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不要在错误的环境里证明自己

发布时间:2025-09-28 23:57  浏览量:1

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说,“人是活着的,但不是建设性地活着,他们活着,但他们是需要被驯服的野蛮人。”

他主张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是没有自我的,必须经过塑造,才能成其为人。

这种观点认为,发展,是社会必须为儿童做的事情。

这有点弱化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等同于等待被编程的机器。

而皮亚杰和海因茨·沃纳等其他一些开创性的心理学家则提出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发展是件完全不同的事情。这是一个更有建设性和更加人性化的问题。

在他们看来,发展不是社会对儿童所做的事情,而是儿童在社会的支持和滋养下主动做的事情。

这个观点就更具人性化、更有温度一些。

在《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一书中,作者爱德华·L.德西和理查德·弗拉斯特也基于“人类是有机体而不是机制”的假设,从人本主义视角出发,对人类内在的动机进行研究,并加以阐述。

他们认为,人是在主动与他们身边的世界交互的过程中,通过有机整合而发展的。整合,是发展的核心特征。

这一观点涵盖这样两个分支观点:

1)人们天生具有主动性,并且往往通过对环境的作用来产生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2)生命本身隐含着一种朝着更加复杂和更有组织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人类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机体不断地完善和提升他们对自己和身边世界的内在意识,以取得更大的一致性。

他们的实验表明,内在动机是主导,由内在动机驱动的绩效,往往优于由外部动机所控制而驱动的绩效。

内在动机与外部动机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但外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支持和肯定人们感知到的自主与胜任的社会环境会增强内在动机;而削弱人们感知到的自主与胜任的社会环境会破坏内在动机。”

读到这个观点时,我有点能解释自己之前在职场里前后心态的变化了。

前不久,我刚从一家单位离职。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

做出这个决定,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开始,我对自己信心满满,对那份工作也抱着很多期许,可以说干劲十足。到手的事情,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我感觉自己在工作的时候,心里是喜欢那份工作的。我一向认为,内在喜欢,就有动力,就可以做得更好。

然而好景不长,几个月之后,我在职场的路有点难走,我感受到一些莫名的恶意,虽然自己也经常会从自身去反思,是不是自己过于敏感,有些事情还是变得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我本身不是一个合群的人,也不擅长去处理人际中的冲突。况且自知在有背景的人面前,自己的反抗微乎其微。想争取什么,也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久而久之,内心对于工作的热情减退,感觉自己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只是在重复并执行任务而已。有好几次,感觉心口堵得慌,还伴随着轻微的疼痛。

察觉到自己在做一些消耗自己的事情,在感受到自己前后心态的变化后,我开始在内心做决定了:要么忍,要么走。

最后,我选择了果断放弃那份工作,转而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干脆自由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这个经历中,原本是由内部动机为主导的,后来因外部因素的影响,对内部的动机造成了一些冲击,于是感觉心力受损,内部动机减弱。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却容易被我们错误归因。很多时候,我们会以为是自己不够强大,不够坚定,不够成熟,不够理智,我们大概率会向内归因,却往往忽视了——外部因素,也会像“病毒”一样,慢慢侵蚀和瓦解内在程序。

如果一台计算机,一直遭受病毒的攻击,系统也会崩溃的。

这就需要清醒的有意识地去觉察。一旦某个环境、某种磁场让你感觉不适,马上做出调整,但不要完全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们首先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有自己经营事业及人生的态度。如果你自身踏实本分,与人为善,只想把事情做好,在工作中获得应有的一份报酬,却无端遭受恶意,说明那个环境本身的磁场和你内在的能量,并不十分匹配。

既然改变不了环境和需要去面对的人与事,及时止损,也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如果你明显地感觉到,某种环境非但不会滋养人,还会损害内在动机,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让你时常感受到挫败,缺乏动力,就需要考虑去留了。毕竟,人不需要在错误的环境里证明自己。

不管遭遇了什么,作为一个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永远有自主选择和改变的权利,大不了就是损失点什么,却不用违心地活着,也是值得的。

我时常觉得人生好短暂,所有消耗生命的事物都是浪费精力和时间。人应该多去发现和感受美好,去做真正能够滋养生命的事情,去尽可能发挥内在动机,受内驱力去做事,尽可能活得自由一些,对自己的人生,多一些自主掌控感。即便我们生而带着枷锁,也要尽最大努力去破圈。不要麻木,不要裹足不前,不要被动停滞,消耗自己的能量和福报。

以上是在读《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这本书时总结并想到的,与大家共勉吧~

文/素履

图片来源于头条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