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全球化”,江苏智造构建创新矩阵

发布时间:2025-09-29 05:04  浏览量:2

工博会现场,常州微亿智造发布全球首套工业具身智能柔性生产线。

第25届工博会现场,企业展示的核心零部件。 (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记者 何玥颐

9月27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闭幕。在这场汇聚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家中外展商的展会上,据不完全统计,来自江苏的工业企业及相关机构超过780家。

除了一些大型企业、头部企业之外,江苏一批如常州微亿智造、蓝昊智能等中小企业,带着多个行业领先的技术、产品亮相,在展会上崭露头角。“敢创新”成为这些企业特别明显的标签,他们基于技术突破、品牌共创、生态协同等多种形式,与国际巨头平等对话,打造江苏智造新的风景线,共同定义全球产业新生态。

多个全球首(台)套“闪亮登场”

热!热!热!来自博览会组委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14时,超千项新技术新展品首展首发。展会到场专业观众达22.4万人次,来自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专业观众数较上届同期增长11%。

在机器人展区,常州微亿智造的展位工程师一直忙着接待来参观的外商。该企业展示的“创TRON”新产线,是其全球首发的工业具身智能柔性生产线,由8台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组成,每个机器人都有个“岗位”,都具备“上料、下料、检测、组装”复合技能。

引得观众惊叹的,是故障处理极度“丝滑”。现场,工程师有意让其中一台宕机,而观众丝毫没有感受到产线停顿。据工作人员介绍,这背后是算法瞬间计算与协同,生产流程随即同步完成调整。这引起欧洲、中东等多地区外商体验与询价。

“这破解了制造业长期难以兼顾效率、柔性与成本的‘不可能三角’。”微亿智造董事长张志琦表示,这是让AI深度融入机器人本体,通过“端—边—云”架构,让机器人具备类人的学习能力,快系统实现实时响应,慢系统持续进行算法迭代,解决了传统机器人“冷启动”问题。

从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实践效果看,传统机械臂切换产品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现在则可实现分钟级调整。在万帮数字能源的实际应用中,单台工业具身智能柔性上下料机器人可替代1—2人,投资回收期控制在一年内。

发布现场,亚洲最大化妆品包材企业洽兴包装负责人表示,在其欧洲新工厂将引入常州微亿智造整体解决方案,覆盖化妆品壳体生产、检测、包装全流程。这是中国工业包装领域首次向欧洲输出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在细分领域构建技术壁垒,正在成为很多江苏中小企业的选择。苏州帕玛是德国帕玛公司亚太区销售服务中心及全球生产装配基地,在博览会现场展示了自研的智能打磨设备。苏州团队曾跟着德国工程师学技术,如今这一套由国内团队自研的智能打磨设备已反销德国。

南通的镭戈斯智能装备推出全球首套“抛槽一体设备”,将传统需要两台设备的功能集成一体,价格也仅为传统方案的2/3,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也节约了生产空间。

全球首创的“AI+手持终端”为观众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体验。这是由设备通过AI技术,自研36套OCR模型,按照工业托盘的整理习惯,在2秒内就能完成整整一托盘的标签识别,解决了供应链标签不统一的痛点,其技术更进一步解决了金属压铸等无法贴条码场景的追溯难题,产品上线3个月内就成交近100家客户。“数秒内就可以进行多次读码,任意标签都可以精准提取关键信息,准确率达到99.99%。”安可信产品经理陈先生表示。

制造业“升咖了”

工业母机“小巨人”企业南京蓝昊智能把整条自动生产线搬到了展会现场。开卷整平、切割分拣、上下料、折弯等流程一气呵成,将人力工作量减少到最低。在蓝昊智能隔壁,就是钣金设备“全球第一”制造商萨瓦尼尼。

9月26日,蓝昊智能总经理费秀峰宣布与62年历史的萨瓦尼尼达成全球战略,共创新品牌“Metevo”。据介绍,两家企业经过近两年谈判,开创工业母机领域中外新合作模式,即蓝昊智能负责研发与生产,萨瓦尼尼负责中国以外的全球销售。蓝昊智能专门为萨瓦尼尼开发系列多边折弯中心产品,但产品铭牌上标明“中国蓝昊造”。

“中国的工业母机研发制造能力得到国际巨头的认可。”中国锻压协会副理事长齐俊河评价,蓝昊智能“另辟蹊径”,实现由中国企业研发制造、跨国企业经销的合作结构。

合作新品牌,打上“中国蓝昊造”,简单几个字,却是江苏企业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是江苏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的实践。由此,江苏制造业“升咖”。

这种基于能力获得认可、并达成平等合作的模式,正在江苏制造业中快速复制。

恒立液压2025年半年报显示,其墨西哥工厂已正式投产运营,实现了从“卖产品”到“本地化服务”的跨越。该公司“卡位”智能化、电动化产品及方案,切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转型浪潮,有望抢占可持续发展先机,打开更高盈利空间。公司新开发的线性执行器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进入国际知名厂商供应链。

协同生态格局撑起全球竞争力

江苏制造业的全球化韧性,更来自“大象与羚羊共舞”的生态格局。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展区,苏州昆山综合性展区内步步是惊喜。M·Nanox展示超精密定位平台,是当前精密运动控制技术的顶尖水平,被称为“超精密赛道的F1”,吸引了半导体行业的专业观众驻足。

该平台的核心部件纳米级旋转/直线电机,基于粘滑驱动原理的创新型设计,解决“大行程与高精度不可兼得”的行业痛点。该电机步进分辨率可达0.5纳米,接近现代极紫外光刻机的波长极限的1/27。这项技术就像一个“全能型的精密运动心脏”,打破了精密工程领域的长期枷锁,为制造业在微观世界进行“大范围、高精度、高效率”的制造和探索,提供一把强大的“万能钥匙”。这种微观领域的突破,支撑着中国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领域的技术攻关。

青量集团作为国内千分尺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2019年在常州建设生产基地。70%产品出口欧美,为国外知名品牌做OEM。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测量的企业,其产品已从传统“机械读数”升级为“数据传输+无线传输”模式,满足全球客户的数据分析需求。据透露,该公司全自研的高精度测量产品已经应用于航天、芯片等精密领域。

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江苏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达10.7%,装备制造业贡献率达68.8%。从更细行业来看,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增长13.2%,光纤光缆及锂离子电池制造增长12.4%。

两位数增长的背后,有着纳米级的技术突破、智能产品的系统整合、传统量具的数字化升级、AI算法的场景化应用,江苏智造正在全球价值链上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