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与愈合:熊璇画作中的时间诗学
发布时间:2025-09-26 07:13 浏览量:1
| 《枯萎和绽放》120×160 布面油画 2025
| 《枯萎和绽放》局部
在熊璇的油画世界里,色彩不是被涂抹的,而是如植物生长般自然蔓延的;笔触不是被设计的,而是如呼吸般起伏律动的。她作品里有一种耐人寻味的凝视,将女性经验、自然哲思与生命顿悟透露出来,憬然编织,时间婆娑,苹果树下,绿洲旁边,山巅交响。她的画布既是心灵的镜像,也是时间的容器——盛开着龙舌兰的决绝、少女的静谧、光影的颤栗,以及那些无法被命名的情感涟漪。
| 《龙舌兰与女孩》50×60 布面油画 2025
一、龙舌兰的隐喻:母性与牺牲的图腾
| 《绽放的成全》120×160 布面油画 2024
一次旅行,我偶然看到龙舌兰开花,两米高的巨大龙舌兰,花箭更是两三层楼高,但它几二十年的寿命,开一次花就会整株枯萎,高高的花箭倒塌下来,种子会播撒一排小龙舌兰。
这给了我很大震撼,因为我已经是妈妈了,我想到作为女性需要通过自己的身体孕育小孩,生育的经历既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绽放。也联想到了人为了自己的热爱,燃烧自己的拼搏精神,非常浪漫。然后我开始画龙舌兰的系列,它是提醒我活在当下的一个符号,不去担忧未到的未来,专注于此刻的绽放。
——熊璇
| 《绽放的成全》局部
| 《蓝色火焰》100×150 布面油画 2024
| 《蓝色火焰》局部
| 《燃烧的心》150×150 布面油画 2023-2024
| 《燃烧的心》局部
熊璇近期的作品色调的统一和明度的提升令人眼前一亮。《绽放的成全》素材来自她亲眼见过的两米高的龙舌兰花箭,那不仅是植物生命的绝唱,更成为女性生存境遇的象征。熊璇以细腻的色调包裹着炽热的生命叙事:“开一次花就会整株枯萎,但种子会播撒一排新生命”。这种近乎悲壮的繁衍逻辑,被她转化为对母性经验的礼赞——生育既是肉身的裂变,也是精神的绽放。画中龙舌兰的叶片如火焰般蜷曲又舒展,仿佛在诉说:毁灭与创造本就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在《蓝色火焰》《燃烧的心》等系列中,她进一步将这种意象抽象化,用饱和的钴蓝与鎏金碰撞出生命燃烧时的绚烂与痛楚,仿佛每一笔都是对“活在当下”的宣誓。
| 《龙舌兰1》45×100 布面油画 2024
| 《龙舌兰2》45×100 布面油画 2024
| 《龙舌兰3》45×100 布面油画 2024
二、肖像的灵光:未被观看的在场
| 《逆光》70×90 布面油画 2023
| 《吹海风》80×80 布面油画 2024
| 《清音》70×90 布面油画 2023-2024
熊璇笔下的人物总带着某种悬置的静谧感。《逆光》中少女的背影融于暖金色光晕,《吹海风》里飘飞的发丝与海风共振,《清音》中的背影似在聆听内心潮汐——这些女性形象挣脱了传统肖像画的“被凝视”命运,转而成为自我主体的宣言。艺术家坦言:“画里的人并不处于被观看的状态”,而是以自然的存在姿态邀请观者共情。这种去性别化、去身份特征的表达,恰恰成就了最深刻的女性视角:不迎合、不解释,如月光般自足地照耀。
| 《乐果》80×80 布面油画 2023
人物是我一直喜欢的主题,人是所有事物的镜子,肖像可以传达出的精神世界无限宽广。
有时我想画一个概念性的“人”,我就会画一个女人,但是她没有太多性别和身份特征,看画的人有时会有一种被代入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我是女性视角,画里的人并不处于被观看的状态,更接近于自然的表达。有时我也会把我身边的朋友画进画里。
——熊璇
| 《绿衣男子》50×60 布面油画 2023
| 《落日》70×70 布面油画 2016-2024
三、色彩的觉醒:从情绪到宇宙的跃迁
| 《杨梅季》60×90 布面油画 2024
和以前的作品相比,我现在作品饱和度提高了,因为我某个时候意识到,每一个色彩,都有它能特定传达的信息,甚至一点饱和度和明度的偏差都会影响色彩本身的表达,所以我放弃了习惯的颜色,也放弃了为了展览效果整体性而定的基调,现在我乐于尝试这种不可控的画面,并期待它会有怎样的走向。
