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雄激素越旺盛越好吗?医生提醒:60岁后,或将面临3大问题!

发布时间:2025-09-30 20:32  浏览量:1

本文177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爸年轻那会儿,胳膊一抡,两个麻袋都能提起来!”老张的儿子说起这事,满脸自豪。老张也确实是远近闻名的“硬汉”,壮年时不仅干活有劲,声音洪亮,走路都带风。年过六十,他依旧精力旺盛,对外总是一句:“我这雄激素水平啊,比小伙子都高!”

可没想到,最近一连串的问题找上了门:脱发严重、情绪起伏大、夜里总睡不好。到了医院一查,医生说:“你这不是好事,是雄激素紊乱了。”

很多人都以为,男性雄激素越旺盛越好,能抗衰老、提升性功能、增强肌肉。但真实情况却远比你想的复杂得多。

医生提醒,60岁以后,雄激素水平不降反升,反而可能带来三大健康隐患。

雄激素的“领头羊”是睾酮,它主要由睾丸分泌,负责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比如声音低沉、肌肉发达、胡须浓密,同时也关乎性功能、骨密度、情绪稳定等多个方面。

正常情况下,男性睾酮水平在25岁左右达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男性健康知识手册》指出,60岁男性的睾酮水平一般比年轻时降低约三分之一。

这是一种自然衰老过程。但如果某些人为了“保持男人味”,盲目使用含激素的保健品,或出现体内激素调节异常,导致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就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

1. 前列腺增生甚至癌变

雄激素对前列腺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医学研究显示,睾酮以及其活性代谢物双氢睾酮(DHT),会刺激前列腺组织增生。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指出,我国60岁以上男性中,超过一半存在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若雄激素水平长期偏高,前列腺组织可能持续被刺激,导致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甚至增加前列腺癌的风险。

医生强调,前列腺疾病并非“老年常见小毛病”,而是需要长期监控和干预的重要问题。

2. 心血管风险上升

雄激素与心血管的关系并非单向“利好”。

适量的睾酮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调节血脂,但当雄激素水平过高时,会促进红细胞生成、加重血液黏稠度,从而增加血压升高、血栓形成、中风等风险。

《中华男科学杂志》刊文指出,雄激素替代治疗需严格评估心血管基础疾病,否则易“帮倒忙”。尤其是本身就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老年男性,更需谨慎。

3. 情绪障碍与睡眠紊乱

你没看错,雄激素太多,也会影响情绪。

研究发现,睾酮水平偏高的人群中,焦虑、易怒、情绪波动明显加剧,还可能出现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

这与雄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其作用虽能短期提升活力,但一旦超过生理阈值,就会打破神经递质的平衡,让人变得“躁而不稳”。

有些老人本想通过保健品“提神”,结果反而变得心烦气躁、夜不能寐,实属得不偿失。

当然,我们并非说雄激素越低越好。睾酮不足同样会带来困扰,比如性欲下降、骨量流失、肌肉无力,甚至增加代谢综合征风险。

但关键在于,雄激素水平应该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不能大起大落,更不能盲目干预。

医生建议,60岁以上男性应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血清睾酮浓度。如果确实存在雄激素缺乏症(LOH),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替代治疗,而非自行服用激素类产品。

保持健康的雄激素水平,其实离不开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是维持睾酮分泌的基础。适量运动:力量训练、快走、有氧运动等都能刺激体内自然分泌雄激素。均衡饮食:摄入足够蛋白质、锌、维生素D,有助于睾酮合成。情绪管理:长期压力会抑制睾酮分泌,保持心情愉快也很重要。定期体检:一旦发现激素水平异常,及时就医,不走极端。

医生提醒,真正的“男人味”,不是激素爆表,而是内分泌平衡、身心健康的体现。

老张后来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停用了激素类保健品,调整了作息和饮食。两个月后,睡眠改善了,情绪也稳定了不少。他笑着说:“我现在是真正的‘硬汉’,不是靠激素撑场面。”

身体是一座精密的仪器,激素是调节它的齿轮,一旦失衡,后果不堪设想。60岁之后,别一味追求“雄风不倒”,科学维护雄激素水平,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健委:《男性健康知识手册》
[2] 《中华男科学杂志》,2024年第2期
[3]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前列腺增生临床管理指南》202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