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00后投资人正向我们走来

发布时间:2025-09-26 18:22  浏览量:1

和新认识的founder们挥手告别,匆匆离开上一个路演的现场,Arris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最近的咖啡厅,利落地打开笔记本,飞速开始处理积攒了一个下午的邮件信息。

2002年出生的他,举手投足间却中显现出与年纪极不相符的稳定和职业。接受完采访,他还要赶去隔壁大街的AGI酒吧,约见两个刚刚在社群里认识的00后开发者......

而他就是我真正见到的第一位00后投资人。

“投资不适合作为人生的第一份职业”的论调音犹在耳畔,也总有人质疑00后的他们在刚刚25岁的年纪,真的有能力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嘛?但他们似乎忘记了,在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里,那些年轻而闪耀的名字,他们的职业生涯也都始于25左右的年纪:砺思资本的曹曦入行于2011年(25岁),源码资本的黄云刚入行于2010年(24岁),经纬中国的王华东入行于2010年(25岁),贝塔斯曼的汪天凡入行于2012年(23岁),前金沙江合伙人张予彤入行于2011年(25岁)......

行业每年都有新人加入,而00后投资人们与其他年份的新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们从入行开始就被贴上了更理解00后创业者的特殊标签。他们是与00后创业者相伴相生的另一个群体,就像一个时代的两面,他们正共同拉开AI创投时代的大幕。真实情况就是,在行业经历了近乎停滞校招的两年后,各家投资机构们都开始重视储备自己的00后力量了。

00后投资人是如何看待风险投资这个行业的?他们又会如何评价这个时代?如何评价同为00后的创业者们?他们又怀抱着怎样的野心?抱着这些疑问,我们和来自一线投资机构的8位00后投资人代表展开了一轮深度沟通。

现在,让我们把闪光灯调暗,掀开他们的帽衫,看看这群Z世代的VCer到底在用什么姿势参与未来。

为了保护各家精心挑选和培养的00后火苗,我们决定统一隐藏所有受访者的真名和机构名称,仅保留其真实履历信息。以下为本次受访的所有00后投资人:

Arris 北京 男 02年 国内985 商科 某国内TOP10早期人民币机构 待转正 尚未出手

Brad 北京 男 02年 海外留学 理工科 某科技巨头CVC 转正8个月 出手6次

Nick 北京 男 01年 海外留学 商科 某国内TOP10早期人民币机构 转正1个月 尚未出手

Key 北京 女 02年 海外留学 商科 某国内头部科技孵化器 待转正 尚未出手

Hughes 北京 男 02年 海外留学 文科 某国内头部投行基金 转正2个月 尚未出手

Hollis 上海 女 01年 海外留学 商科 某国内TOP10双币机构 待转正 尚未出手

Ford 北京 男 00年 海外留学 商科 某国内新晋双币基金 转正12个月 出手4次

Xenon 深圳 男 00年 国内985 理工科 某国内头部人民币基金 转正6个月 出手2次

智客ZhiKer:为什么选择风险投资行业?

Brad:一直以来我最大的发心,就是想做一些大的事情。即使不能主导,也想要参与到这个过程里面去。VC就是一个很好的视角,也是一个很好的参与方式,可以深度参与到那些创业者们改变世界的过程当中。

Arris:我从小就看着科幻世界长大的,对科技科幻非常感兴趣。这个时代让我有种科幻照进现实的感觉,而VC就是一个最好的观测位。

Nick:本质上是想偷师,或者也不叫偷师,而是再经历一次创业者们的整个创业过程,看看创业到底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Key:VC是少有的能够一直给你新鲜感的工作。

Ford:这个时代给了VC最大的杠杆,可以再次通过下注参与到大变革之中,AI的浪潮是可以再造出新的投资神话的,未来也希望能够成为助力创业者改变世界的顶级投资人。

智客ZhiKer:这份工作之前有无接触过VC和一级市场?

