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权没停!2025宅基地新规落地,“地随房走”有3个新说法,速看
发布时间:2025-09-24 19:32 浏览量:1
最近不少人在传“农村宅基地确权已经停止”,这其实是误解。2025年5月1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正式实施后,宅基地确权只是结束了大规模集中登记阶段,并非完全停办,新增符合条件的农户仍能申请确权。更关键的是,新规对“地随房走”原则做了细化,继承、转让、登记都有新规则,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宅基地权益,结合最新政策案例把这些讲清楚,避免大家踩坑。
先明确一个核心事实:宅基地确权从未“一刀切”停止。自然资源部2024年11月的通知里说得很清楚,2025年起转入“常态化确权登记”阶段,之前没来得及登记的农户,只要能提供宅基地批准文件、建房规划许可等合法材料,随时能去乡镇自然资源所申请。比如甘肃甘州的农户,2025年8月还能凭老宅基地使用证和村委会证明,办理确权登记,只是流程比集中登记时更注重材料审核。
“地随房走”是这次新规的核心,但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得先分清宅基地的权利属性。宅基地所有权归村集体,农户只享有使用权,所以不能单独继承、转让宅基地使用权,必须跟着房屋走。简单说,房子在,宅基地使用权就在;房子没了,宅基地就得还给集体。2025年新规把这个原则细化成了继承、转让、登记三个具体场景,每个场景的要求都不一样。
先看继承场景,城镇户口子女也能继承,但有“权利限制”。以前不少人觉得城镇户口不能碰农村宅基地,2025年新规明确,不管是不是农村户口,都能继承父母留下的宅基地上房屋,进而通过“地随房走”获得宅基地使用权。但区别在于,农村户口子女继承后能翻新房屋,城镇户口子女只能维修,不能扩建、翻新,房子塌了宅基地就被集体收回。
举个例子,老张是农村户口,在村里有套老房,儿子大学毕业后落户城市。2025年老张去世,儿子作为继承人能继承这套房子,也能办理确权登记,证书附记栏会注明“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但他要是把老房拆了想盖新房,村委会不会批准;要是只是修补漏雨的屋顶、更换门窗,就没问题。要是农村户口的女儿继承,就能申请翻新,甚至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扩建。
继承后的确权登记流程也有新变化,2025年起需要先办继承权公证。继承人得先去被继承人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开死亡证明,再带着户口本、房屋产权证明、继承人身份证去公证处办继承权公证,有遗嘱的还要带遗嘱。公证办好后,拿着这些材料去乡镇不动产登记窗口申请,审核通过后15个工作日就能拿到不动产权证书,比以前多了公证环节,更能保障权益不纠纷。
再看转让场景,“地随房走”有5个硬性条件,少一个都无效。2025年新规明确,宅基地上房屋转让必须同时满足:房子和宅基地手续合法、转让人有稳定住处、经过村集体同意、只能转给本村没宅基地的农户、符合“一户一宅”原则。这意味着不能私下卖给外村人或城里人,也不能卖给村里已经有宅基地的农户。
比如村里的老李想把自家房屋转让给同村的小王,得先确认小王没在村里分到宅基地,自己在县城有商品房能长期居住。然后写转让协议,找村委会盖章同意,再带着宅基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去办转移登记,这样才合法。要是老李偷偷把房子卖给城里的商人,哪怕签了协议也是无效的,村集体有权收回宅基地。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1999年之前和之后的转让政策有区别。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印发前,回原籍落户的职工、退伍军人等,合法取得的宅基地房屋转让是有效的;印发后,城里人买农房、私下转让给外村人的,都不给确权登记,权益不受保护。2025年确权时,会严格按这个时间节点区分,避免历史遗留问题。
登记场景里,“一户多宅”也能确权了,但有“注记提醒”。以前“一户一宅”是硬杠杠,多出来的宅基地不给确权,2025年新规松了口,因继承房屋导致的“一户多宅”,可以确权登记,但证书上会注明情况。比如有人本身有一处宅基地,又继承了父母的房屋,就形成了“一户两宅”,两处都能办证,但继承来的那处不能再转让给本村人,只能自己使用到房屋灭失。
另外,历史上转让、赠与房屋导致宅基地超面积的,2025年确权时按当时的政策处理。比如2000年转让房屋时,当地宅基地面积标准是160平方米,转让的宅基地是200平方米,当时政策允许超面积部分缴纳费用后登记,2025年确权时就按这个标准办,不会因为现在标准变了就不给登记,这给了历史遗留问题一个明确的解决方向。
2025年新规还有个“隐藏福利”,确权后的宅基地房屋遇上征收,补偿更明确。按“地随房走”原则,只要房屋有合法产权,宅基地使用权也受保护,征收时能拿到房屋补偿和宅基地使用权补偿两部分。比如某村征地,有确权证书的农户,每平方米房屋补1500元,宅基地每平方米补800元;没确权的,只能拿到房屋补偿的70%,差距很明显。
这里要纠正几个常见误区。有人觉得“确权后宅基地就是自己的了”,其实不是,所有权还是村集体的,确权只是明确你有合法使用权。还有人觉得“城镇户口继承后能一直占着宅基地”,不对,房子一旦坍塌、拆除,宅基地就得还给集体,所以继承后要及时维修房屋,保住使用权。
也别信“私下转让签协议就行”,2025年起,没经过村集体同意、没办转移登记的转让,法律上不认可。之前有农户私下把房子卖给外村人,后来遇上征地,补偿款还是给了原房主,买主只能自认倒霉。所以转让一定要走正规流程,该盖章的盖章,该登记的登记。
给大家提几个实用建议,保护好自家宅基地权益。还没确权的赶紧补办,尤其是继承来的房屋,带着死亡证明、公证书等材料去登记,别等房子出问题了才着急。城镇户口子女继承后,定期回家维修房屋,比如每年雨季前检查屋顶、墙体,避免坍塌。想转让房屋的,先去村委会问清楚受让方是否符合条件,别白忙活一场。
2025年这些新规的核心,是让宅基地权益更清晰、更有保障。“地随房走”不再是模糊的原则,而是落实到了继承、转让、登记的每个环节,既保护了农户的合法权益,也防止了宅基地私下流转带来的纠纷。不管是农村户口还是城镇户口,只要涉及宅基地房屋,都得按新规来,才能避免权益受损。
总结一下,2025年宅基地确权没停,只是转入常态化登记;“地随房走”有三个新说法:城镇户口子女可继承但不能翻新、转让需满足5个条件、“一户多宅”可确权但有注记;确权后的房屋征收补偿更明确。这些规则都很实在,直接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一定要弄明白。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家的宅基地已经确权了吗?有没有城镇户口的子女担心继承后没法维护房屋?身边有人因为宅基地转让没走正规流程遇到麻烦吗?对于“地随房走”的新规,你觉得哪点最关键?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也可以分享下你的确权经验,帮更多人保护好自己的宅基地权益。
- 上一篇:不管做什么,内心非常坚定的几个星座
- 下一篇:35岁转行心理咨询师,还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