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新政严控违规补课与招生,重塑县中教育

发布时间:2025-09-26 23:24  浏览量:1

县域普通高中承载着我国近60%的高中学生(约1670万学生),是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长期存在的违规补课、超时学习、跨区域“掐尖招生”等问题,加剧了城乡教育资源失衡。2025年9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以“五大任务、八大行动”为核心,对办学行为、教育生态、招生秩序等痛点问题提出系统性整治方案。

一、叫停“刷题模式”:作息时间首立省级标准

针对县中普遍存在的“以时间换分数”现象,《计划》首次提出由省级部门统一制定高中作息与假期标准:

1. 严控在校时间:明确课间休息、午休、晚自习时长,保障学生自主活动与睡眠时间;

2. 禁止假期集中补课:严禁利用周末、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组织补课或考试测评;

3. 寄宿制学校精细化管理:要求科学安排起床、就寝、课外活动,杜绝“挑灯夜战”式学习。地方实践已同步跟进。2025年暑期,安徽望江、陕西永寿等地纪委监委联合教育部门开展专项整治,通过暗访居民区、抽查学校考勤记录,严查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对违规教师取消评优晋升资格。

二、招生改革:终结“掐尖大战”,试点多元录取

为遏制优质生源流失,《计划》重拳整治招生乱象:

- 严禁跨区域抢生源:省属、省会城市高中不得违规赴县域“掐尖招生”,违者严惩;

- 落实“公民同招”:民办高中与公办同步招生,禁止超计划、无计划招生及空挂学籍;

- 探索多元录取机制:推行登记入学、均衡派位、划片招生等改革,弱化分数唯一导向。山东临朐县率先实践“招生禁区”改革。该县将五所高中整合为三所,严禁跨片区招生,并通过“分类评价指标”取代升学率考核,激活学校特色竞争。

三、职普融通:缓解分流焦虑,发展综合高中

针对家长对“普职分流”的焦虑,《计划》提出建设综合高中试点,推动职普课程互选、学籍互转:

- 贵州关岭模式:高一设置实训体验课,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普高或职教方向,实现“职高生能考本科,普高生能学技能”;

- 课程融合创新:结合县域资源开发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构建本土化特色体系。

四、监督问责: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

确保政策落地,需强化省市级督导:

- 监测制度:省级部门定期督查作息执行与违规补课情况,结果纳入地方政府考核;

- 政绩观纠偏:禁止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或官员;

- 纪律保障:如泗县推行教师签署《拒绝有偿补课承诺书》,并向社会公开举报渠道,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监督网。

结语:从“资源倾斜”到“生态重构”

县中振兴不仅是补齐硬件短板,更是对教育价值观的拨正。《计划》通过作息刚性约束、招生秩序整顿、职普融通探索,力图打破“唯分数”惯性,推动县域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而成效如何,取决于地方政府能否摒弃升学政绩冲动,将政策力度转化为治理效能。(本文由AI辅助完成,图片源于网络并编辑)

参考文献

1. 《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等六部门,2025年)

2. 山东临朐县高中整合与招生改革实践(央视新闻,2025)

3. 安徽望江、陕西永寿违规补课整治案例(地方纪委监委通报,2024-2025)

4. 贵州关岭综合高中职普融通模式(央视新闻,2025)

5. 铜陵市普通高中招生规范政策(铜陵市人民政府,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