Brad:大一的时候第一份实习加入过一家FA机构。

Arris:大学期间有过三段实习经历,分别在三家投资机构和一家国内头部FA。

Nick:在国内头部创投孵化器实习超过一年。

Hughes:在一家国内头部创投孵化器实习。

Hollis:曾在一家创投媒体实习。

智客ZhiKer:现在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Brad:和绝大多数投资人的工作内容一样,要不断的迭代认知去找一些新的赛道,然后找这些赛道里面的创始人们,找他们聊,做上会的材料,然后做DD,现在也要谈条款,做交割,做投后。

Arris:我们机构给予了我很大的自由度。我会自己去做research,找方向,做mapping,约founder。剩下30%的时间,我都在手摸各种各样的AI产品,这个东西还是要亲手多体验才能保持手感。

Nick:我主要负责两方面,一方面是投资上的辅助工作,另一方面就是负责我们机构的一些AI社群活动。

Ford: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做行研,做mapping,辅助老板做paper,以及负责跟进一些比较年轻但具有潜力的开发者群体,了解他们的动向,和他们打成一片。

智客ZhiKer:你现在对于投资已经形成一些方法论嘛?

Arris:我觉得对于投资,有三个sense很重要。第一个是对人的sense,无论什么项目,对人的感知都是最重要的一个判断要素;第二个是对商业模式的sense,有时候不是人不行,也不是赛道不行,而商业模式本身的执行难度太大或者天花板太低,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商业模式有判断;第三个是对技术的sense,这一点不是说院士、博士或者专家就能拥有,因为关键不是懂得这个技术的原理,而是能够预判未来半年或者一年内这项技术的发展,其实这种能力是很稀缺的。

Ford:我觉得这一波AI创业浪潮里,除了一些基础的能力维度之外,创业者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能不能快速换方向的能力。我观察了国内外的头部创业者们,几乎都是在快速转变产品方向的过程中才找到那个真正能有用户,真正有ARR的产品方向。所以说,持续的迭代能力是比较重要的。

Nick:现在的创业跟之前互联网的时代还会有一些区别,互联网时代还存在一些偏大机会,而未来可能更多的是一些小而美的企业,或者是在一个细分上做到极致的产品,可能需要从一些新的消费范式上理解他们。所以,我可能会看创业者是否比较懂年轻人,或者是他的目标客群,是否有足够强的需求发掘和满足的能力。

Hughes:那种比较单一、比较极致的投资逻辑,我是不buyin的。我也不是所谓的极客那一挂。我觉得AI技术归技术,市场需求归需求,不能说拆开来讲。所以我觉得跟同龄人比起来,我的投资策略相对来说是偏保守的。我最害怕夹在中间,那种好像有点技术背景,也有那么一点商业理解,但是两头都不牢固,这种是最难的。

Xenon:你们或许期望听到我们这一代00后投资人会有什么特别激进的投资策略,其实不会有的。我们毕竟只是刚入行的新人,我们大部分的投资策略都是师傅们的投影,我们也没有决策能力和权力,没办法像台前的大佬一样摇旗呐喊地鼓励个性化的创业者们。我们能往上推的项目,都是共识项目。

智客ZhiKer:你如何评价00后创业者?

Brad:我觉得00后投资人不应该是一个标签,因为我们只是按部就班的毕业了来上班而已。但是00后创业者一定是一个标签,他们其实是早于市场预期时间出现的一批创业者,是更有魄力,更有勇气的一批人。

Key:00后创业者是非常耀眼的存在,甚至是非常稀缺的资源。这个时代的创业门槛远比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无论是认知还是执行力,00后创业者都是非常优秀的同龄人,是我们应该仰望的存在。

Hollis:我觉得目前风投环境对于00后创业者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在行业经历了创业的低谷期后,还有勇气踏上这条道路,本身就是极为珍贵的品质,更何况他们还是一批刚刚走出校门的同龄人。相比较那些大厂高P、科学家和连续创业者们,这些00后创业者们一定是赔率最高的选项。

