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去道观求子,道长请夫人留宿道观,三天后夫人果然怀孕了
发布时间:2025-09-28 12:10 浏览量:1
明朝嘉靖年间,浙西有个青石镇,镇外群山环绕,镇内一条青石河穿镇而过,河水清澈,滋养着镇上百姓。镇上有户姓周的人家,丈夫周明是个木匠,手艺精湛,为人忠厚老实,妻子秀兰容貌秀丽,性情温和,夫妻俩结婚五年,感情深厚,却始终没有孩子。这成了两人心中最大的遗憾,也成了周明母亲的一块心病。
周明的母亲年近六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抱上孙子,看着同龄人抱着孙儿在街头巷尾说笑,她心里就不是滋味,时常对着菩萨烧香许愿,还总在周明和秀兰耳边念叨:“你们可得操点心啊,我还等着抱孙子呢,别让我到了地下都没脸见周家的列祖列宗。” 每次听到母亲的话,周明和秀兰都满心愧疚,只能默默点头。
为了能有个孩子,夫妻俩四处求医问药,镇上的医馆都跑遍了,名贵的药材也吃了不少,可秀兰的肚子就是没有一点动静。看着秀兰因为喝药喝得脸色苍白,周明心里既心疼又着急,他安慰秀兰:“兰兰,别着急,咱们再想想别的办法,总会有办法的。” 秀兰强忍着泪水,点了点头,她知道周明心里比自己更着急,只是不愿表现出来。
这天,镇上的王大娘来周家串门,见秀兰又在煎药,叹了口气说:“秀兰啊,不是大娘说你,这药喝了这么久也没效果,不如换个法子试试。我听说离咱们镇几十里外的青云山上,有座青云观,观里的清虚道长道行高深,能掐会算,好多不孕的夫妻去求他,都如愿以偿了。你们要不也去试试?”
周明和秀兰听了,心里一动。他们早就听说过青云观的名声,只是觉得求神拜佛不太靠谱,所以一直没去。如今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第二天一早,周明就收拾好东西,带着秀兰,背着一些干粮和银两,朝着青云山出发了。
青云山山势陡峭,山路崎岖,两人走了整整一天,才来到青云观山脚下。抬头望去,青云观坐落在半山腰,青砖灰瓦,古色古香,周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两人又沿着石阶往上爬,爬了一个多时辰,终于来到了青云观门口。
观门口有个小道士,见两人风尘仆仆,连忙迎了上去,问道:“二位施主,可是来上香祈福的?” 周明连忙拱手道:“小道长,我们夫妻二人是来求见清虚道长的,想请道长帮忙看看,为何我们成婚五年,却一直没有孩子。” 小道士点了点头,说:“二位施主稍等,我去通报一声。” 说完,转身进了观内。
不一会儿,小道士出来了,对两人说:“道长请二位施主进去。” 周明和秀兰跟着小道士走进观内,只见观内古木参天,香火鼎盛,大殿内供奉着太上老君的神像,神像前香烟缭绕。清虚道长身穿道袍,鹤发童颜,目光炯炯有神,正坐在大殿旁的石凳上打坐。
周明和秀兰连忙走上前,跪在地上,对着清虚道长磕了三个头。清虚道长睁开眼睛,温和地说:“二位施主请起,不必多礼。我已知晓你们的来意,你们的事,我已经算到了。” 周明和秀兰听了,又惊又喜,连忙起身,坐在清虚道长对面。
清虚道长看着秀兰,缓缓说道:“夫人本是多子多福之相,只是多年前曾误食一物,损伤了身体,导致难以受孕。若想化解,需在这青云观内住上三天,我用道家秘法为你调理身体,三日之后,便可如愿。”
周明听了,心里有些犹豫。秀兰一个女子,在道观里留宿,多有不便,而且他也担心秀兰的安全。他看向秀兰,秀兰却眼神坚定地对他说:“阿明,为了能有个孩子,我愿意留下来。” 清虚道长似乎看出了周明的顾虑,说道:“施主放心,观内有女弟子居住的厢房,安全无碍,而且这三天,我只会为夫人施针调理,不会有任何不妥之处。”
周明见清虚道长说得真诚,秀兰又态度坚决,便点了点头,同意了。他对秀兰说:“兰兰,那你就在这里住下,我在山下的客栈等你,三天后我再来接你。” 秀兰点了点头,叮嘱道:“阿明,你在山下也要照顾好自己。”
接下来的三天,秀兰便留在了青云观。每天清晨天还没亮,秀兰就会被小道士叫醒,跟着清虚道长来到观后的一处药园。药园里种满了各种名贵的草药,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清虚道长会采摘一些新鲜的草药,熬成汤药,让秀兰喝下。喝完汤药后,清虚道长会为秀兰施针,银针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秀兰只觉得一股暖流顺全身流淌,浑身舒畅。
除了喝药、施针,清虚道长还会教秀兰一些吐纳之法,让她调节气息,放松身心。秀兰按照道长的教导,每天坚持练习,渐渐觉得身体越来越轻松,脸色也红润了不少。晚上秀兰住在厢房里,女弟子们对她很热情,时常陪她聊天,缓解她的思乡之情。
这三天里,周明在山下的客栈里坐立难安,每天都盼着时间能过得快一点。他每天都会去青云山脚下等一会儿,希望能看到秀兰的身影,可每次都失望而归。直到第三天下午,周明再也忍不住,提前来到了青云观门口。
