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坤 | 答好时代命题:哲学让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世界

发布时间:2025-10-01 05:20  浏览量:1

陶华坤 ▏答好时代命题:哲学让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世界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哲学是以批判、思考、探究和反省有关生活、知识以及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目的在于使自己更有智慧、会自我反思,成为更好的人,过更好生活。哲学教给我们什么?教我们如何思考;教我们热爱智慧;教我们发现真理;教我们去体验生命。

一、哲学在回应时代命题中的理性价值

哲学作为人类理性思维的核心载体,始终以其对根本性问题的探究为时代发展提供思想资源。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理性的揭示,还是中国哲学对系统思维的强调,均展现了哲学通过理性工具解构复杂现实、回应时代挑战的能力。在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背景下,哲学的理性内核成为人类应对全球性危机、构建文明新秩序的重要依托。

1.哲学理性思维与时代命题的内在关联。

哲学作为“爱智慧”的精神活动,始终以理性为核心驱动力,试图通过系统性思考解答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在历史进程中,理性不仅成为历史哲学的本质规定,更推动哲学将时代发展纳入研究对象,形成对社会变革的深刻洞察。当前,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哲学的理性思维为人类应对全球性挑战、破解发展难题提供重要思想工具,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对复杂现实的系统性解构、动态平衡的方法论指引,以及实践导向的问题解决路径中。真正的哲学,在于帮你看清世界的本质,世界性和时代性的哲学视野,引发当代中国哲学对“哲学”的重新理解。

2.哲学“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的“大学问”。

哲学研究的是人生在世的“大问题”;哲学构建的是范畴文明的“大逻辑”;哲学提供的是睿智通达的“大智慧”;哲学传承的是启迪思想的“大手笔”。哲学问题总是人生在世的大问题。求索天、地、人的人与自然之辨,探寻你、我、他的人与社会之辨,反省知、情、意的人与自我之辨,追究真、善、美的人与生活之辨,构成了哲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真理观、价值观、自由观。这些“大问题”引导人们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涵养自己、教化自己,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从而“觉解”人生意义、提升人生境界,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

3.坚守和推进有学理性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建设有学理性的当代中国哲学,决不是超然于人类生活之外的“玄思”和“遐想”,而是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之中,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追求真善美的历史活动之中。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是当代中国哲学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也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根本指向。哲学所构建的是引导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大学问,是使人成为人的大智慧。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以时代性的内容、民族性的形式和个体性的风格,坚守和推进有学理性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矢志不渝地追求和传播真善美,这就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哲学道路。

二、哲学的思想解放最突出地表现为重新理解哲学

何谓哲学?哲学何为?这不只是每个接触哲学的人都渴望回答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也是每位哲学家都苦苦求索而又莫衷一是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1.哲学能让你变得更加理性?

哲学,关于智慧、本质和真理的学科,其核心在于通过批判性思考、逻辑推理和深入反思来探索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的存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观点、价值观和信念,从而培养起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知能力。培养批判性思考:哲学鼓励人们质疑已有的观念和理论,不仅仅接受表面的、直观的认识,而是深入挖掘背后的逻辑和证据。通过这种持续的质疑和反思,人们逐渐学会如何更全面地分析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增强逻辑推理能力:哲学常常涉及复杂的逻辑论证和推理,要求学者严谨地构建和评估论点。深化对世界的理解:哲学不仅关注具体的现实问题,还深入探索人类的本质、道德、宇宙等宏大主题。这种深入的思考使得人们能够从更高的层面理解世界。

2.对哲学追问:究竟怎样理解我们所研究的哲学?

对哲学的追问,具有两个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当代世界的哲学思潮。怎样理解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怎样理解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怎样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时代主题的关系?怎样理解哲学与常识、宗教、艺术和科学等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基本方式的关系?怎样理解古今中外哲学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正是在这样的顽强的追问中,日益强烈地凸显如何在学理性上追问哲学?哲学是科学的逻辑还是思的事情?哲学是语言分析还是澄清思想?哲学是现象学还是解释学?哲学是文化批判还是文化对话?哲学是真理的追求还是合法的偏见?

3.哲学关注什么问题?

钱穆说哲学关注两个问题:什么是世界?什么是人生?哲学有个特点,就是非功利性。人生问题最根本的就是人生的意义,以及如何安顿自己的生命。这些问题中最为切要的是这样的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哲学的思考就是一方面关照现实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我们的生活总有一个指向。圣雄甘地说,欲要改变世界,首先改变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须成为我们希望改变的样子,就是说生活要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变得更加美好。于是我们就有了未来生活的图景,就会有一种希望,生活在希望之中,生活就有意义了,这就是哲学要思考的问题。

三、回答“四问”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命题

用哲学的眼光与时代和生活对话。罗素说:没有一点哲学,终身都会是偏见的囚徒。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研究。

学术研究要回应人民之问,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为人民代言、为人民发声,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关注人民诉求,准确了解和把握群众所需所盼,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的问题,确立学术研究课题,汇聚优秀研究团队集成攻关,产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学术成果,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在切身利益方面遇到的难题,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当代中国哲学,激活了三个方面的比较研究。

激活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试图在马、中、西的对话中,深化对哲学的理解;激活了对科学主义思潮与人本主义思潮的比较研究,试图在“两大思潮”的对话中推进对哲学的理解;激活了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试图在“两种文化”的对话中,反省对哲学的理解。哲学源于对时代的迫切问题的理论自觉。每个时代的人类都有自己的时代性的生存困境,都有自己的时代性的迫切问题。所谓时代精神,就是标志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人的生活世界的意义;所谓时代精神的精华,则是关于时代意义的社会自我意识,也就是对时代性的生活世界的意义的理论把握。

3.回答“四问”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命题。

回答中国之问,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原点;回答世界之问,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所系。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回答人民之问,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动力源泉。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升级,期盼更好教育、更稳定工作、更满意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提出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回答时代之问,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践沃土。问题是时代的呼声,回应变化着的世界,解答时代课题,从而实现哲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