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管了15年军装,退休登记发现多一套,第二天保卫科就封锁了仓库

发布时间:2025-10-03 09:00  浏览量:1

李国华管了15年后勤仓库的军装,退休前夕却发现多了一套崭新的作训服。

第二天,保卫科突然封锁了仓库。

那套看似普通的军装,暗藏玄机,牵扯出一场精心策划的渗透阴谋。

李国华才意识到,这多出的一套军装,竟是个足以震动军区的惊天秘密。

这个发现,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01

夕阳从仓库的铁窗斜射进来,地上洒满斑驳的光影,像一张巨大的网。

李国华擦了擦额头的汗,站在一排排整齐的货架前,盯着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军装。

15年了,这座军需仓库的每个角落,他闭着眼都能走得一清二楚。

58岁的他,再过三天就要脱下这身军绿色,开启退休生活。

作为仓库管理员,他的严谨和认真在后勤部是出了名的。

从枪支零件到士兵的毛巾,每件物资他都要亲自过目,绝不马虎。

出库时更是如此,经过他手的物资,从没出过半点差错。

这批新到的作训服,总共800套,是上周从军区服装厂运来的。

李国华亲自盯着卸货,核对了每个包装箱的封条和数量。

退休前,他得把所有库存清点一遍,确保账目和实物完全吻合。

只有这样,他才能放心地把仓库交给新来的小张。

他从货架最左边开始,一摞摞地数,动作慢而稳,像15年来每次清点一样。

每数完一组,就在清单上用蓝笔划掉编号,汗水顺着脸颊滑下来。

他用袖子擦了擦,继续埋头干活。

“一、二、三……九十八、九十九、一百!”

第一组货架清点完,数量一点不差。

李国华松了口气,拖着疲惫的腿走向下一组货架。

仓库里安静得只剩他翻动军装的沙沙声。

清点到第五组货架时,他突然停下,手指僵在半空。

他皱紧眉头,盯着清单上的数字,反复比对。

“不对劲啊……”他低声嘀咕,声音里透着疑惑。

这组货架应该有80套,可他数来数去,只有79套。

是不是数错了?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从头数,慢得像在拆炸弹。

“一、二、三……”每数一件,他都用手指按住确认。

结果还是79套,少了整整一套。

李国华的心跳加快,15年来,他连一颗扣子丢了都能立刻发现。

怎么会少一套军装?

他赶紧回想这批货入库的细节。

那天阴云密布,货车准时开到仓库门口。

司机老周和押运员小赵是部队的老熟人,靠得住。

他带着小张和两个搬运工老王、小孙,把密封的包装箱搬进仓库。

箱子都是原厂包装,封条完好,没有一点破损。

难道搬运时出了岔子?

可他亲手拆开每个箱子,逐件检查后才摆上货架。

李国华走到办公桌前,拿起总清单,对照每批次的编号和数量。

核对到最后几页时,他的手突然停住。

清单上写着,这批货应该是800套。

可他数过的几组,加上这79套,怎么都凑不够800。

他翻回前几页,发现自己记错了两组货架的数量。

于是他决定从头再数一遍,这次不仅数总数,还要核对每件军装的标签。

他花了整整三个小时,把800套军装一件件摊开检查。

当他写下最终数字时,整个人愣住了。

总数不是800套,而是801套!

多了一套!

他反复核对,甚至把可能重复的都标出来,确保没算错。

可结果还是801套,多出一套崭新的作训服。

这套军装混在其他衣服里,颜色、尺寸、款式一模一样。

李国华只觉得头晕目眩。

比丢一套更让他摸不着头脑的是,凭空多出一套,简直太离奇了。

仓库大门一直锁着,今天除了他,没人进来过。

这批军装从入库到清点,也只有他一个人经手。

难道有人偷偷塞了一套进来?

可谁会干这种事?为了啥?

他站在货架前,盯着那堆军装,心跳得像擂鼓。

这多出的一套,像个无声的幽灵,刺破了他15年的平静。

02

当天晚上,李国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那套多出来的军装像个谜,缠着他,挥之不去。

他脑子里一遍遍回放清点的画面,试图找出任何合理的解释。

会不会是服装厂打包时多装了一套?

可军工企业的流程严格得像铁板一块,封条也没问题。

要是厂里出错,也是大事,得赶紧上报。

或者,有战士上次领军装时多拿了一套,后来偷偷还回来了?

这想法更扯淡。

军装领取有严格的登记,谁敢多拿一套?

再说,谁会冒着被处分的风险,偷偷把军装塞回这批新货里?

他甚至想到最离谱的可能性:有人想整他?

