一支大规模的街头运动。
2025年9月13日,据报道有11万人涌入英国伦敦市中心参加“联合王国”示威活动,实际人数可能更多。这是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极右翼集会。
多年来,法西斯主义活动家斯蒂芬·列侬(其支持者称之为汤米·罗宾逊)一直试图打造一支街头右翼力量。但这次集会打着“音乐会”和“庆典”的旗号,被宣称为“适合全家参与”。在毗邻唐宁街的白厅沿线,活动方架设了六块巨型屏幕,特邀嘉宾包括英国评论员凯蒂·霍普金斯、英国演员劳伦斯·福克斯、新西兰原教旨主义“命运教会”领袖布莱恩·塔马基、加拿大“叛逆传媒”创始人埃兹拉·莱万特、法国极右翼政客埃里克·泽穆尔、荷兰活动家伊娃·弗拉丁格布鲁克以及美国得克萨斯州国会候选人瓦伦蒂娜·戈麦斯,还有通过视频连线的美国科技巨头埃隆·马斯克。
若非沉迷于末日论式的种族主义,常人定会选择走楼梯以避免与这类人共乘电梯。然而,当演讲者接连呼吁“遣返移民”,并煽动人群“把他们送回去”时,人群始终欢呼喝彩。新西兰牧师塔马基甚至要求禁止清真寺、神殿及非基督教宗教活动。美国国会候选人戈麦斯敦促英国人“为祖国而战”,而非“任由强奸犯穆斯林和腐败政客接管国家”。法国政客泽穆尔援引“大替代”理论,警告称“我们正被昔日的殖民地殖民”。荷兰活动家弗拉丁格布鲁克则宣称,英国已沦为暴政,因为“敢于发声者面临的风险是:因女儿遭移民强奸而入狱的刑期比施暴者更长”。埃隆·马斯克在接受列侬采访时向人群宣称,左翼势力正试图杀害他们,英国工党领袖基尔·斯塔默背叛了人民,议会必须解散。
这些言论远比英国近年来任何极右翼言论更为激进。根据一项令人震惊的民意调查,如果明日举行大选,奈杰尔·法拉奇领导的英国改革党很可能执政。但法拉奇的政党对此保持距离,许多街头采访甚至显示,示威者谴责法拉奇是叛徒。这场极右翼集会也显得格外怪异,部分原因在于现场弥漫着廉价煽情、类似法西斯主义报纸《冲锋者报》的氛围。
尖锐的煽动性演讲与矫揉造作的娱乐节目交替上演:来自英国电视选秀节目《X音素》的查理·希利演唱反对种族隔离的歌曲《(内心)如此坚强》,身着英国国旗裙装的女子表演反对大规模移民的说唱。观众们在“血与土”的狂热口号后,渴望集体认同的慰藉,对此类表演趋之若鹜。这简直是“褐衫军”的迪士尼乐园。
这次活动浓重地烙着埃隆·马斯克的印记。这位美国亿万富翁长期支持欧洲极右翼势力,包括德国另类选择党(AfD),该党派中不乏公开的新纳粹分子和街头斗士。据报道,去年末,马斯克曾向法拉奇的改革英国党抛出1亿美元捐款的诱饵。但如果真有此承诺,显然在法拉奇与马斯克决裂时已撤回——因为法拉奇拒绝接纳列侬之流加入其政党。法拉奇追求的是议会极右翼,而非街头运动;是反对“大规模移民”的政党,而非反伊斯兰政党。他深谙如何应对那些无法掌控的叛逆型魅力领袖。正因如此,自从脱离英国独立党后,他始终致力于打造一个由自己掌控、以商业模式运作的政党。
马斯克要求撤换法拉奇的改革党党魁职位,随后又支持商人本·哈比卜组建名为“前进英国”的分裂派系。列侬迅速加入了该组织。哈比卜声称新党是马斯克的主意,甚至可能获得了马斯克的资金支持。因此,“前进英国”与几家名不见经传的加密货币公司,共同被列为“团结王国”集会的核心赞助方。现场群众与演讲者都心知肚明谁是幕后金主。“感谢埃隆”的标语随处可见;波兰籍欧洲议会议员多米尼克·塔尔钦斯基更呼吁人群感谢马斯克“放飞了这只鸟”。
列侬的行动远不止于公开集会。他始终是个法西斯主义分子,无论身处英国国家党、其表亲的英国自由党、英国政治家安妮·玛丽·沃特斯的“为英国”组织,还是如今的英国前进党。其惯用手段是街头暴力——从英国卢顿足球流氓团伙时期,到领导英国防卫联盟,再到短暂假装反对“极端主义”后,转而领导反伊斯兰的英国佩吉达组织。
如今,他以“公民记者”身份从事煽动活动。2017年,他非法拍摄诱拐团伙嫌疑人庭审过程并鼓动私刑,因此被控藐视法庭。在加拿大“叛逆传媒”担任希尔曼研究员期间,他与美国人物劳拉·卢默、英国评论员霍普金斯并肩作战,开始将煽动行为职业化。该奖学金由美国科技亿万富翁罗伯特·希尔曼资助,此人同时担任美国“以色列国防军之友组织”及美国“大卫·霍洛维茨自由中心”董事会成员。列侬的媒体平台始终以极端亲以色列立场著称,这在当时的英国极右翼阵营中实属罕见,无疑为其争取资助提供了便利。
离开加拿大“叛逆传媒”后,列侬与同事科兰·罗伯逊共同创立个人频道,其内容充斥系统性谎言与煽动言论。其前搭档罗伯逊在脱离极右翼阵营后揭露真相:列侬曾发布的视频显示其在意大利遭到移民袭击,而事实上是其先将一名移民推入车流后主动挑衅。去年,他因另一桩煽动罪入狱——其伪纪录片《被沉默的》公然藐视法庭禁令,持续散布针对叙利亚难民的虚假指控。