Arris:我觉得每个时代都有年轻的大学生创业者,但是并不是每年的大学生都能赶上AI的浪潮。00后创业者们对于产品天马行空的想法,被飞速成熟的AI生态无限地放大了。他们本身就是极为优秀的群体,又被时代的红利加持,我觉得他们之中一定会诞生改变世界的人。

Hughes:其实我们并不会认为某个行业的格局或者某些商业规律已经成为定局,我们认为一切都正处在巨大的变革之中。所以在这个意义之上,老的逻辑不一定是成立的。00后创业者们的优势就是没有形成过老的逻辑,他们会基于直觉和感知对一切都进行重新的判断,而这个结果可能会更优。

智客ZhiKer:你觉得00后投资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Brad:我觉得我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AI Native的一代,像我在大学本科就已经在深度使用GPT了,所以我们对这个东西是有更 Native的理解,这是很多上一代投资人很难具备的东西。

Arris:可能优势在于:对世界的偏见会少一点。当你经历了很多次周期,你一定会寻求这一次的周期跟之前的周期相似的地方。因为人本质上是厌恶风险的动物,都会寻找相似性来满足自己,但在投资这件事上,有的时候这些都是偏见。没有偏见确实会少了一些经验,但也同样会少一些限制。

Nick:我们足够年轻,相对更有活力,能够更卷。同时,身为同龄人,我们可能更懂现在的00后甚至05后10后的一些新消费范式和生活习惯。

Hollis:很多00后投资人跟年轻的创业者更容易产生共鸣,这个意义上,如果真的遇到了一些可以长期陪伴的伙伴,00后投资人和年轻的创业者可能更容易成为真正的朋友,而非单纯的股东与founder的关系。

智客ZhiKer:如果有机会,你会选择跳去更大的VC平台吗?

Brad:这个我倒不一定。我个人比较重视怎么实现你自己的价值,去了更好的平台,也不一定能帮助实现你的价值。你的出手可能会有更多限制,你的范围可能会被缩小,就只能看某一类的项目,我觉得这样不是我想要的方式。

Ford:头部的投资机构确实无论从项目的质地,到团队合作,到薪资水平都会有个更好的提升,但它对于能力素质的要求也确实会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我现在可能还是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还不急于去加入这种平台。

Xenon:我没那么迷信大平台,我觉得大平台的小伙伴也不容易,大平台有大平台的累,做一个牛马的话,我反而会喜欢小团队一些,实话实说。

Arris:不会。首先我觉得更大的平台的品牌和资源一定会更好,但是一方面,分工会更细,权限管理会更严格,新人进去之后跟大厂一样会有比较长时间的螺丝钉的过程。相反,小平台里会给予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全链条的工作内容,更有利于年轻人成长。另外,大平台里要处理的关系会更多,投资动作相对会没有小平台那么纯粹,而我个人又是不太擅长处理复杂的工作关系,我也更偏好纯粹的事情。

智客ZhiKer:对于超级case,你是希望老板能够带你快速跟进一个?还是希望陪伴一个案子慢慢成长?

Brad:功利性的角度肯定是选择一,但是从个人角度,我肯定更偏好二。因为我觉得第一个选项并不是我的结果,也并不是我的作品,就跟写论文一样,我挂个4作或者说5作,没有任何意义。

Hughes:超级Case很有意思,但是不同的节点投进去,完全两个回事。我觉得以一个PE的逻辑投进去,超级Case不算什么,但是以一个早期的角度投进去的话,那才是作为一个投资人职业生涯的成绩。所以我会选择陪伴案子慢慢成长。

Nick:我是觉得超级Case不该是一个年轻投资人去过度追求的东西,我觉年轻投资人应该看重的是基金整体的收益,把整体的账算好,而不是去追求一个单一的超级Case。同时要关注的是如何抓住赛道和趋势,然后伴随着这些赛道本身往前走,能不能抓住一两个超级Case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Arris:我觉得那些真正在职业生涯的头两枪就投中一些超级Case的人,他们对的自己的底层逻辑到底有多笃定?我会打一个问号。所以我觉得,对于超级Case,能有当然是幸运,对我的职业生涯也是莫大的帮助,但不会是我去做投资上会去特别追求的事。

Xenon:如果结果是一定能投中超级Case,那我一定选后者,因为两者含金量不一样。但是我完全不排斥老板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就先带我体验一把超级Case的全过程,哪怕没有任何利益。这跟我再去陪伴一个案子从小到大也不矛盾。

智客ZhiKer:目前作为一个投资人,你觉得你最需要补足的东西是什么?

