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妇女被要求本人到场取钱时死亡,折射服务意识淡薄
发布时间:2025-05-15 22:08 浏览量:8
忧虑变成了现实!银行这次真的惹了祸。要求重病患者必须本人到场才能取款致病人当场死在了营业大厅,这事在哪里都是犯众怒的,这回株洲农行田心支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被千夫所指。
5月14日,有网友发布网络视频称,其姑妈被家人用轮椅抬着来到中国农业银行湖南株洲田心支行取钱,准备用于看病。在办理取钱手续过程中,姑妈不幸去世。
视频信息显示,发布视频者为死者侄女。其姑妈多年疾病缠身,事发之前因偏瘫摔断腿在当地医院住院,5月14日姑妈想去其他医院继续治疗,就安排女儿带着两人的身份证去银行取钱,准备将一笔5万元的定期存款取出用于治疗。但被田心农行告知必须本人到场才行,否则无法办理。在家属明确告知工作人员其母亲重病缠身无法亲自到场的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依然坚持必须本人亲自到现场才能办理。
事实上,面对这种特殊情况,银行本可以提供上门办理的服务,但工作人员却始终没有提及,也未主动提供。
最终无奈之下,其表妹和表妹夫只能冒险用轮椅将重病的姑妈推到银行大厅办理业务,取款手续从下午四点一直办理到了五点多银行下班也没有办理好,最后扛不住的病人直接死在了银行大厅里。
此事件在网上发酵引发关注,网友们群情激奋一致指责银行工作人员办事刻板,缺乏服务意识,导致重病患者死在银行,银行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目前涉事银行并未对此事作出回应,情绪激动的家属们聚集在银行门口讨要说法。
究竟如何处理储户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场办理业务的问题,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近些年因为类似情况也闹出过不少纠纷,大众一直将矛头指向作为服务方的银行,指责银行工作人员办理业务恪守成规,没有服务意识,不懂得灵活变通,甚至是故意刁难。
该事件暴露出更深层的制度伦理困境:当财产安全与生命权发生冲突时,孰轻孰重?《商业银行法》规定"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但当取款自由需要以生命为代价时,制度是否应该让渡?从医学角度看,移动危重病人本就存在巨大风险,银行在明知客户健康状况的情况下仍坚持现场办理,实质上是将财产权凌驾于生命权之上。
这起悲剧犹如一记警钟,敲醒了沉睡的服务意识。金融服务不应成为冰冷的程序迷宫,而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通道。期待银行业以此为契机,建立特殊客户应急响应机制,在制度刚性中注入人性温度,让每项服务都经得起生命的考量。毕竟,当金融服务失去人性的光辉,再严密的制度也不过是束缚生命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