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开放教育生态论坛在宁举办,共绘教育创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5-09-27 11:15  浏览量:1

2025年9月26日,由江苏开放大学主办、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开放教育生态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式开放教育生态论坛”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论坛以“以生态之开放,成教育之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南大学、山西大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华博实业集团、大任智库等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开放教育的理念构建、路径探索与生态发展展开深入研讨,线上线下200余人参与。

论坛开幕式上,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袁靖宇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教育生态需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等多种社会力量,努力发挥平台与链接者的作用,积极打造灵活健全的供需对接机制,实现更加畅通、协同的多元共治,以体系化思维共建中国式开放教育的超节点集群,为教育强国和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创新启航:开放教育生态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袁靖宇与江苏开放大学党委书记丁荣余为开放教育生态研究中心揭牌,正式开启探索中国式开放教育生态的新征程。研究中心将深入探索中国式开放教育生态的独特发展机理,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开放教育新生态,打造终身化、数字化、协同化的开放教育新范式,形成全域联动、资源共享、创新活跃的共同体,为中国式开放教育生态发展贡献“江苏方案”。

主旨报告:多维解读生态构建路径

丁荣余以“跨界融合构筑中国式开放教育生态”为题,诠释了开放式教育生态的内涵,提出开放教育生态系统构建需要以生态位、生态力、生态场和生态能四大运转要素为基础。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贺祖斌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角度,探讨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系统路径。山西大学侯怀银教授立足数字文明背景,阐释“大教育观”下的开放教育理念重构。南京师范大学王建华教授重新审视教育与技术的关系,强调人本导向的技术融合机制。华东师范大学杨九诠编审围绕教育治理生态,剖析“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治理困境与破解思路。北京大学吴峰教授聚焦“开放教育强国与数字化”,提出以数字基建推动教育生态整体演进。

专题交流:跨界对话与实践案例并重

专题交流环节设置了“开放教育生态的跨界思考”与“数智时代的开放教育生态”两大板块。深圳大学龚晓峰教授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辩证关系,强调以能力本位推动教育转型。江苏华博实业集团杨楂文从企业视角提出“数智赋能+跨界共生”的开放教育新范式。大任智库卜安洵围绕“终身开放教育与透明创新生态”,提出构建可持续学习机制的系统方案。江苏师范大学杨现民教授深入阐述了数据要素在驱动教育生态演化中的核心作用,提出应通过构建高质量教育数据体系,破解数据孤岛问题,实现基于数据的精准治理与个性化服务。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刚要研究员系统论述了从“堡垒式”教育向“节点式”教育体系重构的必然趋势,强调应打破传统教育的封闭结构,构建网络化、互联互通的新型教育体系。江南大学王志军教授结合多个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实践案例,为开放教育生态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宝贵启示。

闭幕总结:凝聚共识,共推生态建设

论坛最后,丁荣余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论坛形成了多项共识:中国式开放教育生态须坚持中国特色、系统思维、跨界融合、数智赋能、机制创新,要以生态理念重塑教育结构、激活教育活力。未来,江苏开放大学将凝聚各方力量持续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动中国式开放教育生态从理念走向实践,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供支撑。

本次论坛既是一次精彩的学术盛会,也是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更是一个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契机。不同背景、不同视角的学者与企业代表通过深入研讨与案例分享,为中国式开放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对中国式开放教育生态的建设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徐立 李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