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金饰消费!香港人戴在身上的“黄金信仰”?

发布时间:2025-09-29 01:41  浏览量:1

2025年9月,香港红磡鹤园东街的打金工场凌晨出事了。

10个没蒙面、没带家伙的男人,大摇大摆走进富恒工业大厦,搬走60多公斤金粉金粒,总值5900万港元。

值班工人一开始以为是老板找的人取货,等反应过来是抢劫,对方早用铁链锁门、拿走监控跑了。

更戏剧性的是,十天不到,近20个嫌犯里14人落网,黄金全追回,主谋徐某跟工场负责人本是生意伙伴,就因为生意纠纷闹到抢黄金。

这事儿乍一听像电影剧本,可翻香港历史,黄金劫案压根不新鲜。

1991年启德机场装甲运钞车被劫1.6亿港元黄金,2000年谢瑞麟珠宝劫案2亿黄金至今没破,2024年落马洲运金车又被抢。

为啥总盯着黄金?您看国际金价,2022年底才1824美元/盎司,2025年直接飙到3700美元,翻了倍的价格,搁谁眼里都是块肥肉。

要说香港黄金圈的传奇,李兆基算一个。

1948年,20岁的他揣着1000港元来香港,他爹本就是开金铺的,李兆基6岁当学徒,12岁就会鉴别黄金,15岁当掌柜。

那时候内地资金涌进香港,中环皇后大道金铺从不到100家涨到200多家,黄金价格从200港元/两涨到700港元/两。

李兆基靠炒金赚了第一桶金,1958年才转行房地产,后来成了地产“四大天王”。

他后来在复旦演讲时说:“得有第一桶金,以钱揾钱。

这话搁现在看,全是黄金堆出来的经验。

跟李兆基同期的郑裕彤更绝,1946年他带24两黄金和两万现金来香港开周大福分行,没家世背景,全靠自己从伙计干到掌柜,还娶了老板女儿。

上世纪50年代,他干了两件大事:一是把传统金铺改成“资产共有、风险共担”的有限公司,二是首创“9999金”,直接成了香港金饰标准。

现在周大福7000多家门店,周生生、六福珠宝都赶不上。

还有个林世荣,1955年出生,幼年卖香蕉,22岁来香港当金铺学徒。

2001年,他用380公斤黄金、6200枚钻石造了个“黄金厕所”,拿了吉尼斯纪录,品牌“金至尊”一炮打响。

可惜他53岁就去世了,不像李兆基活到97岁,郑裕彤活到91岁,这黄金堆出来的人生,长短都不一样。

香港人对黄金的爱,是刻在骨子里的。

2022年数据显示,香港人均珠宝消费693美元,大陆才82美元;2024年人均金饰需求5.12克,全球第一,阿联酋都差0.05克。

电视剧《繁花》里玲子喊“黄货压邪”,放香港一点不夸张。

婚俗里更离谱,今年4月王祖蓝妹妹出嫁,脖子挂巨型金猪牌,手上戴四对龙凤手镯,配金超5公斤;2023年马国明订婚,现场金猪链、龙凤镯、金碗茶壶摆满一桌。

香港电影里黄金更是常客,《喋血街头》三兄弟为一箱黄金反目,《黑社会》里“爱兄弟还是爱黄金”到现在都是热梗。

为啥香港人这么迷黄金?一方面政策宽松,没增值税和关税,买金比内地便宜10%;另一方面产品够硬核,内地普遍是“999金”,香港是“9999金”。

现在香港黄金玩得更花,跟《黑神话:悟空》联名,出黄金方便面、麻将,甚至黄金虾饺,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不镀金的。

香港对黄金的野心,可不只停留在戴在身上。

2024年10月,特区政府说要建国际黄金交易市场,12月金银业贸易场改成香港黄金交易所。

2025年施政报告更狠,计划三年内让黄金储备超2000吨,还要开发代币化黄金产品。

为啥突然发力?现在全球黄金定价权主要在伦敦和纽约,可中国黄金产量连续18年世界第一,话语权却跟不上。

香港想当“全球黄金交易中心”,既是想抢话语权,也是巩固金融中心地位。

毕竟上世纪70、80年代,香港可是全球第三大黄金交易中心,现在被新加坡、上海分流,多少有点不甘心。

从打金工场劫案到黄金厕所,再到交易中心的野心,香港跟黄金的故事,远不止是财富那么简单。

当伦敦金市开始试点数字黄金,香港这场“黄金崇拜”,怕是要从街头巷尾的金饰,一路杀到全球金融的牌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