可他15年来兢兢业业,仓库从没出过乱子,犯不着害他。

一套军装,能值几个钱?

李国华越想越乱,索性爬起来,打开台灯,记下所有可能的线索。

第二天清晨,他比平时早到一小时,顶着黑眼圈冲进仓库。

他没急着跟任何人说,想再确认一遍。

也许是昨晚太累,数错了。

他打开包装箱,把801套军装一件件摊在桌上。

他拿出手电筒,仔细检查每件衣服的标签、缝线、布料。

他甚至拿了把尺子,量了尺寸,想找出那套多余军装的破绽。

可检查下来,801套军装完全一样,都是同一批次、同一规格。

那套多出来的,完美地混在里面,毫无违和感。

李国华急得满头大汗,跑到档案柜前,翻出半年前的入库记录。

他记得那次有批物资因包装破损退回,怕跟这次的事有关。

可翻了半天,记录里没任何线索。

他又想起卸货那天,老周曾说货车后厢有点杂物,他没当回事。

会不会问题出在那?

他拨通老周的电话:“老周,上周送货那天,货厢有啥不对吗?”

老周愣了愣:“就停了一次,查轮胎,锁没开过。”

李国华挂了电话,心里的疑惑更大了。

他走到监控屏幕前,笨拙地操作鼠标,调出上周的录像。

画面里,他指挥老王和小孙卸货,小张在一旁帮忙。

一切正常,箱子从货车搬到仓库,封条完好。

他反复看了三遍,没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

可就在关掉屏幕时,他注意到货厢角落有个模糊的影子,像多出的包裹。

他揉了揉眼睛,怀疑是自己看花了。

仓库里,一台老风扇吱吱作响,像在笑他束手无策。

李国华长叹一口气,坐回办公桌前,盯着电话。

要不要给后勤部的王主任打过去?

王主任是他多年的老战友,为人正直,但对工作要求极高。

要是知道仓库出了这种怪事,估计得炸毛。

他拿起话筒,又放下,反复好几次。

他决定再等等,也许能自己找到答案。

就在这时,仓库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03

仓库大门被猛地推开,几个穿迷彩服的军人冲进来。

领头的是一位肩扛三杠两星的军官,眼神犀利得像刀。

“李国华同志?”军官的声音冷得让人发抖。

李国华心头一震,条件反射地立正:“我是李国华!”

他认出那是保卫科的制服,领头的军官他从没见过。

军官亮出证件:“我是保卫科的周建华,奉命封锁仓库,全面检查!”

李国华的心沉到谷底,脑子里一片空白。

保卫科亲自出动,还紧急封锁,这绝不是小事。

“周科长,出啥事了?”他努力稳住声音,可还是有点抖。

周建华没回答,挥手命令:“封锁仓库!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出!”

士兵们迅速拉起黄色警戒线,门上贴了红色封条。

一名士兵拿出一把新铁锁,把大门锁得死死的。

“李国华同志,带我们去你清点军装的地方。”周建华指向货架,语气不容商量。

李国华默默带路,心跳得像要炸开。

保卫科咋知道他发现了多余的军装?

他昨天才发现,今天早上才确认,除了他没人知道。

难道有人告密?

可这秘密只有他自己清楚。

到了货架前,周建华没急着检查,而是扫视四周。

他甚至蹲下来,查看地上有没有脚印或痕迹。

“李国华同志,详细说说你是咋发现多一套军装的。”周建华语气平静,但透着审视。

李国华把昨天和今天的清点过程讲了一遍。

他提到数错货架、发现801套、检查监控的经过,没漏任何细节。

周建华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偶尔问些细节。

比如入库时间、在场的人、监控的具体情况。

当李国华说到监控一切正常时,周建华的眼神闪了一下。

“你看了监控?”周建华追问。

“对,周科长,我看了好几遍,没啥异常。”李国华老实回答。

周建华没再问监控,转向那堆作训服。

他戴上白色手套,小心拿起一件军装,翻开领口检查标签。

“这批军装是哪个批次的?”他问。

李国华报出批次号:“JZ-2025-800。”

周建华点点头,又拿起几件,检查得飞快。

他的动作专业得像干了无数次。

最后,他从堆里抽出一件军装,看起来和其他的没啥区别。

“就是这件?”周建华举起军装,直勾勾盯着李国华。

李国华仔细看,虽然没做标记,但凭15年的经验,他能认出来:“对,周科长,就是这件。”

周建华把军装放在一张铺了白布的检查台上。

他掏出一台仪器,开始扫描军装,屏幕上跳出复杂的数据。

仪器发出轻微的蜂鸣声,周建华的脸色越来越沉。

“李国华同志,这件军装,不是我们服装厂产的。”周建华的声音像冰。

李国华瞪大眼睛,脑子嗡的一声。

不是服装厂的?

