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蛇缠腰”不只是皮肤病 或加重心脑血管风险
发布时间:2025-09-30 09:06 浏览量:1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29日电(张煜欢)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心血管健康话题备受关注。近日,“带疱伤心,主动联防”科普活动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举办,来自心内科、皮肤科、社区的多位专家展开生动科普,为人们揭示出潜伏在心血管患者身边的健康风险,并发出提醒:心血管健康管理,不能只盯着“三高”,还要警惕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带来的“共病叠加”风险。
图为专家合影。受访者供图
“气温降低会导致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让原本稳定的病情变得不稳定。尤其需要提醒中老年人群体——不少人有早锻炼习惯,但清晨温度偏低,从温暖室内突然到寒冷室外,血管难以适应这种骤变,很容易引发心脏不适,甚至诱发严重问题。”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黄进宇科普道。
在关注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问题的同时,一种钻心的疼痛——俗称“蛇缠腰”的带状疱疹,也正悄悄盯上了免疫力下降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群。
黄进宇强调:“近年来我们明显观察到,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中,不少人本身就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而在这类基础病的影响下,他们在这一年龄阶段更容易遭遇流感、带状疱疹等病毒性感染。这两类健康问题叠加,往往会给身体带来更复杂的负担。”
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合并带状疱疹的风险要比普通人群要高39%。此外,带状疱疹患者短期内心梗风险增加68%,脑出血和中风风险增加78%。
为何心血管疾病患者易受带状疱疹“盯上”?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卜璋于科普道:“心脑血管疾病本身是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此外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炎症疾病会导致免疫力低下,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导致带状疱疹发病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入秋以后,从我们中心的门诊情况来看,心血管疾病、带状疱疹等相关疾病的就诊人数有明显增多。部分带状疱疹患者由于没有及时就医,出现持续数周的剧烈神经痛,甚至影响到睡眠和日常生活。”采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金扬现介绍了社区的相关情况。
“人一生患带状疱疹的概率约为三分之一,对于50岁以上,尤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慢病的中老年人来说,这一风险更高。”卜璋于解释道,带状疱疹的核心威胁是剧烈的神经痛,常被形容为“烧灼、刀割、电击般”的痛感。
面对带状疱疹的侵犯,被动治疗不如主动预防。“慢病患者在管好基础疾病的同时,更要主动预防病毒感染,不能让带状疱疹在已经受伤的心脏上‘再捅一刀’。”黄进宇强调。
那么,如何主动出击做好预防?“最有效的武器就是接种疫苗。”卜璋于表示,“大家在做好慢病管理、调节生活节奏的基础上,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为自己的免疫系统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社区是健康防线最前线的“守门人”,它贴近生活、触手可及,默默守护着每一位居民朋友的日常健康,更是慢病防控和长期康复的核心阵地。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家门口的社区服务中心早已成为了守护心健康的“关键一公里”。杭州市上城区采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耕社区心脏康复领域,探索形成了“采荷心脏康复模式”。
对于社区的居民朋友,要如何有效防范这种“1+1>2”的叠加伤害?金扬现提醒:“对中老年朋友来说,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很多老人担心自己有慢性病不能打疫苗,其实这是个误区。只要病情稳定,就不是接种的禁忌。我们建议可以在秋冬季备好‘健康三件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给自己的健康上一道‘保险’。”
目前采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正在探索“慢病+感染性疾病”协同模式,守好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全科医生在建立健康档案时,着眼于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的风险监测,同时增加了感染性疾病风险评估模块,做到慢病管理和感染性疾病管理同时进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