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岸见一郎 《不要赞美下属》

发布时间:2025-09-29 01:39  浏览量:1

1.如果领导者并不是在刻意地“指挥下属”,下属也没有“被领导”的感觉,而是自然而然地听从领导者的指挥,那么这样的领导者就可以说是成功的。领导力的构建是以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如果下属产生了抵触情绪,不配合工作,整个组织将无法正常运转。

2.无论是医疗团队,还是公司或其他组织,领导者只是一个岗位名称。领导者和下属是对等的关系,不同的仅仅是职责,领导者需要履行教育指导者的职责。下属的失误正是因为领导者的指导不到位。也许有人会将问题归因于下属的能力不足,但是,领导者绝不能这样考虑问题。

3.成为受人尊敬的领导者,首先,要谙熟自己的工作。如果领导者的教育指导到位,那么下属的能力就会不断提升,终有一日会超越领导者,还有可能越过直接上司被委以重任。只有尊重下属的领导者才会得到下属的尊敬。最后,作为领导者,在工作上必须成为员工的楷模。

4.即使下属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也没有必要斥责,只需要心平气和地给下属讲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以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斥责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就是让下属觉得自己很没用。

5.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人唯有在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会有勇气。”其一,在对等的关系中,是不会进行夸奖的。其二,被夸奖的人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在工作中,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评价就是评价,不是夸奖。得到领导者的感谢能让下属感觉到自己对公司做出了贡献,从而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获得努力工作的勇气。

6.自信的人不会害怕与他人打交道。

7.员工来上班工作,就是对领导者的支持和协助。身为领导者不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且要把对下属的感激明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一天的工作结束时,也要对他们说:“这一天辛苦了,谢谢你们。

8.如果下属在工作上频繁出错、业绩不佳,一定是领导者的指导方法存在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领导者没有帮助下属激发全力投入工作的勇气。要激发出下属的勇气,领导者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去要求下属是“理想的”下属,而是认可他目前最真实的样态。

9.构建良好关系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信任”。这里所说的信任是无条件的。那么信任的具体对象是什么呢?有以下两点。第一,相信下属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相信下属的言行是善意的。

10.斥责和夸奖会滋生竞争。通过激起员工之间的竞争提高生产率的做法如今已然落伍。在竞争中失败的人基本上不会为了争取反败为胜而奋发努力,只会丧失勇气。如果领导者经常斥责下属,下属就会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规避领导者的责骂。即使出现了工作失误也不敢汇报,百般隐瞒。这种情况也会导致东窗事发时公司的利益受损。只想逃避责骂、获取表扬的下属不会在意公司的利益,他们只会考虑个人的得失。这样的员工,以及导致下属如此行事的领导者,对公司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11.即使领导者和员工都做到了尊重、信任、团队合作这三点,但是,如果双方的目标不一致,那么无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也会立刻碰壁搁浅。只有领导者明确整个公司或者本部门的奋斗目标,才能激励员工全力投入工作。

12.人不是为了工作而活着,而是为了活下去而工作。而劳动本身,应该以幸福为目标。人类之所以劳动,就是为了收获幸福。因此,即使尚无任何成就,工作着、劳动着的人就能够感受到幸福。什么样的工作方法才能产生幸福感呢?简单来说,只要能感受到对他人有益、有贡献,就会产生幸福感。另外,贡献成就感“能够减轻自卑感。

13.即使你尚且不具备足够的领导能力,也不应该以不适合当领导者为借口回避问题,而是应该先坦率地接纳现在的自己,在此基础上逐渐去培养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如果没有一个人去提醒领导者的错误,他本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过失,这才会使组织机构面临重大危机。

14.正因为有了自卑感,人们才会奋发努力并取得进步,这样的自卑感是健康的,也是正常的。那么,要进行比较的话,可以拿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相比,拿真实的自己和自己心目中的理想领导者相比。

15.如果领导者被下属反感,问题应该出在领导者对待下属的方式上。如果是关乎公司利益的重要事情,只要认真地向下属解释清楚,是能够获得理解的。不能获得下属理解,只能说领导者的能力不够,无法将重要的事情向下属解释清楚。在大家都全力投入工作,气氛紧张压抑的时候,领导者要努力想办法缓和这种气氛,具体而言就是打造出一个有笑容的职场氛围。心情好的人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

16.阿德勒曾经提到,喜悦是联结人与人的情绪纽带,笑容则是喜悦的基石。(《性格心理学》)喜悦可以将人与人联结在一起。人们感受到与他人的连带感,就能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收获喜悦。感受到喜悦,工作起来也干劲十足。

17.即使很忙依然对人谦逊和气、以诚相待,对方就会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领导者确实是最忙的,但是,正因为是领导者,更应该带头做到对他人谦和有礼。

18.领导者要帮助大家认识到,无论什么工作,都是团队作战,工作不是竞争,而是合作。

19.阿德勒说过:“总是忙着思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关心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这种生活方式极大地限制了他的行动自由。”(《性格心理学》)

