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塑造供应链管理新格局?PolyU黎基雄教授这样解读

发布时间:2025-09-29 20:00  浏览量:1

近日,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学务统筹)、物流及航运学系主任、航运研究中心主任、航运及物流讲座教授黎基雄教授在文汇报上发表最新研究《生成式AI塑造供应链管理新格局》,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理大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学务统筹)、物流及航运学系系主任、航运研究中心主任、航运及物流讲座教授黎基雄教授 ©PolyU

供应链管理传统上依靠结构化数据和预设规则进行流程自动化,例如订单预测、库存管理、物流调度等。随着生成式AI问世,供应链专业人员可透过语言对话即时获取决策建议、协调部门沟通及优化资源配置,让整个流程更灵活,以应对全球供应链日益复杂的挑战。

生成式AI(如ChatGPT、DeepSeek、Perplexity)能帮助企业提升三个重点优化运作流程、强化可持续发展(如追踪碳排及资源效率)、加强跨部门及跨供应商的协作。许多国际企业如亚马逊、特斯拉、联合利华及宜家,已利用AI技术,推进物流预测、生产协调,并落实ESG监察与绿色决策。

图片©千库网

香港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探讨了ChatGPT在本地及全球供应链上的应用潜力,并揭示了这一人工智能工具能否成功推动行业升级,其关键除了技术配合度外,还取决于员工心理,包括信任、满意度及对新科技的焦虑感

研究指出,技术配合度虽然重要,但员工心理是成败关键。除非员工亲身感受到ChatGPT实用并能配合日常工作(即所谓的“任务-科技配合度”),否则即使技术先进,推动成效亦有限。这项研究访问了382位来自物流、采购、生产及策略管理的专业人士,他们表示当ChatGPT功能强、实用,满意度和信任感随之提升;但若他们对于AI工具有疑虑或焦虑感重,即使AI工具表现良好,最终采纳意愿也明显下降。信任ChatGPT的确能改善用户评价,但满意度才是推动真正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技术焦虑感则会削弱信任和满意度对推广AI的正面作用。这不单存在于制造与物流业,对服务型企业同样适用。

图片©千库网

黎基雄教授表示,企业推行生成式AI时,必须紧贴部门实际需求,将AI应用场景与日常任务紧密结合(例如自动化物流配对,及时监察库存),同时应着重优化员工体验,如提供充足培训、透明沟通及即时技术支援,让前线人员对AI工具有更高满意度。企业应该制定人性化的变革管理策略,如营造安全试错环境和鼓励部门沟通,减少员工对AI取代传统工作的焦虑。此外,特区政府及行业协会可制定针对不同行业和场景的AI技术配合度指引,帮助企业辩识AI投资重点,提升技术落地率,大力推进职场数智素养与科技使用的普及资助计划,例如公私营合作开办生成式AI培训证书课程,提升前线及中高层的实践应用能力。

图片©文匯报

政府及行业也需推动AI伦理、透明度和员工心理健康的规管,如鼓励大型企业设置AI员工意见反馈机制,定期进行科技焦虑审视。随着生成式AI进入供应链核心,企业和管理层不仅要追逐技术潮流,也必须重视员工工作体验与心理需求。只有同时兼顾技术适配性与人本管理,才能在数智化转型路上突围,实现效率、可持续和人机协作的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