Key:那一定是对人判断。技术和商业都有迹可循,师傅也能教你。只有对人的判断,应该没有人敢说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方法论。更何况我们这种刚刚毕业的年纪。

Brad:最需要补的是对人的感知,然后再差一档的是对商业模式的感知,因为对人和商业模式的感知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沉淀和走弯路,这些反而是必经之路。而相反,我觉得对于技术的感知,作为投资人,比较容易获得。

Arris:合伙人做决策只需要对自己的LP负责,但投资经理的工作其实要牵扯到很多人际关系,这东西就让这个事没有那么纯粹了,我个人比较不擅长不纯粹的事。这也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投资人,我需要补足的地方。

Hughes:和许多理工专业出身的同龄人相比,我可能在观察、沟通和共情上更有优势。相对弱势的,可能就是在一些技术层面,如何去弥补这种技术短板,可能就是我现在最需要去解决的命题。

智客ZhiKer:未来你会更倾向于成为一个founder?还是一个VC?

Brad:一个长期的角度来看,比如说5年后或者是更长的一段时间后,我对创业还是有一些梦想在的。但是我希望我是真的能给创业公司带去核心价值的角色,而不是因为我是投资人,能够帮他们融资,我觉得这很重要。

Arris:3-5年之内可能更多的是在VC这个角色,然后3-5年之后,积累了足够多的观察、理解和资源之后,可能会去加入一些创业团队,跟他们一起在某个方向上深耕。

Hughes:我会偏向于VC,我觉得我并不适合企业里一二号位的存在。我的爱好和我擅长的事就是冷静下来去跟你沟通,形成我自己的评价,然后帮助创业者对接一些资源,输出一些我的观点。所以VC这个职业更符合我的人生预期。

Xenon:我希望10年内,我能够往VC里更有决策权的层面去靠拢,拿到一个不错的结果,形成一套方法论,去大平台出任一个重要的位置,或者自己做一个基金。

智客ZhiKer:给你加入行业的这个时代打个分,满分10分你打几分?

Brad:我们这一代的运气真的比较好,24年底、25年初市场就慢慢就地变得活跃起来了,我们基本上完全避开了这个行业的最低谷,我愿意给这个时代打8分。

Arris:我觉得这两年对于VC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大家有能出手的机会,虽然算不上最好的时代,跟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比起来确实差远了,但一定也不算最坏的时代了,我给这个时代打6分。

Nick:我们感觉这个时代是很有希望的,它在经历一个新的范式转变,AI会慢慢替代之前的互联网+,把我们过去的事情重新做一遍,所以它肯定是一个好时代,但并不是最好的时代,我打7分。

Hughes:我觉得一级市场现在的分数不会太高,撑死6-7分的样子。但从产业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是一个萌芽期,很多东西还没有成熟,大的趋势上,未来至少10年左右的预期还是不错的,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我愿意给他7-8分。

写在最后

在万物复苏的行业剧变期里,00后投资人正以独特的姿态跃入风险投资的主舞台:他们用AI Native重构认知边界,用Z世代的社交货币改写资源版图,用0偏见的无限对冲行业不确定性。

这个群体确实不如00后创业者们那样个性张扬、鲜衣怒马,但投资本就是一个需要隐介藏形的角色。如果说00后的创业者们为阳,00后的投资人们就一定是阴,一阴一阳互为根本,才凑齐了这个新时代创投的拼图。

或许正如Xenon在采访时所说:"我觉得我们不是在下注未来,我们本身也是活生生的未来啊。(作者|陶天宇、郭虹妘,编辑|陶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