他亲自检查过,每件标签都一样,封条也没问题!

“周科长,不可能!我核对过,标签、批次全一样!”李国华急得声音都高了。

周建华指着屏幕,上面显示出细微的波形差异。

“标签能造假,封条也能仿。这件军装的布料、染料、缝线,和标准的有差别,只有仪器能测出来。”周建华的语气带着寒意。

李国华呆住了,感觉全身的血都凉了。

伪造?

这像电影里的间谍剧情。

一套普通军装,竟然藏着这么大的秘密。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撞上的,可能是场天大的阴谋。

04

周建华的话像炸雷,在李国华耳边炸响。

15年的专业经验,在这件假军装面前,显得那么无力。

他又气又急,恨不得立刻查清真相。

“周科长,这到底咋回事?谁干的,为啥?”李国华的声音有点抖。

周建华收起仪器,目光锁住他:“李国华同志,现在不是你问的时候,你得全力配合调查,把知道的全说出来。”

他转身对士兵下令:“把这批军装全搬出来,一件件查,重点看纤维和工艺!”

士兵们迅速行动,把作训服搬到检查台,用专业工具细细检测。

周建华转向李国华:“从这批军装入库到你发现多一套,这段时间,仓库有啥异常?”

李国华努力回忆每个细节。

他知道,现在得把所有线索拼起来,不只是为了查真相,也是为了证明自己。

“那批货是上周二下午送来的。”李国华开始说。

“天气阴沉,货车准时到,司机老周,押运员小赵,都是部队老同志。”

“卸货时有谁在?”周建华问。

“我、小张,还有搬运工老王和小孙,四个人一起搬,箱子封得好好的。”李国华答。

“入库后,是你摆放的?”

“对,我亲自拆箱,清点后按规格放好。”李国华点头。

“有没有外人进过仓库?”

“没有,仓库有严格的出入制度,我每天锁门前都检查门窗。”李国华肯定地说。

“监控呢?”周建华继续问。

“我看了,周科长,反复看了,没一点问题。”李国华强调。

周建华皱眉,沉默了一会儿,像在梳理信息。

如果监控没问题,外人没进来,这件假军装咋混进来的?

“有没有人特别关注这批军装?”周建华又问。

李国华想了想,摇头:“没有,这批货还没发,除了我们几个,没人会在意。”

他顿了顿,补充:“不过,上周四小张请假去医院,我一个人守了一天。”

“小张请假?”周建华眼神一紧,“多久?”

“就一天,周四。”李国华答。

“那天有啥特别的事?”

“没啥,我照常整理货架,打扫卫生,那批军装没再动。”李国华说。

“也就是说,从入库到你发现问题,只有你、小张和搬运工碰过这批货,小张还请了一天假?”周建华总结。

“对。”李国华点头。

周建华走到值班表前,翻了翻,又拿出一份人员调动记录。

“小张是啥时候调来的?”他突然问。

李国华一愣:“大概十个月前,从基层连队调来,说是培养后勤人才。”

“十个月……”周建华若有所思。

他没多说,走到检测军装的士兵旁,低声问进展。

李国华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感觉周建华好像在怀疑小张。

可小张是个踏实的小伙子,工作认真,咋会跟这种事扯上关系?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喊道:“周科长!重大发现!”

所有人扭头看过去。

士兵举着一件军装,脸色发白:“内衬夹层里,藏了个微型电子芯片!”

李国华和周建华的脸色同时变了。

芯片?

这已经不是假军装那么简单了。

这分明是场针对部队的渗透行动!

周建华快步过去,接过军装,在内衬一处隐蔽位置轻轻一按,摸到个米粒大的突起。

他用工具小心取出,果然是枚微型定位芯片。

周建华的眼神变得冷厉无比,猛地转向李国华。

那眼神,带着前所未有的怀疑。

李国华只觉得背脊发凉。

他突然明白,这套多出来的军装,可能根本不是“多余”。

它或许是个信号,或者一个故意留下的诱饵。

而他,一个快退休的老兵,无意中撞破了这个惊天秘密,也成了最危险的知情人。

05

周建华手里的芯片在仓库昏暗的灯光下,闪着让人毛骨悚然的微光。

李国华看着那双犀利的眼睛,心里既愤怒又无奈。

他为部队干了15年,到头来却成了怀疑对象。

“周科长,还有啥要我说的?”李国华强压情绪,声音有点抖。

周建华冷冷盯着他:“李国华同志,你15年的工作我们清楚,但这芯片不是小事,你得把知道的全交代。”

李国华攥紧拳头:“我以军人荣誉保证,我没干过任何对不起部队的事!”