整个过程中,列侬始终受到跨国“伊斯兰恐惧症”网络的庇护。为了帮助他摆脱2018年的法律困境并将其塑造成言论自由的“殉道者”,美国“中东论坛”不仅资助其法律费用,还组织了三场支持列侬的集会。美国“盖特斯通研究所”与澳大利亚“自由联盟”也挺身相助,后者捐赠了金额未公开的款项。
埃隆·马斯克去年曾传播导致种族骚乱的不实信息,当汤米·罗宾逊因藐视法庭入狱时,他亦火速为其辩护。
那部《被禁声》的纪录片于2024年在英国特拉法加广场的列侬支持集会上放映,数日后,南港儿童遭刺伤事件便被利用来煽动种族主义骚乱。该片通过由莫滕·梅塞施密特领导的丹麦人民党等海外盟友获得宣传。最终,马斯克收购美国社交媒体平台推特使列侬受益匪浅。马斯克恢复了列侬及其同伙(如霍普金斯)的账号。他使《被禁声》在平台上获得广泛传播,列侬声称该片在因法律原因下架前被观看了1.67亿次。马斯克还推广了导致去年种族主义骚乱的虚假信息,包括列侬的谎言。当列侬因藐视法庭入狱时,马斯克火速为其辩护,声称列侬因“说真话”而遭打压。
“联合王国”集会是多年国际网络运作与资金支持的产物,背后有美国富有种族主义者的撑腰。但如此多人涌向列侬的法西斯狂欢,不能仅归咎于他的金主,甚至不能归咎于从其宣传中牟利的平台。英国多年来始终在向右翼激进化方向发展。正如英国学者亚伦·温特与法国学者奥雷利安·蒙东在《反动民主》中所揭示的,这是英国政治与媒体精英们精心策划的转向——他们刻意炮制关于种族与移民的“正当关切”,再假装对此作出回应。
过去五年,英国两党围绕“小船”入境问题掀起狂热风暴。保守党在污蔑难民时愈发煽动,工党则从右翼发起攻击,指责其推行“开放边境”政策。当数万名被妖魔化的寻求庇护者被保守党挤进拥挤的酒店住宿时,他们便成为极右翼袭击的目标——先是2023年英国默西塞德郡诺斯利的暴徒,继而去年英国罗瑟勒姆郊外暴徒企图焚毁酒店的屠杀事件。
“联合王国”组织是在庇护酒店外种族主义骚动盛行的夏季成立的,而工党政府竭力为这种骚动正名。这距斯塔默发表“陌生人岛”演讲仅数月之隔——他援引极端种族主义者、保守党人伊诺克·鲍威尔的论调,宣称高净移民量对英国社会结构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列侬的集会规模未能更早扩大,唯一原因可能是许多郊区种族主义者不愿卷入与警察或反种族主义者的冲突。
工党政府将自己禁锢在紧缩财政框架中,过去一年还浪费在不受欢迎的福利削减上。工党通过打击日益萎缩的支持基础,将主动权拱手让给右翼势力。在经济衰退时期,该党为了从亲商的强硬派中心执政,需要借助恐惧、悲观和顺从,因此其最后一丝民粹主义真实性便体现在对外国人及其他替罪羊的“强硬”态度上。这种策略与极右翼形成情感共生,同时强化了其叙事逻辑。
但列侬的支持者们并不特别渴望一个解决不平等问题的政府。他们并非对工党失望的选民。如同英国改革党的支持者,他们多是来自白人占绝对多数的选区、生活条件差且发展前景暗淡的激进保守党人,这些选区在房屋和汽车拥有率上均高于英国全国平均水平。他们沉迷于法西斯主义的虚假娱乐,并非因对富人愤怒,而是因恐惧和憎恶那些比自己更贫穷、地位更低的人。
他们言辞直白——或者说,他的言辞直白。他们认为移民和穆斯林是性威胁与反社会负担,认定伊斯兰教正在颠覆西方文明,坚信多数难民“非法”入境且应被“遣返”。他们坚信欧洲正上演“白人种族大置换”。他们认定斯塔默领导的极权暴政将说真话的英雄投入牢狱。尽管这些观点往往是主流媒体和政客传播理念的激进化版本,他们仍执意指责媒体和政客“背叛”了自己。随着资本主义日益恶化、生活愈发艰难,他们的激进化确属必然,但这种躁动与美国“匿名者Q”的狂热同样,不过是错位的阶级斗争。
过去五年间,当日益壮大的极右翼垄断舆论时,左翼却始终缺席全国性政治组织。尽管在街头抗议中活跃——尤其围绕加沙问题——但自2019年杰里米·科尔宾败选后,我们在工党之外的组织建设始终步履维艰。我们未能确立迫使他人回应的议程。
这助长了斯塔默派边缘化左翼的策略,使其得以操纵中间派与右翼的对决。这也导致当新左翼政党终获提议时,立即陷入本应数年前解决的文化与内部组织问题,高层几乎因此使整个项目遭遇不可原谅的脱轨。如今我们面临的危机甚至比英国改革党更严峻——尽管法拉奇提议大规模驱逐移民的议题仍需紧急应对。除了议会层面的反动势力,我们更要直面街头新生起的法西斯主义。
当下我们既需要盾牌也需要利剑。盾牌用于瓦解法西斯主义在易受其思想影响群体中的组织能力;利剑则要直指操控经济政治的寡头集团,推动国家变革——而列侬及其盟友必将竭力阻挠这一切。
作者信息:
理查德·西摩,英国籍作家,著有《科尔宾:激进政治的奇异重生》等多部著作,其博客见于《列宁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