不一会儿,秀兰就跟着小道士走了出来。周明看到秀兰,眼睛一亮,只见秀兰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比三天前看起来好了很多。他连忙迎上去,拉住秀兰的手,关切地问:“兰兰,这三天过得怎么样?身体有没有不舒服?” 秀兰笑着摇了摇头,说:“我很好,道长的方法很厉害,我现在感觉浑身都有力气。”
两人向清虚道长道谢后,便下山了。在路上,秀兰把这三天的经历告诉了周明,周明听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回到家后,周明的母亲见秀兰精神焕发,心里也很高兴,连忙问起求子的情况。秀兰把清虚道长的话告诉了婆婆,婆婆听了,激动得热泪盈眶。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这天早上,秀兰起床后,突然觉得恶心想吐,吃不下东西。周明以为秀兰生病了,连忙要带她去看郎中。秀兰却突然眼前一亮,她想起自己上次来月事还是一个多月前,难道是…… 。
郎中来了之后,为秀兰把了脉,脸上露出了笑容,对周明和他母亲说:“恭喜恭喜,夫人这是有喜了,已经一个多月了。” 周明和他母亲听了,顿时喜出望外,周明激动得一把抱住秀兰,眼泪都流了出来。他母亲更是高兴得语无伦次,连忙去厨房准备好吃的,给秀兰补身体。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青石镇,镇上的人都来向周明和秀兰道贺。王大娘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说:“我就说清虚道长厉害吧,你们还不信,现在好了,终于有孩子了。” 周明和秀兰也十分感激清虚道长,特意准备了一些贵重的礼物,再次来到青云观,向道长道谢。
清虚道长见两人前来,笑着说:“二位施主不必多礼,这都是你们的缘分。夫人能顺利受孕,不仅是因为我的调理,更重要的是你们夫妻二人积德行善,心地善良,上天眷顾,才会赐给你们孩子。以后你们要更加行善积德,好好抚养孩子,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周明和秀兰连忙点头,把礼物递给清虚道长,道长却推辞道:“我修道之人,不求回报,这些礼物你们还是拿回去吧,若是有心,就多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这比什么都强。” 周明和秀兰见道长执意不收,只好作罢,在观内拜了拜太上老君,便下山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转眼间,秀兰的预产期到了。周明请来了镇上最好的稳婆,守在产房外,焦急地等待着。几个时辰后,产房里传来了婴儿响亮的哭声,稳婆抱着孩子走了出来,笑着对周明说:“恭喜周掌柜,是个大胖小子,母子平安。”
周明冲进产房,看着秀兰虚弱却幸福的笑容,又看着怀里的孩子,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他母亲抱着孙子,更是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这是青云观的清虚道长赐给我们周家的宝贝,我们一定要好好感谢道长。”
周明小心翼翼地接过稳婆怀里的孩子,小家伙皱着眉头,眼睛还没完全睁开,小手却攥得紧紧的,模样格外惹人怜爱。他轻轻碰了碰孩子柔软的脸颊,又转头看向秀兰,声音带着哽咽:“秀兰辛苦你了,我们终于有孩子了。” 秀兰虚弱地笑了笑,拉着周明的手说:“只要孩子好好的,我一点都不辛苦。
后来周明和秀兰又按照清虚道长的嘱咐,经常帮助镇上有困难的人。他们资助贫困的孩子读书,给生病的穷人送药,还在青石河上修了一座石桥,方便百姓出行。
有次镇上闹旱灾,田里的庄稼都蔫了,周明不仅拿出自家存粮分给乡亲,还带着人去山里找水源,连着半个月奔波,终于引山泉入田,救了全镇的庄稼。秀兰则带着镇上的妇人,缝补衣物送给贫困人家的孩子,冬日里还熬了姜汤,在桥头给过往的挑夫、路人驱寒。他们的儿子也在夫妻俩的悉心教导下,勤奋好学,长大后考取了功名,成为了一名清正廉洁的官员,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这个故事在青石镇代代相传,人们都说,周明和秀兰夫妻二人,心地善良,积德行善,才会得到清虚道长的帮助,如愿以偿得到孩子。而青云观的清虚道长,也因为道行高深,乐善好施,名声越来越大,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上香祈福,青云观也成为了当地有名的道观。
小编想告诉大家的是:大家生活中只有多做善事,上天就一定会眷顾,美好的愿望也一定会实现。人生或许会有遗憾,会有困境,会有看似走不通的路,但只要守住内心的善良,不放弃对美好的追求,懂得信任与感恩,并用行动将善意传递,就一定能在漫长岁月里,等到属于自己的 “春暖花开”—— 这份 “春暖花开”,可能是期盼已久的心愿达成,可能是困境中的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