他声音大了些:“我发现这军装,是出于责任心!要不是我清点,这芯片早发下去了!”

周建华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像要看穿他的心。

“周科长,你怀疑我?”李国华忍不住问,语气里满是苦涩。

周建华摇摇头:“现在不是怀疑谁的时候,这芯片说明,这批军装的入库绝不是意外。”

他指着那件军装:“这芯片能定位、传信息,混在还没发的军装里,目的是啥?”

李国华脑子里闪过一个可怕的想法。

如果这批军装发下去,穿上它的士兵进入军事区域,位置和行动全暴露了。

“周科长,要是没发现这芯片……”李国华不敢往下说。

“后果不堪设想。”周建华脸色更沉,“穿上这军装,部队的机密就全泄了。”

仓库里的空气像凝固了,所有人都感觉到了阴谋的可怕。

李国华的发现,可能救了一场大祸。

就在这时,仓库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通讯兵跑进来,向周建华敬礼:“报告科长!服装厂发现重大问题!”

周建华脸色一变:“啥情况?”

“生产线有未经授权的设备改装,疑似有人植入装置,厂区已封锁!”通讯兵急促报告。

周建华和李国华对视一眼,都明白事情远比想象的严重。

这不是单独的事件,而是个大阴谋的一部分。

“只是冰山一角。”周建华沉声说。

他转向通讯兵:“通知各部门,排查近期所有采购物资,启动最高警戒!”

通讯兵敬礼后跑出去。

周建华转回李国华:“你的发现可能救了大局,但现在得继续配合,尤其是小张的情况,详细说。”

李国华点头,他明白,保卫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他开始回忆小张调来后的表现、工作态度,还有任何可能的异常。

这个发现,注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而李国华知道,自己的退休生活,已经彻底没戏了。

仓库里的灯光昏暗,周建华手中的微型芯片在微光中闪着寒意,像一颗随时引爆的炸弹。

李国华站在原地,背脊发凉,心跳声在耳边轰鸣,仿佛要冲破胸膛。

他一个快退休的老兵,15年兢兢业业,竟在最后撞上这么大的阴谋。

周建华小心地将芯片装进密封袋,递给身边的技术士兵,低声吩咐:“立刻送去技术科,查信号来源和功能。”

士兵敬了个礼,脚步急促地跑出仓库,门外的警笛声隐约刺耳。

06

周建华转过身,目光如刀,直刺李国华:“李国华同志,你得跟我们去保卫部,协助调查。”

李国华愣住,喉咙像被堵住,声音有些抖:“周科长,去哪儿?为啥?”

“军区保卫部,有些事你得当面说清楚。”周建华的语气冷得像冰,毫无商量余地。

李国华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但他强压住慌乱,点头道:“好,我配合。”

他知道,这时候任何辩解都可能让情况更糟,军人本能让他选择服从。

周建华挥手,两名士兵上前,带着李国华走出仓库。

大门被重新锁上,红色封条在灯光下像血迹般刺眼。

李国华被带上一辆军用吉普车,车窗外,仓库渐渐远去,像个沉默的巨人。

他坐在后座,双手紧握,脑海里全是那套多出来的军装。

那件军装,像个突然冒出的幽灵,把他平静的退休生活彻底打碎。

吉普车开进军区保卫部,哨兵站得笔直,眼神冷峻如铁。

李国华被带进一间审讯室,里面只有一张铁桌、两把椅子和一台录音机。

周建华坐下,打开录音机,声音低沉:“从头说,入库那天的情况,一个细节都别漏。”

李国华深吸一口气,开始复述上周二的卸货过程。

他提到老周、小赵、老王、小孙,还有小张的每一个动作。

他特意说了货车后厢那个模糊的影子,像是多出的包裹。

周建华记下几笔,抬头问:“那个影子,你确定不是杂物?”

李国华皱眉,努力回忆:“画面模糊,但不像平时的工具箱,形状怪怪的。”

周建华没说话,低头写了几行字,又问:“小张那天有啥异常?”

李国华想了想:“他帮着搬箱子,挺卖力,就是老低头看手机。”

“看手机?啥内容?”周建华眼神一闪,追问。

“没看清,年轻人总刷手机,挺正常的。”李国华说,但心里开始犯嘀咕。

小张那天的眼神,确实有点躲闪,像藏着什么秘密。

审讯室里,录音机的红灯一闪一闪,像在催促真相浮出水面。

李国华突然想起,小张请假那天,仓库外那辆陌生货车。

他把这事说了出来:“周科长,那天有辆白色货车,司机说送错货,很快就走了。”

周建华眉头一紧:“货车啥样?司机长啥样?”

