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根治”高血压?怎样逆转高血压?怎样才能不终身服药?
发布时间:2025-09-26 10:24 浏览量:1
很多人刚被查出高血压时,并不当回事,觉得不过是年纪上来、压力大点,但一旦医生开出“终身服药”四个字,心里就开始打鼓了,吃药吃一辈子?不吃就危险?这病真的没得治了吗?
我行医二十多年,见过太多病人从“轻度高压”拖成“重度心脑病”,也见过不少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中医干预,把药量减到极低,甚至多年不吃一粒药,血压依然稳稳当当。
西医把高血压定义为慢性病,但中医不这么看,我们讲究“病有本”“治有源”,高血压之所以难治,是因为治的不是根。中医要问的是:你为什么会高血压?
高血压,不是一句“血管老化”能解释的。很多40多岁的人,血管弹性好着呢,血压却偏高;而有的70多岁老人,血压稳得像水平仪。
所以我从不认同“年纪大就该得高血压”这种论调。真正的问题,是内在调节系统出了问题——肝阳上亢、肾精亏虚、痰湿阻络、气血失衡,这些中医概念,用现代医学的语言解释,就是神经-内分泌-血管网络的紊乱。
我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肝阳上亢”。这类人平时脾气急,容易烦躁,晚上睡不好,脉象多弦有力,舌红少苔。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讲的是情绪调节功能,一旦肝气不舒,就容易导致阳气上逆,表现为头晕、耳鸣、心烦、血压升高。
现代研究也证实,交感神经长期过度兴奋,会导致血压持续升高,这与中医“肝阳上亢”描述高度吻合。还有一类,是“肾虚型”的高血压。这种人常常有腰膝酸软、耳鸣健忘、夜尿频多、性功能减退等问题。
有的年轻人加班熬夜、过度劳累,肾精耗伤,年纪轻轻就血压飙高。中医讲“肾主水”,其实就是调节水钠代谢和血管张力。肾精亏虚,调节能力下降,血压自然不稳。西医也承认,肾脏疾病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
还有“痰湿壅盛”的情况,常见于体型肥胖、嗜食肥甘、活动少的人。中医讲“痰湿中阻,清阳不升”,这类人多有头重如裹、胸闷、纳呆、肢体困重。
这其实就是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表达方式,脂肪肝、高血脂、胰岛素抵抗,统统都在这类人群身上体现。而现代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之间有密切联系,这也印证了中医“痰湿生百病”的道理。
那高血压能不能根治?我不喜欢“根治”这个词,它太绝对。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完全摆脱药物,保持血压稳定,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但前提是你得愿意从“根上”动手,而不是只盯着血压这个数字。血压是一个结果,不是原因,只盯着结果,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永远也走不出“吃药—涨压—加药”的循环。
我接诊过一位50多岁男性,初诊时收缩压160,服用两种降压药仍不理想。详细问诊后发现,他工作压力大,长期失眠,情绪波动极大,同时有明显的腰酸夜尿等肾虚表现。
我给他用的是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六味地黄丸化裁,辅以针灸调肝肾、安神定志。同时指导他调整作息、练习腹式呼吸、坚持太极。
三个月后,血压稳定在130/80,半年后减少了一种降压药,一年后仅偶尔服用小剂量维持。他不是被我“治好”的,而是他自己愿意走出“只靠药”的思维陷阱。
很多人只想靠药控制血压,却不愿正视自己身体的失衡。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你自身调节能力强了,外界因素就不容易干扰你。
血压只是你“正气”失衡的一种表现,不是病的全部。想要真正摆脱高血压,必须调节身心,恢复身体的自我调节系统。
我并不是反对吃药,药物在急性期、危险期该用就得用,它能救命。但问题是,很多人把药当成全部,反而忽略了最根本的:生活方式和内在体质的改善。
现代研究已经表明,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和情绪管理,对高血压控制的效果不亚于单纯药物治疗。这与中医“调和阴阳、畅通气血”的理念不谋而合。
我常建议患者练习“打坐+调息”,通过静坐观察呼吸,达到调节神经、稳定情绪的目的。
一项发表于《中华中医药杂志》的研究表明,打坐冥想可显著降低舒张压,这并不是玄学,而是实实在在的生理反馈。
中医的“静”功,并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做,而是让你回到身体的本源,重新建立内在的节奏感。饮食上,我不主张“一味低盐”,因为很多中老年人本身脾胃虚寒,长期吃清淡反而气血不足。
我的做法是因人而异,脾虚湿重者少油少糖,肝阳上亢者忌辛辣刺激,肾虚者补肾填精,痰湿者化痰祛湿。中医饮食讲究“人参汤不如人参饭”,吃对了,比药还有效。
你想不终身吃药,得先把身体调理到不需要药的状态。这个过程,不是“一贴方”能解决的,需要时间、配合和坚持。但只要方向对了,慢慢来也是进步。我见过不少患者,三五年下来,血压越来越稳,药越吃越少,生活质量反而越来越好。
中医强调“治未病”,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的医学智慧。很多高血压患者,其实在血压升高前,身体早就给出信号了——睡不好、心烦躁、头晕重、乏力、腰酸……这些都是“未病之病”。等到血压飙起来才开始重视,那已经是“病已成形”了。
所以我常说,高血压不是“治出来”的,是“养出来”的。你怎么生活,你就会得什么病。你选择熬夜、生气、暴饮暴食、懒于运动,那就是在给高血压打地基;你选择规律作息、均衡饮食、调养情志、适当锻炼,那就是在为健康保驾护航。
很多人问我:“是不是一辈子都得吃药?”我反问:“你是不是一辈子都不打算改变?”你不变,当然得靠药维持;你变了,身体会给你答案。
中医讲“养生者,顺时而动,调气以和”,这不是玄妙的哲学,而是实打实的生理调节。血压调和,靠的是整个生命状态的转变。
我始终相信一句话:真正的医术,不是把病压下去,而是把人扶起来。药是外力,但人得靠自己站起来。高血压不是绝症,但它提醒你:该换种活法了。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王海燕,陈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伴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4,31(10):88-91.
[2]王玉林,张志强,刘红.从肝论治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23,29(15):123-126.
[3]周丽,李建东.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路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5,45(03):3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