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大了要戒酒吗?医生:67岁后,喝酒牢记“5不喝”,对身体好
发布时间:2025-09-25 12:46 浏览量:1
年纪一上了台阶,身体不像年轻时那样“抗造”,这一点,谁都拗不过。尤其是喝酒这事,不是你想喝,身体就能扛得住的。临床上,67岁之后的老人,喝酒出事的比例,远比你想的高得多。
不是说绝对不能喝,而是有些酒,不能碰;有些时候,不能喝。今天我们就把话挑明了说清楚:67岁之后,喝酒一定要记住“5不喝”。
不是吓唬你,是真有科学道理支撑。老年人代谢能力下降,肝脏、肾脏、心血管系统都“变得慢了”,再继续跟年轻时一样“感情深一口闷”,那就是拿健康在堵。
研究显示,65岁以上人群饮酒相关的住院率比其他年龄段高出约2.5倍,而且一旦发生意外,恢复速度慢、损伤风险大。
第一不喝:空腹酒
老张70岁,退休前是单位里的“酒场一哥”。上个月一场朋友聚会,饭没吃两口,就干了一杯白的,结果回家路上突然头晕摔倒,送来医院一查:低血糖性晕厥,还合并了轻微脑震荡。
年纪越大,胃排空越慢,空腹喝酒会让酒精“直通血液”,吸收更快,刺激更猛。不仅容易引发低血糖,还可能导致急性胃黏膜损伤,甚至诱发酒精性胃炎。特别是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人,空腹喝酒简直是“自毁式饮酒”。
建议是,喝酒前一定要吃点东西,尤其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豆腐、鸡蛋、瘦肉,能减缓酒精吸收速度,让身体有个缓冲。
第二不喝:混酒
老年人最怕混喝。一杯啤酒,一口白酒,再来点红的,说是品味,其实是折腾。不同酒精浓度的酒混合,会在肠胃里形成“代谢混乱”,让肝脏解毒负担骤增。乙醇脱氢酶这个酶在体内本就有限,它像个“搬酒工”,你一混酒,它就像被催命似的乱跑,效率更低,毒性反而更大。
有研究指出,混合饮酒比单一饮酒,诱发肝损伤的风险高出近60%。尤其是67岁以上老人,肝功能早已不像中年时那样“扛揍”,再混酒,只会加速酒精性脂肪肝甚至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
记住一句话:67岁以后,酒只能选一种,别贪花样。白的就白的,红的就红的,别“百酒归一”。
第三不喝:药酒
老王来复查肝功能,肚子胀得跟鼓似的,查出来肝硬化进展期。聊着聊着才知道,他这半年天天在喝“泡药酒”,说是补肾强身,结果肝脏先报废了。
很多老年人迷信“自制药酒”,泡点鹿茸、何首乌、蛇胆、五加皮,往里一灌白酒。一边喝药,一边喝酒,觉得自己是在“进补”,其实是用身体在“试毒”。
药酒的最大问题,是成分不清、剂量难控。酒精本身就是强溶剂,它会加速草药中某些成分的释放与吸收,有些肝毒性成分一下子就被身体吸收了。中国药理学杂志曾发表研究指出,超过30%的自泡药酒中含有潜在肝肾毒性成分,对老年人尤其危险。
67岁以后,药是药,酒是酒,混在一起喝就是拿命赌。
第四不喝:烈性白酒
这点,很多人不服。说我爸活到90岁,每天就喝两两白的。可你得想清楚,那是过去的粮食酒、手工酒,酒精度数低、杂醇少。而现在市面上很多白酒,酒精度高达50%以上,且含有较高比例的杂醇油和乙醛,这些成分对老年人体内器官的刺激更强。
烈性酒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尤其老年人本就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老年痴呆等问题,长期饮用烈性酒只会让脑功能更快滑坡。再说心脏,酒精刺激下容易心律失常、血压骤升,心梗、脑出血的风险飙升。
别拿“习惯了”当理由,67岁以后,白酒尽可能控制在35度以下,一次不超过一两半。喝多了不是豪爽,是高危。
第五不喝:晚上酒
这条,是很多退休老哥的“雷区”。白天不喝,晚上小酌,喝着喝着睡觉香。可这一口“睡前酒”,对老年人来说,可能是一夜惊魂。
酒精会干扰深度睡眠,让人夜里频繁醒来,甚至诱发夜间低氧。酒精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抑制抗利尿激素,导致夜尿增加,半夜起夜跌倒的风险翻倍。特别是本身前列腺肥大、睡眠障碍的老人,晚上喝酒就是在给自己“加难度”。
更关键的是,晚上喝酒后血压不稳,容易在夜间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北京协和医院一项研究指出,老年人夜间饮酒后突发脑卒中的风险比白天高出约1.8倍。
建议是,饮酒时间尽量安排在中午前后,晚上尽量不喝,喝完也要至少3小时后再睡,别把喝酒当“助眠药”。
67岁以后,喝酒这件事,不是不能做,是要“换种方式做”。别拿年轻时的酒量当底气,那是身体给你的宽容,不是许可证。年纪大了,每一口酒都要算清楚它给你带来的代价。
如果你已经出现了这些信号——饭量减了,肚子胀了,睡眠浅了,记忆差了,常感疲劳——那就不是“老了正常”,很可能是酒精在悄悄伤你。酒精性肝病、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酒精相关心律失常,这些并不罕见,很多人是意识不到,直到摔了一跤、昏了一次,才追悔莫及。
有人问,年纪大了,是不是就必须戒酒?
我说,不用“戒”,但要“懂”。懂得节制,懂得身体的底线在哪里,懂得什么该喝、什么不能喝。67岁以后,喝酒不再是“放松”,而是“风险管理”。
别再说“我喝了一辈子也没事儿”。你得想清楚,不是你能喝,而是你还没出事。身体这本账,迟早要对的。你今天多喝的每一口,都是明天花更多的药费、住院费去买的代价。
如果真想喝,那就记住这“5不喝”:不空腹、不混酒、不喝药酒、不喝烈酒、不晚上喝。留点酒量,也留点健康。酒桌上的热闹,终究比不上家里的灯光。把身体保住了,才能把“喝酒的资格”延长,而不是提前“喝掉了晚年的日子”。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志强.老年人饮酒行为与健康风险关系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2):3054-3057.
[2]李明.中老年饮酒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2021,60(8):651-655.
[3]陈建国.浅析药酒对肝脏的潜在毒性[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2,38(5):61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