20.领导者应该具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由于面临的是毫无经验、无法预测的事态,领导者要倾听下属的意见,在做决定的时候要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决不可独断专行。其次,即使出现了业绩恶化等令人不安的情况,也要将相关信息公开,绝对不能隐瞒事实。一旦封锁消息的事态暴露,就会失去下属的信任。再次,领导者一定要有勇气做出决断,同时有勇气在判断失误的时候迅速承认错误,犹豫不决只会被认为是在逃避责任。最后,有些事情根据逻辑推论就能够做出判断,不必一味地等待专家的意见。即使是上级下达的指令,也要考虑一下是否确实合理并且有绝对的必要,这是领导者需要做的工作。单纯地贯彻执行上级的命令,也会失去下属的信任。

21.人生中不乏这样的经历,不尝试就不知道结果。如果不敢承担风险,就不可能获得幸福。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要对自己有信心。

22.为什么领导者会情绪化地对待下属,对他们发脾气呢?这是有原因的,自知工作能力不足的领导者,会希望在工作以外的地方找到超越下属的优越感。如果领导者经常不讲道理地斥责下属,大抵可以判断他没有能力——没有工作能力,我想下属也是这样认为的。

23.无论斥责还是夸奖,从人际关系的构成方式来看,都不是横向关系,而是纵向关系。阿德勒早在1920年就明确指出:“一切人际关系的构成方式,都必须是横向的关系。”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在夸奖行为中,双方并不是对等的关系。夸奖是有能力的人对没有能力的人,即自上而下做出的评价。

24.人们发现自己并非百无一用,而是能够帮到别人,这时候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去夸奖,而是说“谢谢”,这会让孩子明白:“哦,原来我安静地等待一小时,是帮了妈妈的忙。”这就是贡献成就感。有了贡献成就感,就会认可自身的价值,也就能拥有参与人际关系的勇气。

25.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其实所有人的行为都会有积极的部分。就算是总犯错误的下属,也按时来上班了,这本身也是值得感谢的。因此,请对他们说一声:“今天也要谢谢你。因此,即使是能力不足的年轻人,也对他说一句谢谢吧

26.请大家不要期待从下属那里得到感谢。如果你决心去关注下属做出的贡献,并对他们说出感谢,或许他们就会模仿你。只要有人率先去做,许多事情就会改变。所以,先丢掉希望获得认可的想法吧。

27.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谁”在说,而是说了“什么”。就算对方是领导者,也要有勇气对他说:“这是不对的。”所谓被讨厌的勇气,就是不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重要的是对公司的运营是否有利,而不是谁赢谁输的问题。

28.如果真的有必须提醒对方改正的事情,那么应该通过语言沟通,而且不能指望立竿见影,必须花时间、花精力去沟通。如果情况紧急,就提出明确要求。总之,用语言去沟通,完全不需要情绪化。

29.领导者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要有这样的觉悟:这个公司就是有各种各样的员工,有的员工就是能力不强,但是所有人都能鼎力合作,共同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目前能力尚且不足的人也能感受到自己在公司拥有一席之地,这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员工拿不出成果立即会被公司扫地出门,真是咄咄逼人的时代。我想,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就是因评价而产生的竞争关系。

30.三木清说过:“成功可以用量来测算,而幸福要用质来衡量。”他还说:“成功关乎过程,而幸福则关乎存在。”

31.听别人说话的诀窍或要点是绝不进行评判,把话听完整。如果让对方觉得,你一定不会打断他,也不会批评他,那么大多数人都会对你敞开心扉。如果对方表示愿意听你的评论或意见,你可以声明一下:“这是我个人的想法。”像这样交换意见、进行交流是比较理想的。

32.得不到别人的称赞,就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有价值,这是奖惩式教育的弊病。在斥责声中成长起来的人,决定自己行为的出发点就是避免挨骂,而在表扬声中成长起来的人,他们行事的目的则是得到表扬。

33.刚才我说过,要关注行为中积极合理的一面。进一步说,是对于人本身的存在、生存予以关注。“即使什么也做不好”这类话没有必要说,只要告诉对方,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他人做出了贡献,这就是在“投射光芒”了。这样做,“黑暗”就会消散。

34.人是十分软弱的,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就无法认同自己的价值。获得他人恰如其分的好评会很高兴,这一点我不否定。我想强调的是,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认识到,自己所完成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对此,阿德勒称为“自立”。

35.阿德勒认为,会传染的不只是勇气,“胆怯也会传染”。明哲保身、只考虑自己,利用下属,甚至把责任转嫁给下属的领导者,即使佯装色厉,也是个懦夫。人成为懦夫,就像坡道上的石头滚下来一样轻而易举。

36.领导者必须成为典范。其实,下属并不是在向领导者这个“人”学习,而是在学习他的言行。这也是领导者即教育者的本质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