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心理学模型训练营——针对ABCRS、AWC和6C模型的刻意训练

发布时间:2025-09-25 13:53  浏览量:1

张沛超老师的自在心理学,努力整合了西方自布伦塔诺以来的“心学”传统,包含精神分析-分析心理学-格式塔疗法与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并从中国心性之学传统中获得启发,尤其是苏轼所整合了儒释道的心性修行思想。

在自在心理学中,有很多个重要的模型,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或公众号的文章里,不时都有提及。于此同时,我们又常会听到同学们表示,虽然看过张老师文章,或者在课堂上听过张老师讲解,但对于这些模型依然是晕晕乎乎的。

有时候好像懂了,但未必真正理解吃透这些模型到底是什么意思,更不用说搞清楚如何在咨询中使用,于是一转头又忘了个干净。

模型不该只躺在笔记里。尤其是这些看起来很难,但又真的超级好用的模型,这些来自张老师宝贵临床经验的浓缩精华,真正可以有效指导临床工作的模型。

为此,我们组织了“自在心理学模型·训练营(第1期)”,试图把“听过”与“会用”之间的那段模糊区间,清晰拆成几个可刻意练习的模块,把“我好像懂”变成“我当下会用”。

这是一个怎样的训练营?

这里讲解与实操训练自在心理学的基础模型,也就是说,这里不光有理论,还有具体案例讲解,更有反复的刻意练习和实践的指导。

这个训练营到底如何训练?

刻意练习是一种可靠且有效地提高专业表现的训练方法。经研究,学习和掌握技能的关键活动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在这个训练营中,我们根据上述刻意训练的方法设计训练内容,结合大家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练习目标。

通过理论讲解、示例解析、咨询模拟、专业反馈、回应示范等步骤,帮助大家通过逐步深入且持续的刻意练习,把这些模型练成你自己的,把模型中那些适合你的部分和咨询实践结合起来。用持续、努力和有意识的刻意练习,把“肌肉记忆”练出来,并进一步增强咨询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用张老师的话说,刻意练习就像是打固定靶,我们希望能带领大家,逐一对每个模型尽量全面、精准的去训练,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争取最终能练到打固定靶能次次打中十环。

这样,等真正到了类似于移动靶的实际咨询时,咱才有可能打中个六七环。可别小瞧这六七环,张老师说,移动靶能有这样的准度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你可以在这里获得什么?

对张沛超老师的自在心理学相关模型有更深入的理解,得到针对性的练习,并能将其与咨询实践相结合,体验到自在心理学的魅力;

学会使用张沛超老师集多年之所学所用提炼出来的经典模型,找到行知有效的抓手,更好的理解来访和咨询过程。打通现有咨询的卡点,推进咨询工作的有效开展。

这个训练营有多少期?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营,我们会逐步讲解和练习自在心理学体系里的各个模型。第1期涉及的模型包括ABCRS、AWC、6C,接下来的第二期、第三期会有“承析启”、身法、八方舞台等模型,在之后的训练营中逐步展开。

训练计划:

附录(第1期训练营涉及到的模型):

ABCRS模型(用于评估症状及功能)

AWC模型(用于理解内在世界的客体-自体-冲突等等)

6C模型(用于指导经验的深化探索)

带领者介绍

张晓菲

心理学硕士

上海市心理学会临床与心理咨询工作委员会专业会员

心寻心理精神分析动力取向两年长程培训督导组

WAWI纽约怀特精神分析学院IPPP强化精神分析项目

简单心理平台入驻咨询师

壹心理平台朝阳计划高阶班实操带教教员/倾听师入驻面试官

师从张沛超博士,修习精神分析及“易心八法”理论及实践6年多,持续接受张沛超博士每周内部团体督导。毕业于张沛超博士内部督导高级班。

吕璞

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协作组委员、

莆田市心理健康协会理事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国际认证EAP专员、高校和政府机构签约咨询师

师从张沛超博士,修习精神分析及“易心八法”理论及实践6年多,毕业于张沛超博士内部督导高级班,多次参加基础班和中级班的复训,自在心理学体系内累计学习时长超过1000时。

长期持续接受张沛超、Glenn Mowbray、Peter Blake、朱塞佩、苏晓波等老师的督导。

咨询取向以动力学为主,同时兼习游戏、家庭、团体、人本聚焦、认知行为、身体等疗法

招生对象:

对张沛超博士“自在心理学”与“易心八法”各模型有兴趣,或希望帮助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的心理学专业人士。个案数量在300小时以上的咨询师。

训练地点:

腾讯会议,可回看三个月。

人数限制:

满20人开组,40人封顶。

训练时间:

2025年12月14日--2026年2月1日

每周日晚20:00-21:00

连续8周,共8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