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与人工智能如何“双向奔赴”?这场“初心讲堂”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30 17:25 浏览量:2
“先行者首先是先进者,要主动用人工智能思维去解决问题。”今天,第123期“初心讲堂”在中共四大纪念馆举行。上海创智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丁晓东,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伟峰,普陀区宜川路街道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恽梅以“三人谈”形式,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等分享交流。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作为教育部和上海市开展部市合作、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上海创智学院承担着培养人工智能领军人才的使命。丁晓东介绍,上海创智学院与国内31所高校共建,招收对象均为博士生,一些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4岁,很多导师是90后。成立一年来,学院已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签约50余家头部及独角兽企业,孵化10家师生创业企业,为师生搭建“从研究到创业”的全链条支持平台,发布的7项AI创新成果涵盖认知智能、情境智能、具身智能、AI基础设施等科研方向和探索前沿。
瑞金二路街道坐落在“梧桐区”,繁华之下,这片融汇了“文艺范、烟火气、时尚风”的区域也面临诸多治理挑战:老旧小区比例高、房屋性质复杂、人口结构多元、商业治理压力大、社会治安要求高……任伟峰介绍,就拿引领性的商业模式“日咖夜酒”来说,辖区集聚了大大小小120多家酒吧,但在2023年夏天,街道单月收到和噪声相关的投诉达327件,110接警中40%涉及酒吧扰民。通过党建引领整合商户、居民、职能部门力量,形成“共治共栖”的治理格局。在2024年夏季的“夜经济”旺季,相关警情和投诉量较年初下降超50%,酒吧营业额逆势增长15%。究其原因,是从“精细化”到“人本化”:深化治理的温度与韧性。精细化治理不仅重视硬件设施、流程标准和事件处置的效率,更深入地关注“人”的感受和社会的韧性。而从“数字化”到“数智化”,也提升决策的前瞻性与普惠性。依托“一网统管”,街道不断挖掘数据的价值,从“事件驱动”转向“预测预警”。同时,激发治理的内生动力,动员驻区单位、白领、居民深入、有效参与,从“多元参与”到“协同共创”。
建于2002年至2006年的中远两湾城,是内环内最大的商品房小区。对基层党组织来说,守正创新,就是从解决“老百姓身边的难”开始。2020年秋苏州河启动贯通,中远两湾城段就占据了关键的1690米。恽梅说,党建引领下,居民区党总支借贯通之机,与居民深度交流、积极沟通,解决了基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这不仅提升了贯通的支持率,更加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电梯换新等做法还为其他社区借鉴。中远两湾城拥有96栋楼、5万居民,居民区党组织创新性提出《关于打通老旧电梯更新堵点的法治观察建议》,在此基础上,《普陀区既有住宅更换电梯软法指引》诞生,成为上海高龄电梯更新的“宝典”。目前中远两湾城206部电梯,已经推进更换200部,投入使用178部。
作为这场“三人谈”的主持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秦畅认为,三位代表尽管领域不同,但他们的交流都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党建引领下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的实践路径。特别是上海创智学院的建成运营,将以数据赋能为基层治理带来新思路。而大型居民区、特色街区的各类数据,也将为上海创智学院带来更多有效的数据积累,帮助人工智能“成长”,让基层治理与人工智能“双向奔赴”。
“初心讲堂”是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作为指导单位,依托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为核心阵地,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利用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学思践悟新思想的实践资源作为生动教材的党员教育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