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川,破解国际教育可持续发展的N种可能

发布时间:2025-09-26 14:01  浏览量:1

十年前的2015年9月,193个成员国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正式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提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10年后的2025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UN DESA)在今年6月发布了《202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Report 2025),报告指出,仅35% SDGs进展正常,全球迫切需要系统性变革。

2025年9月19日至20日,ESD2025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与RAISE2025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在宁夏银川举行,深度回应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倡议。围绕科技变革与教育重塑、国际学校创新发展、全球视野与文化共融三大核心议题,政策制定者、教育先锋、科技领袖与乡村实践者汇聚一堂,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中国方案。

顶思联合创始人徐康乐、顶思教育集团创始人马晓平,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常熟世华学校创办人和董事会主席王嘉鹏,宁夏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孙忠铭先后致辞,国内知名国际学校和研究机构的代表应邀做主题分享。

顶思教育集团创始人马晓平

顶思教育集团创始人马晓平表示,短期内国际学校“唯一的刚需是教师”,所有学校争夺的核心资源正是老师。培养国际教师应该是国际教育行业的重点之一。教育系统需要为教师提供在职专业发展的机会,以维持高标准的教学,保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面对新技术的浪潮,AI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工具,而是推动教育创新的关键引擎。

宁夏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孙忠铭

01

可持续+跨领域,

解锁教育创新的多元密码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

02

坚守人性价值,

AI无法替代教育的温度

EiM集团首席教育官Lesley Meyer

德威国际学校隶属的EiM集团(Education in Motion/屹珈国际教育集团)首席教育官Lesley Meyer表示,未来教育必须平衡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教育者应重视哲学思辨、情绪健康和社区归属感,坚守“人性的艺术”,教会孩子如何辨别真相、建立信任与合作。教师不会被替代,而会变得更为关键。教育工作者应以智慧和责任感引导教育创新,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共同培养能够解决全球问题、充满同情心的下一代。

03

构建以真实问题为核心的学习生态

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张晓军

西交利物浦大学首席教育官张晓军指出,AI时代的教育必须从“工具赋能”转向“模式重塑”,打破学科壁垒,构建以真实问题为核心的学习生态,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与自主成长力。

04

汇聚改变世界的创意力量

斯芬克CEO郝斌

斯芬克CEO郝斌强调,未来人才需具备同理心、创造力、思辨力与执行力。真实项目制学习、国际大师合作和数字化创作支持,可以助力青年用艺术回应现实议题,赋能可持续未来。兼具软实力与行动力的年轻人,正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创意力量。

05

教育行业应对策略与数据报告

顶思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CEO徐康乐

顶思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CEO徐康乐为国际教育界带来了一份充满洞见的年度数据报告,研究报告显示,尽管国际学校新增数量放缓,但提质增效和多元化课程发展显著,尤其是双轨制办学和DSE课程的兴起令人关注。人才市场呈现“结构性过剩与关键性稀缺”并存的特点。一专多能的教师及中层管理者稀缺,而地域偏好和课程经验差异加剧了供需不平衡。中外教师需求差异显著,中教重视跨文化沟通与心理健康培训,外教更关注教育科技与教学法。此外,教师普遍渴望更多海内外交流与课堂观摩等实践型发展支持。

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校长许凌可

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校长许凌可指出,靠“国际化”标签就能成功的时代已结束,学校必须练好内功,明确教育理念,做好管理运营、师资课程、数字化及家校共育,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帮家长真正告别焦虑。

06

大咖论道,

深挖教育可持续发展内核

北京鼎石学校执行校长孟思渊

北京鼎石学校执行校长孟思渊(Emily McCarren)提出,技术飞速发展之下,教育工作者更需聚焦“人与人之间的联结”。真正的卓越教育,在于用技术优化关系,用人性照亮未来。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考试部市场总监肖彧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考试部市场总监肖彧强调,面对科技和社会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核心在于回归育人本质,从聚焦知识和分数向能力和全人教育转型,培养有全球胜任力、幸福力和拥抱未来能力的人才。

世外教育集团总裁助理周雁

世外教育集团总裁助理周雁分享了如何借传统智慧破解办学之困。他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支持。和衷共济,尊重、倾听、共情与坚持不仅能化解困局,还能推动学校走向卓越。

07

AI时代的教育变革

兰州碧桂园学校总校长王平

兰州碧桂园学校总校长王平分享了他对AI时代教育落地的思考。他指出,未来学校应注重课程的“生成性”,教师需融合技术、教学与内容,借助AI分析学情、赋能教研。技术只是育人工具,教育应尊重规律、聚焦学生。

昆山昆城外国语学校总校长杜少梧

昆山昆城外国语学校总校长杜少梧分享了民办学校破局之道,他表示,民办学校须以机制灵活性和课程创新跳出同质竞争,真正做“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凭借特色赢得未来。

惠灵顿(中国)教育集团信息技术总监陆振其

惠灵顿(中国)教育集团信息技术总监陆振其分享AI落地教育实践。集团通过微软等技术合作,确保AI安全、易用,并赋能教师减负提效。未来将继续推进“人机共育”,让AI深度融入教学日常,助力教育有温度地进化。

Faria教育集团首席执行官Oleg Figlin

Faria教育集团首席执行官Oleg Figlin指出,通过在线教育扩大优质资源覆盖,并借助数据分析AI打通孤岛,为学校提供连贯、低碳的数字生态解决方案。Figlin强调,技术不是目的,而是提升教学体验、保障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关键伙伴。

香港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副教授、亚太领导与变革中心署理联席总监陆佳芳

香港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副教授、亚太领导与变革中心署理联席总监陆佳芳分享香港中小学在激烈竞争中探索“面向未来教育”的创新实践。她表示,在多向度的问责环境下,香港的中小学积极利用本土化策略和细节创新,装备孩子们的未来。未来教育的核心,是让教学真正回归人的成长与联结。

为期两天的大会聚焦了多场主题论坛,为国际教育同仁带来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全方位赋能国际教育者。这场思想碰撞的盛会,为教育发展指明方向,激励教育者以爱与责任,为学生打造更温暖、更具活力的未来教育新生态。

马晓平创立的顶思TopSchools作为一个K12国际教育资源聚合平台,始终致力于连接K12国际学校及服务机构。这一理念在RAISE2026将继续深化,推动亚洲教育在吸收全球先进经验的同时,扎根本土文化和现实需求。

编辑:高盈
终审:旭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