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门”在释放“求助”信号

发布时间:2025-09-28 18:11  浏览量:1

□张川(吉首大学)

“冻门”成了不少年轻人的生活策略,在社交平台可以看到很多相关分享。“冻门”指的是个人在家中将准备好的饭菜分装冷冻,吃的时候再取出加热,几分钟就可以搞定一餐饭。简单说,就是一种自制预制菜的生活方式。

“冻门”兴起之后其带来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总体上支持的声音较高。有人将其定义为懒人生活方式,显然,这是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视作了唯一且绝对的标准。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其忽视了个体差异和时代背景,无法适应所有场景。如果加入了对当前年轻人的工作时长、压力指数、收入水平、用餐花费等指数的考量,那么每餐都要自己动手现做的标准就显得不太现实,也缺乏对年轻人处境的体察与温度。

为什么更多人会坚持认为每餐饭都要自己动手现做才是正确的呢?一方面,这源于一种普遍的观念惯性,相当一部分人会觉得生活各项都亲自积极参与才是勤劳自律的表现。当然,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往往更多地存在于对他人的审视和要求中。另一方面,新鲜现做被想当然地与健康、卫生、省钱等正面要素直接划等号。

但问题在于,这两种指向既缺乏对青年群体自身实际需求的深入了解,也忽视了外部环境可能给他们带来的不便。首先,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是按照教科书一般的完美模板去进行,况且每个人都有设计自己生活节奏和方式的自由与权利。其次,尽管如今城市配套越来越便利,但这些便利是否真正惠及并适配青年群体的核心需求,往往值得商榷。

举例来说,一部分堂食和外卖餐品为追求口感而重油重盐,很难符合当前年轻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尤其是在注重身材管理的年轻人比例逐渐增多的背景下。而市面上那些可以自行控制油盐度的快手菜等产品,价格往往不低。以盒马鲜生的快手菜鱼香肉丝为例,395克售价17.9元,大概只够一人一餐的量。若在菜市场自行购买食材备菜,同样的价格能做出分量更多的成品,但这背后所额外消耗的时间成本,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难以承担的。

据公开资料显示,前8月,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5小时,互联网、金融等热门行业,“996”甚至“007”工作制更是常态。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模式,直接挤压了年轻人本就有限的个人可支配时间。此外,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表明,网络订餐平台上的餐饮商户,其食品抽检不合格率高于实体店,主要问题集中在油盐超标和卫生条件不达标。这也加剧了年轻人对外卖食品安全的焦虑。

由此可见,当个人可支配时间成为稀缺资源,加之对经济成本和健康的考量,选择加入“冻门”一族既是一种经过理性计算的积极尝试,也是一种必然。毕竟,从购买食材到烹饪再到分装冷冻,这期间花费的时间精力远比打开外卖软件的拇指轻弹要费力得多。这也提醒,如果一个人现在能过着顿顿新鲜现炒的生活,那很可能背后有家人的默默支持,或者是建立在牺牲其他生活维度的基础之上。

应当看到,“冻门”在展现年轻人积极探索生活智慧的同时,更在无声地释放着一个集体性的“求助”信号。这意味着,仅仅对年轻人的“冻门”选择表示理解与支持还远远不够。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从社会层面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要扭转这种趋势并不容易,但这里有几个方法可以开始。首先,推动落实更合理的工作制度,保障他们的休息时间。其次,鼓励市场提供更多健康、平价、便捷的餐饮选择。最后,完善城市配套服务,降低年轻人的生活成本,让他们不必再为一顿饭,在健康、便捷与经济之间反复纠结和艰难权衡。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