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赋能·数智破局 | 2025 OEM智能设备技术论坛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发布时间:2025-09-26 14:58  浏览量:1

9月25日,由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与国际工业自动化共同承办的“2025 OEM智能设备技术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以“全链赋能·数智破局”为主题,聚焦OEM设备制造行业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发展与可持续未来。

聚焦热点议题,洞悉行业未来

数字化浪潮正席卷千行百业,OEM厂商作为推动制造业前行的关键力量,面临着来自本身转型升级、终端用户提质增效的多重挑战。MIR DATABANK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OEM自动化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同比下降5%,且市场已经连续三年呈现负增长态势。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下,OEM 企业如何精准响应持续增长的柔性化、数智化、高端化需求?如何以AI,智能传感等技术创新,为自动化设备及工业应用提供更多可能?如何用预测性维护和互联服务来增加生命周期价值?如何以协作机器人的精度和效率提升工厂竞争力?本届论坛围绕这些核心问题展开深度探讨。

行业巨头齐聚,探讨破局之法

本次论坛内容丰富,知识点密集,多位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领域最前沿的技术进展及真知灼见。西克、新时达电气、费斯托、ABB机器人、达明机器人等企业代表发表主题演讲,话题涵盖数据驱动、智能装备、协作机器人技术等前沿议题,为行业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发展思路。

西克集成自动化业务拓展经理余嘉盛在《SICK集成系统赋能工业数智化升级》演讲中,系统展示了西克在智能传感、2D/3D视觉、数字化系统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他重点介绍了基于结构光原理的3D视觉引导拆垛系统,该方案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可高效处理软包、异形件等复杂场景,提升机器人定位精度与作业柔性。

广东西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集成自动化业务拓展经理 余嘉盛

新时达电气作为国内全系统自主研发机器人本体厂商,在数智转型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与实践。新时达电气产品与应用管理中心总监范曾分享了《从程序执行者到场景适应者:STEP Robotics数智进化之路》。作为国内少数实现全系统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企业,新时达推出SmartRobot免示教智能工作平台,通过3D视觉重构、AI路径规划与工艺智能匹配三大技术,实现非标工件的实时识别与焊接路径自主生成,在船舶制造等领域助力焊接效率大幅提升,缺陷率显著下降。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与应用管理中心总监 范曾

人工智能加速工业数字化升级绝不是单一生产环节,而是在整个业务循环中,全流程赋能客户运行。费斯托大中华区产品管理副总裁王睿以《Festo AX——人工智能加速工业数字化升级》为题,指出在当前竞争环境中,企业需通过技术差异化与极致性价比实现突围,并介绍了费斯托AX预测性维护平台在汽车焊枪监测中的应用,该方案通过AI算法实现故障预警,帮助客户降低非计划停机时间,体现出AI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实际价值。

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业务区产品管理副总裁 王睿

中国区协作机器人业务负责人吴非发表《协作无界,制造未来,打造下一代柔性生产线》演讲。他强调,随着柔性制造需求提升,协作机器人需具备更高安全性、灵活性与易用性。ABB的GoFa™与PoWa系列协作机器人支持三种协作模式,可根据任务需求智能切换运行策略,在机床上下料、焊接、码垛等场景中实现人机高效协同。

ABB机器人中国区协作机器人业务负责人 吴非

达明机器人销售总监陈海平在《TM AI COBOT创新引领未来》中提出,机器人应成为“人类的得力伙伴”。达明机器人在AI+协作机器人领域深度融合视觉与控制系统,其AI+平台具备图像分类、异常检测、AI OCR等能力,结合飞拍技术实现不停机检测,大幅降低集成与操作门槛,适用于电子、医疗、汽车等高精度行业。

达明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陈海平

构建协同生态,推动产业链价值共创

本次论坛不仅是技术展示的平台,更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对接、协同创新的桥梁。来自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关键零部件、终端用户的代表一致认为,推动OEM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打通技术、数据与业务链条,构建开放、共生、敏捷的产业生态。

全链赋能·数智破局。2025 OEM智能设备技术论坛通过前沿技术分享与实战案例解析,为OEM行业智能化转型注入了新动能,也为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与路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