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8岁女叛徒被判枪决毛主席拍案大怒她是咱全党的恩人
发布时间:2025-05-18 03:17 浏览量:4
1955年,毛主席正在办公桌前处理事务,忽然响起敲门声,一个声音传来:“主席,有要事给您过目。”毛主席回应了一声,门外的人随即走进来,此人手里拿着一份名单,上面列着即将被枪决的叛徒。
毛主席从他手里接过名单,大致看了一圈,忽地目光停在一个名字上,刹那间脸色骤变,难得地动了怒气:“她怎会出现在这份名单里?她可是我们全党了不起的大恩人啊!”
毛主席所提及的“她”究竟是谁?为何被尊称为“大恩人”的她会被判处枪毙?她的身上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
黄慕兰实现了从大家闺秀到隐蔽战线工作者的巨大转变,她投身革命隐蔽战线还得益于陈潭秋。
彼时,黄慕兰的夫君是宛希俨,他俩在投身革命活动期间结识。由于二人本就有诸多共同话题,经旁人牵线搭桥,便携手走到了一起。成婚后,这对夫妻依旧为革命事业全力以赴。1927年,他们一同转入地下开展工作,同年还参与了南昌起义。
正是在这一时期,宛希俨夫妇与陈潭秋夫妇共同居住,黄慕兰对陈潭秋所知晓的传递消息的方式饶有兴致,于是她恳请陈潭秋传授给自己一些隐蔽传递消息的方法。
陈潭秋欣然答应,随后教给黄慕兰如何在圣经上秘密传递消息,方法是用米汤书写要传达的内容。此外,他还向黄慕兰分享了一些从事地下交通工作的经验,黄慕兰把这些经验牢记于心。
从那时起,她的潜伏生涯便拉开了帷幕。
有时候,她会化身为街头卖包子的摊主;有时候,她又摇身一变成为雍容华贵的太太、旅馆的工作人员……众多不同的身份,为她传递信息、对接暗语提供了便利。并且她的工作完成得十分漂亮,因此没过多久,组织便决定让她加入中央特科,专门负责营救被捕的革命志士。
黄慕兰自此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匿起来,领受了组织交付给她的一项关键任务。
1931年5月,在上海的一家咖啡馆里,有一桌人个个衣着得体。其中一位女子开腔道:“我的丈夫是宛希俨,可他已经英勇牺牲了。如今我已与组织脱离联系,然而我们还有个孩子需要养育,无奈之下只能到上海来谋份工作。”
这位女性正是黄慕兰,她收到组织传来的消息,关向应于上月被捕。尽管他的身份暂时未被暴露,但国民党一直扣押着他不肯释放。黄慕兰此次的任务是聘请律师,为关向应证明其无罪,尽快将他解救出来。
有位名叫陈志皋的律师,正在聆听黄慕兰讲述。他并非仅仅是一名律师,其父陈其寿在上海颇具影响力。若能利用陈其寿的人脉关系,营救关向应成功的概率将会很高。
出乎意料的是,陈氏父子俩对黄慕兰的观感都不错。特别是陈其寿,见到黄慕兰后竟提出要认她做干女儿。黄慕兰迅速赢得了陈其寿的喜爱,于是她抓住时机,称自己是来求职的,本是来投靠亲戚,可如今亲戚下落不明,希望陈其寿能帮忙找找此人。陈其寿立刻就应允了。
历经几番周折,关向应最终得以获释,当日黄慕兰欣喜万分,她成功解救了组织内的革命同志,达成了组织交付给她的使命。
此外,黄慕兰在营救关向应的过程中获取到一则关键信息,即向忠发叛变了。
实际上,彼时黄慕兰并不十分确定,缘由是她当时正和陈志皋一同喝咖啡,恰好碰到了陈志皋的一位老同窗。
他们闲聊时,黄慕兰静静地听着,突然这位同学描述的一个人让她感觉很熟悉。“今天早上逮到一个人,他一只手只有四根手指,本以为是个‘厉害人物’,没想到他交代得特别快,啥都招了。”
有个人的一只手仅有四根手指……这描述的不正是向忠发嘛!向忠发知晓的情报极为关键,要是他把所有信息都供出,组织就会陷入危险境地。黄慕兰心里暗叫不妙,觉得必须赶快将这一消息传达出去。
她与潘汉年取得联系后,便把自己的推测告知了他。潘汉年听闻后,十分肯定这人是向忠发,随后迅速把这一消息传达给了中央。周总理获悉该消息后马上转移,如此才让中央免遭无法挽回的损失。
完成营救关向应的任务后,黄慕兰依旧专注于营救组织同志的事务。1933年,因革命需求,黄慕兰凭借特殊身份持续为组织效力。
然而在此期间,她很不幸地被国民党抓捕,遭遇了国民党的牢狱之苦。可以讲黄慕兰的一生充满波折,有不少时间都是在监狱里度过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潘汉年因某些缘故被关进监狱,黄慕兰因之前与他有过关联而受到连累,她也因此两度被关进秦城监狱,在狱中度过了长达17年。
然而,鉴于黄慕兰身份特殊,知晓她为组织所做贡献的人并不多。所以,当毛主席看到枪决名单上醒目地写着黄慕兰的名字时,便明白她肯定是被误判了。
她往昔曾挽救了组织里众多同志的性命,还传递过极为关键的情报,谁能料到竟意外被人误解,成了众人眼中的“叛徒”。
好在毛主席很快留意到了黄慕兰的名字,并表达了不同意见,这时大家才了解到黄慕兰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误会也就此消除了。
尽管历经诸多坎坷,黄慕兰依旧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到了晚年,她十分在意自身形象,喜爱拍照、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