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干再次被关注!医生直言:经常吃豆干的人,要多注意这4点

发布时间:2025-09-26 14:53  浏览量:1

有一次,有人在朋友圈里晒了一盘五香豆干,下面不少人点赞、评论“看起来就开胃”“我超喜欢”。但几个礼拜后,其中一个常年吃豆干的朋友,开始吐槽自己胃胀、偶尔腹痛、尿酸也有点高。

那瞬间,对“豆干常吃好坏”的争论又回到大众视野。

豆干确实是很多人爱吃、容易入口、价格也不贵的豆制品之一,可如果经常吃,也不能麻痹,更要多注意一些风险。

医生、营养师近期也在反复强调:经常吃豆干的人,最好留意下面四点。

先说豆干的优点与背景。

豆干是把黄豆(或豆浆)加工成比较干、可长时间保存的豆制品。

相比嫩豆腐、豆浆,豆干含水量较低、蛋白质密度更高,是植物蛋白的不错来源。

营养师就指出,每 100 克小方豆干含有大约 17.4 克粗蛋白,是补充日常蛋白的好选择。

并且豆干的质地较硬、咀嚼强度大一点,有助于增加咀嚼时的口腔运动,这对某些人(比如咀嚼力尚可者)也是一种“被动运动”。

但“有优点”不意味着“无限吃下去就没问题”。

豆干本质上是加工的豆制品,有添加、脱水、调味、防腐、加工处理等环节,吃多了就有可能引发或加重一些健康问题。

第一点,要注意对胃肠的刺激与消化负担。

豆干因为蛋白质较密集、水分较少、加工处理后可能纤维结构紧致,对胃肠功能弱、消化能力差的人,有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胀气、腹痛等不适。

很多健康科普文章就指出,常吃豆干可能导致胀气、腹部不适。

特别是在饭前空腹吃,或者与高脂食物、大量辣椒、刺激性调料一起吃的状态下,豆干更可能在胃里停留时间长、被胃酸分解得慢,从而产生刺激感。

若胃黏膜已经有炎症(慢性胃炎、胃溃疡或胃黏膜屏障受损),豆干的这种“较难消化”的特点可能使胃酸分泌更剧、刺激感更重。

营养建议里常看到一句“每日豆干摄入量控制在 50~100 克为宜”就是为了避免给消化系统太大负荷。

第二点,必须警惕嘌呤、尿酸和痛风风险。

豆干虽然是植物来源,但并非“零嘌呤”。

很多健康文章和营养科普都说,豆干的嘌呤含量相对其他豆制品要高一些,因此若一个人本身就有高尿酸或痛风倾向,长时间吃很多豆干,是可能使尿酸浓度进一步升高、触发痛风。

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很多痛风患者在发作期就被叮嘱要避免大量豆制品中的“高嘌呤类”食材。

再加上豆干往往会与加工调料(比如酱油、腌制、盐渍配料)一起食用,钠盐、调味剂这些也可能加重代谢负担,使肾排泄尿酸的效率下降。

第三点,要注意肾脏受负荷、蛋白代谢负担与代谢废物排出。

蛋白质摄入多,就意味着身体要将含氮代谢产物(如尿素、氨基代谢废物)通过肾脏排出。

对于肾功能良好、年轻人而言,这不太成为问题。

但若是肾功能本来有减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慢性肾病早期者,就可能因为长期高蛋白质负荷造成“隐形”损伤。

有资料警告说,年纪大或肾脏功能差的人若不注意豆类、豆制品摄入量,会加重肾脏负担。

特别是豆干这种浓缩蛋白质形式,更容易让肾脏“加班”排毒。

长期下来可能影响肾功能稳定。

第四点,食品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豆干不像新鲜豆子,是经过多道加工、调味、防腐、储存的产品,其中可能存在染色、漂白剂、防腐剂、添加剂残留等风险。

过去就有豆干被检出使用工业色素、含有二甲基黄等致癌物的“毒豆干”事件。

台湾就曾发生“毒豆干事件”,有多款豆干因被检出二甲基黄残留而被下架。

此外,有报道称黄色豆干可能是用染色剂染出来的,长期吃这种染得很白的、颜色不自然的豆干,有可能增加肝脏负担、毒性风险。

所以,即便豆干本身有营养,也要选安全可靠的品牌、仔细观察标签和生产条件。

既然这四点那么重要,那平常吃豆干怎么做比较稳妥?

下面给出一些实用建议,在平衡营养和健康的前提下吃得安心:

控制总量,不要天天大量吃。

不要把豆干当主食、当零食长期替代其他食品。

若一餐中就吃很多,后续胃、肾、尿酸可能都吃不消。

选正规品牌、注意标签、看生产日期、避免颜色过白或太鲜艳的豆干。

颜色过白或有刺激感可能意味着添加剂、漂白剂。

遇到标签成分异常复杂、含防腐剂多、保质期超长、色泽不自然的,就要谨慎。

使用前可处理:

如把豆干切薄、用温水浸泡一定时间、焯水、煮煮再炒,以减低某些刺激和残留物。

这一做法在食安建议里就被提及:“煮前多一种动作”可以去除残留风险。

避免与高盐、高脂、高嘌呤食物同吃。

比如腌咸肉、油炸食物、海鲜等同时搭配豆干,很可能“叠加伤害”。

还要注意与酒、浓汤、辣椒这些刺激物的搭配。

若有基础病的人(如胃病、肾病、高尿酸、肾功能减退)

吃豆干前要咨询医生或营养师,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摄入频率和量。

在笔者看来,豆干这种食物问题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适合量与个体差异”的问题。

很多人以为豆制品都“天然健康”,就随意吃,结果在“量变”中走向“质变”的风险。

尤其是那些常年吃豆干的人,更应该把这四点作为“健康红线”放在心上:

消化、尿酸、肾脏、食安,这四环节任一个出问题,都可能影响健康。

当然,要强调一点:本文讨论的是一般人健康状态下的建议,不是针对严重病人的专门方案。

如果豆干吃多后出现胃痛、尿酸升高、肾功能异常、过敏反应或其他不适,就不要硬撑,及时去医院做检查。

具体健康情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由医生根据个人体质、检测结果来判断豆干摄入是否安全、该如何调整。

希望大家在吃豆干时既能享受它的美味和营养,又能护住身体不被“看不见的风险”伤害。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黄色豆干是染出来的,吃多增肝癌风险》
3. 《常吃豆腐干的危害》
4. 《豆干的营养价值、吃多的危害》
5. 毒豆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