现在我的创作不以情绪出发,也不以念头出发,我用画画的方式感受着自己当下每一刻,这些作品可以算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切片。在这个阶段的创作欲爆发完后,下一个阶段是未知的,我只需要好好去感受会有什么浮现出来。
——熊璇
| 《粉色的纪念》100×100 布面油画 2025
看 那个房子是不是有故事
阳光和植物
好像要抚平那个房子的破碎感
曾经它的粉色墙壁那么鲜艳
它的坍塌至今还有无声的喧嚣
但这一切都过去了
有个孩子从前面软软地走了过去
那个庞然大物经历着衰败,像个
墓碑
但有一些东西是新的了
爬山虎攀了过来
温柔愈合它的裂痕
我忽然觉得
这个粉色的房子
是一位母亲的少女时代
——熊璇
2015年至2025年的创作轨迹中,熊璇的色彩经历了一场革命。早期作品以沉郁的灰调捕捉情绪褶皱,而今明快的粉绿、琥珀黄与珊瑚红则如乐章般跳跃。她在《杨梅季》《粉色的纪念》中大胆运用高饱和度色块,让坍塌的墙壁与新生的爬山虎形成时空对话:“每一个色彩都有特定传达的信息”。这种色彩观背后是创作哲学的蜕变——从表达情绪到感知存在,从掌控画面到接纳偶然。画布成为她与未知交锋的战场,每一笔都是对生命不确定性的温柔臣服。
| 《风里的应答》60×90 布面油画 2025
| 《光的行迹1》60×80 布面油画 2025
| 《光的行迹2》50×60 布面油画 2025
四、珠宝与油画:微观与宏观的生命互文
| 《龙舌兰》耳环
| 《万叶》翡翠耳环
| 《海上升明月》胸针
作为“Beling艺术珠宝”的创立者,熊璇将绘画中的生命叙事凝练于金属与宝石之中。《龙舌兰》系列首饰以珐琅模拟植物纤维的肌理,《万叶》用欧泊捕捉光色流转,《海上升明月》让翡翠与钻石共舞——这些可佩戴的雕塑延续着她对“瞬间与永恒”的思考。珠宝之于她既是“大地的礼物”,也是链接他人的媒介,使隐居画室的艺术家得以触摸尘世故事的温度。
| 《微风呢喃》120×160 布面油画 2023-2024
| 《微风呢喃》局部
熊璇的艺术实践仿佛一场持续的內省与向外生长。她画龙舌兰的决绝、画少女的澄澈、画废墟上新生的藤蔓,本质上都是在绘制一份关于愈合的地图。那些光影交错的角落、色彩碰撞的边界,暗喻着女性生命中无数次的破碎与重组。正如她在《微风呢喃》中所启示:艺术不是答案,而是对生命提问的方式——而她的画布永远敞开,如一朵永不凋零的龙舌兰,在绽放中成全自己,在愈合中衍亮他者。
| 《地籁》80×80 布面油画 2024
地籁——风吹过万物的孔窍而发出声音。
| 《灯塔》70×70 布面油画 2024
| 《光影》80×80 布面油画 2025
| 《逆羽》80×80 布面油画 2021-2024
人本来是飞不起来的,但因为加了一双飞不起来的翅膀,就觉得自己好像缺了点什么,因为和鸟对比,才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本自具足的。
——熊璇
| 《漂浮》60×90 布面油画 2025
画画是幸福的事
文丨熊璇
一、
每一天都如此不同,天空不同,空气不同,香味不同,虽然它们看起来差别不大。
画画是幸福的事,可以画画的每一天都是对那一天的庆祝,庆祝我完全拥有了此刻。
| 《后年代05》50×60 布面油画 2024
| 《后年代06》50×60 布面油画 2024
| 《醉酒的女孩》50×60 布面油画 2025
二、
画面浮现与脑海,我等待它变得更强烈一些,再把它画出来。任何表达方式都是一种对失控的体验,但也会带来新的东西。就像爬上山峰望见山谷,认知的版图渐渐拓宽。
就像话语被倾吐成文字后,重又安静下来,意识之海再次空空,看看又会浮现什么。
| 《浑然不觉地燃烧》50×60 布面油画 2025
| 《金果》100×100 布面油画 2024
| 《玫瑰的片刻》80×80 布面油画 2025
| 《小白船》70×90 布面油画 2025
熊璇,1990年生,四川眉山人,现工作生活于成都。
2015年毕业于成都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何多苓先生。
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
作品曾在多个美术馆和机构展出,被私人、美术馆和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