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越大,鱼越贵——H-1B新政搅局下,EB-5还贵吗?

发布时间:2025-09-28 22:35  浏览量:2

最近,H-1B新政闹得沸沸扬扬,把无数海外华人搅得天翻地覆。社交网络上很多人卡点上演“生死时速”返美保签,入境却发现这又是闹剧,这也不是愚人节啊?烽火戏牛马,道尽多少心酸泪。

年初以来,H-1B真的贯彻落实了“动态调整”,细节变化不断,决策举棋不定,民众叫苦不迭。然而道阻且长却挡不住那么多人想留美的决心,也侧面印证了留美的长远利益考量。

通过H-1B留美并不是唯一解,尤其是26新申请者需额外承担10万美金的准入门槛下。如果家里经济基础不错,EB-5投资移民反倒是目前唯一对留学生本人无要求、无排期、可直接申请绿卡的项目。想一步到位移民美国的各位不妨早早多做打算。

从前,H-1B 是低成本的留美身份主流选择,EB-5显得“贵”。现在,厌倦了一波三折和摇摆不定的政策走向,在H-1B 成本和不确定性急剧上升的同时,仿佛EB5 的高成本与确定性之间的“平衡”显得更合理,换句话说——EB-5的性价比难道不是相对提高了吗?

过去,H-1B被看作是留学生身份转正的主流路径:雇主出钱,自己只要抽签中签,就能留下来。但从2026财年起,首次申请H-1B需额外缴纳10万美元一次性费用。

这不是年费,也不是续签费,而是一道硬性门槛。对雇主而言,招聘一名外国员工要多掏十万美元,中小企业直接退场,大公司也只会为极少数岗位买单。对留学生而言,即便抽签中签,也可能因为雇主不愿付钱而功亏一篑。

H-1B,从“便宜但不稳”变成了“又贵又不稳”。

与H-1B的摇摆对比,EB-5投资移民的规则反而清晰且稳定:

投资额明确 :80万美元(目标就业区)或105万美元(非TEA);

现阶段EB-5 投资门槛是 105 万美元(普通项目)和 80 万美元(目标就业区、基础设施项目)。这是 2022 年《EB5 改革与诚信法》写进法律的,不是临时政策。与 H-1B 动不动就宣布新收费、随时可能反转不同,EB-5 的金额标准固定在法律里,并且只会按通胀机制逐步调整,预期可控。

图源: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官网截图

全家受益 :投资人、配偶和21岁以下子女可直接拿条件绿卡,两年后转永久;

EB-5 不仅是主申请人本人拿身份,配偶与 21 岁以下未婚子女都可以随同申请,直接获得条件绿卡。两年后通过 I-829 解除条件,全家一起转为永久绿卡。相比之下,H-1B 的家属 H-4 签证受限很多,很多时候连工作资格(EAD)都不稳定。

图源: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官网截图

不依赖雇主 :无需抽签,不怕裁员,不看雇主脸色;

通道更快 :改革后的“预留类别”暂无排期,进度可控。

很多人以为 EB-5 就是一条路,其实内部还有“快慢车道”之分:

非预留名额(Unreserved):2025 财年配额已用完,要等到 10 月 1 日新财年才会重置;但对中国、印度出生的申请人来说,依然可能面临长队。

预留名额(Reserved):包括农村、高失业区和基建项目等预留类别,目前全部保持 Current(无排期),对所有国家申请人开放,是当下最稳定的快车道。

这意味着:10 月虽有新名额释放,但未必人人都能立刻获批;而趁预留类别还在 Current,越早递交申请,就越能锁定优先日,避免排期拖延。

H-1B 是“掏钱买运气”,而 EB-5 则是“掏钱买确定性”。在政策不断摇摆的当下,这份确定性就显得格外珍贵。

很多人觉得EB-5贵,但和H-1B的新政对比,问题变成了:贵到不确定,还是贵但稳妥?

十万美元,可能只能换来一次风险极高的工作机会;

八十万美元,却能让全家直接拿到绿卡。

前者是把未来交给抽签,后者是用资金换来可控的身份路径。对于有条件的家庭来说,EB-5的“高成本”正在被合理化,性价比在相对比较中显得更高。

如果坚定了留美的决心,那么需要尽快敲定到底走哪种类型的签证,未来目标是永居还是移民。政策在变动,通道在收窄,门槛在提高,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H-1B新政是一记提醒:不要把未来交给一次抽签或一纸总统令。EB-5投资移民虽然昂贵,但它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预期、全家受益的身份方案。随着申请的人越来越多,未来EB-5 或许也不再是“有钱就能投”,而是“懂策略才能快”。早一步申请,早一步上车, 真正的决定权在你手中。

近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