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常使民无知可欲,使夫知者勿为也
发布时间:2025-09-30 19:59 浏览量:1
第十四课 尚 贤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物,使民少为盗。不见可如,使民心不散。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可欲,使夫知者勿为也。无不为,则无不治。
“常使民无知可欲”,常使人们去掉那些达不到的欲望。人道教育人要有野心,大胆追求大富大贵,但是真正能追求到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沦为炮灰了。怀抱着无法实现的欲望只能让人痛苦,而且会忽视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生活在和平的国家,每日三餐都能吃饱,随意使用干净的水源,有房子住,有正经工作,赚的钱足以维持生活,甚至偶尔还能有一些奢侈的享受,这已经是世界上很多人都无法得到的。能意识到这些,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幸福。过高的欲求只有害处,必须抛弃。
“使夫知者勿为也”,使无知的人,也不要去做。有的人本来没有那么多欲望,就不要给他增加欲望。比如小孩,刚生下来什么都不懂,但是大人对他有期待,给他灌输功成名就的想法,他就把这些当成自己的目标,结果无法实现的时候就想不开了。如果他一开始没有那么高的欲望,那么也能顺利接受做一个普通人;但是如果有了很高的欲望,实现不了只能当普通人,那他是很难接受的,甚至丧失生活的热情。而且欲望太强容易紧张,难以放松心态,更难做好事。(水穷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