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者出现重大疾病被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能否退房
发布时间:2025-09-29 09:13 浏览量:1
购房者因重大疾病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后能否退房,需结合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及具体情形综合分析,以下为关键要点:
根据《民法典》第21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其此前已签订的合同效力需分阶段判断:
若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已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合同无效,可主张全额退房退款(需举证签约时已无行为能力)。若购房者签约时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后因重大疾病被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经法定程序),则合同效力需结合后续履行情况认定。即使合同有效,购房者被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后,可能因丧失或部分丧失履行能力(如无法支付尾款、配合过户等)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此时,其法定代理人(配偶、父母等)可主张:
根本违约:若因疾病导致无法继续履行主要义务(如长期无法支付房款),可能构成根本违约,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本身不承担违约责任,法定代理人可协商解除合同。情势变更(《民法典》第533条):重大疾病属于“合同成立后发生的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若继续履行对一方明显不公平(如患者需集中资源治疗),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解除合同。法定代理人可与开发商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协商时需注意:
已支付的房款(定金、首付、贷款部分)原则上应退还,但可能扣除合理费用(如已产生的备案费、担保费等)。若开发商无过错,可能要求购房者承担部分损失(如资金占用利息),但需结合公平原则判断。若协商不成,法定代理人可提起诉讼,主张解除合同并退还房款。法院可能重点审查:
患者是否确因疾病丧失履行能力(需提供医疗证明、法院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判决书);合同履行是否存在障碍(如无法办理贷款、过户);双方过错程度(患者无过错时,倾向于支持解除)。宣告程序:必须经法院判决确认“无民事行为能力”,仅医院诊断不直接产生法律效力。法定代理人权限:法定代理人需以被监护人名义行使权利,处理退房事宜需证明其为合法监护人(如亲属关系证明、法院指定文件)。合同条款:若购房合同中约定了“购房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处理方式(如宽限期、单方解除权),需优先按约定执行。购房者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后,其法定代理人可通过协商或诉讼主张退房,核心在于证明“履行不能”或“情势变更”。法院通常会基于公平原则,支持退还已付房款(扣除合理成本),但具体需结合疾病严重程度、合同履行进度及双方过错综合判断。建议尽快通过法定程序宣告无民事行为能力,并委托律师处理协商或诉讼事宜。
- 上一篇:第1454章 尽快让所有人知道
- 下一篇:税务部门公布6起加油站偷税案件查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