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52岁早逝,死因连史书都不敢详细记录,说起来着实丢人
发布时间:2025-09-25 17:52 浏览量:1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他身上那块箭伤,最后一直没好。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年纪已经不小了。
那时候他还像年轻时一样,执意要上前线。
随军的将领劝了几次,没用。
他说得很直白:“不亲眼看看敌人到底有几斤几两,怎么知道这仗怎么打?”
可没想到,真的出了事。
是在辽东城外。
敌军在夜里突袭,李世民当时就在前线巡视,冷不防被一支箭射到了大腿。
箭头很深,伤口剧痛,他当场昏了过去。
那会儿没人敢声张,怕影响军心。
几名亲随连夜送他回营,军医连夜处理,可箭上涂的是毒。
从那以后,他的腿一直时好时坏。
最严重的时候,伤口溃烂,连坐都坐不稳。
这事没人敢多说,史书也没写清楚,只有《日本书纪》和《高句丽本纪》里提过一嘴,说唐王“中毒箭,伤及筋骨”,但也只是一笔带过。
可这不是他身体变差的唯一原因。
真正压垮他的,是接下来几年发生的几件事。
长孙皇后病逝的时候,他整个人像是塌了半边。
那年是贞观十年,皇后才四十一岁。
她病得很快,没几个月人就去了。
临终前一句话:“陛下若思妾,愿多行仁政。”
李世民没说话,只是握着她手,眼圈红了。
他后来把这句话写进了诏令里。
可谁都知道,他从那以后变了。
以前脾气急,讲话利落,处理政事雷厉风行。
皇后去世后,他开始犹豫,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有时候半夜也不睡,就一个人坐在御花园的石阶上。
很多人都说,那段时间他变得“有些不像他自己了”。
接着是太子李承乾的事。
李承乾是他的嫡长子,从小被当成接班人培养。
可惜这孩子腿有点问题,走路一瘸一拐。
他父亲从没在意过,甚至更宠他一点。
可李承乾心里始终不安,尤其是看到李泰越来越得宠,心里发慌。
最后,他竟然想先下手为强,谋害李泰。
失败后,还打算弑父夺权。
这事一出,李世民气得当场摔了案几。
据说他一句话都没说完,只留下一句:“我若不废你,怎对得起天下?”然后下令,废太子,幽禁。
那天晚上,他一个人坐在太极殿里,一直没动。
连魏征的遗像都被他拿出来看了几眼,最后叹了口气,说:“若魏征在,朕不至今日。”
还有高阳公主的事,说起来更让他难堪。
这位女儿是他最宠的,从小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样样在行。
可谁也没想到,她会和一个和尚私通。
那不是普通和尚,是玄奘的弟子辩机。
两人往来频繁,甚至写诗唱和,传得满城风雨。
最后,这事闹得太大,李世民实在压不住了,只能下令处死辩机。
高阳知道后,几天不出房门。
有人说她是服毒的,有人说她是吊死的,史书没写清楚。
只是从那以后,李世民再也没提过她的名字。
那几年,他身边一个个熟悉的人都走了。
魏征死了,房玄龄死了,虞世南、高士廉也都去了。
连长孙皇后的舅父高士廉下葬那天,他亲自送葬,一路没说话,到了墓前才哭出声来。
他说:“人都走光了。”
这时候,他开始信丹药了。
其实早年他并不信这些,甚至还下过诏,限制炼丹。
可到了晚年,身体不行了,心里也空了。
他开始召见方士,问如何“延年益寿”。
他们说得天花乱坠,说什么金液还丹、龙虎交炼,他听得很认真,还亲自试药。
那些丹药里有硫、朱砂,最可怕的是汞。
那时候没人知道汞的危害,只觉得吃了能“通神”,其实是慢性中毒。
服丹之后,他的脾气变了。
有时候半夜发怒,朝臣都不敢靠近。
也有时候情绪低落,连奏章都不批,只是发呆。
而且,他又开始宠妃了。
长孙皇后去世那几年,他一直很节制。
可服丹之后,他突然开始大量纳妃。
后宫人数激增,连太监都说“宫中女音盈耳”。
有人怀疑是丹药刺激了身体,也有人说是他在逃避现实。
但无论原因是什么,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大腿那块老伤反复发作,走路要人扶。
后来连早朝都不上了。
贞观二十三年七月初九,他在含风殿病重。
太医来来去去,没人敢说实话。
当天夜里,他昏迷过去,再也没醒过来。
第二天清晨,宫门紧闭,钟鼓齐鸣。
长安百姓才知道,太宗皇帝驾崩了。
他的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可那年,他才52岁。
从那以后,没人再敢轻易提起高阳的名字。
参考资料: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岑仲勉,《隋唐史》,中华书局,2005年。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年。
《旧唐书》卷三、《新唐书》卷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