“普通厢式车,司机戴帽子,看不清脸,身形瘦高。”李国华努力回忆。

周建华冷哼:“你没上报?”

李国华低头,声音低了下去:“以为是小事,忙着清点就没管。”

周建华的笔停了一下,语气严厉:“这‘小事’,可能就是突破口。”

李国华心里一沉,后悔得像吞了块石头。

15年的谨慎,竟然在最后关头漏了这么个细节。

审讯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李国华把能想的都说了出来。

周建华合上笔记本,起身:“你先在这待着,有进展会通知你。”

门关上,审讯室里只剩李国华和录音机的红灯。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脑子里全是那套军装和芯片的影子。

他知道,自己已经被这场风暴彻底卷进去了。

07

第二天清晨,保卫部大楼外,天色灰蒙蒙的,空气里弥漫着湿冷的雾气。

李国华被带到一间会议室,里面坐着周建华和几个穿便装的人。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站起身,气场沉稳,自我介绍:“我是情报处的孙主任。”

李国华心头一紧,情报处都来了,这事比他想的还要严重。

孙主任开门见山:“李国华同志,你的发现阻止了一场重大泄密,但事情远没结束。”

李国华咽了口唾沫,声音有些干:“孙主任,芯片查出啥了?”

孙主任推了推眼镜:“这是境外军用定位芯片,能实时传输位置和环境音频,精度高到几米。”

李国华倒吸一口凉气:“音频?还能偷听我们的谈话?”

“对。”孙主任语气沉重,“如果这批军装发下去,部队的部署、计划,全会被监听。”

李国华脑子嗡的一声,像被重锤砸中,胸口闷得喘不过气。

他一个仓库管理员,竟然无意间挡住了这么大的阴谋。

周建华插话:“服装厂的调查有进展,生产线被动了手脚,有人故意植入芯片。”

他盯着李国华:“我们还查到,半年前,服装厂有个工人突然离职,背景有疑点。”

李国华皱眉:“跟我们仓库有啥关系?”

孙主任拿出一份文件:“那工人接触过你们仓库的入库清单,可能是内鬼的线人。”

李国华心跳加快,脑子里闪过小张请假那天的事。

“孙主任,小张那天请假,会不会跟这有关?”他忍不住问。

周建华冷笑:“小张?我们已经在查他了,他的调动有些蹊跷。”

李国华心里一震,小张才来十个月,平时老实得像个书生。

他会是内鬼?

孙主任摆手:“现在没证据,别乱猜,但小张的背景确实有些问题。”

他推过一份文件:“这是小张的调动记录,你看看,有啥不对。”

李国华接过文件,上面写着小张十个月前从基层连队调来。

他注意到,调动申请上有个签名,笔迹有点像老王。

“这个签名……好像是老王的。”李国华皱眉说。

老王是搬运工,干了快20年,平时老实得像头老黄牛。

周建华眼神一凛:“老王?那个搬运工?”

李国华点头:“对,他那天卸货也在场,干活挺卖力。”

孙主任和周建华对视一眼,气氛瞬间紧张得像绷紧的弦。

“李国华同志,老王最近有啥异常?”周建华追问,语气急切。

李国华回忆:“他最近老说缺钱,儿子要买房,压力大,偶尔还偷偷打电话。”

周建华立刻起身:“查老王!调他的通话记录和银行流水,马上!”

会议室里,便装人员开始忙碌,电话声和键盘声响成一片。

李国华坐在角落,心情复杂得像打翻了调料瓶。

老王跟他干了十几年,平时笑呵呵的,咋会跟这种事扯上关系?

孙主任拍拍他的肩:“你先休息,调查的事交给我们。”

李国华点点头,走出会议室,站在走廊上看着外面的雾。

他想起15年前,老王帮他搬第一批货时的憨笑,嘴里还哼着老歌。

现在,那张笑脸却成了个谜,让他心里堵得慌。

他攥紧拳头,暗暗发誓:不管真相多难看,他都要帮部队查清楚。

08

接下来的几天,李国华被安排在保卫部的一间小宿舍里,像被隔离了一样。

他不能离开,不能联系家人,手机也被暂时收走。

每天都有人来问话,从仓库的锁匙管理到老王的日常习惯,事无巨细。

李国华尽量配合,但心里越来越烦躁,觉得自己像个嫌疑人。

第六天傍晚,周建华再次找他,脸色比之前更严肃,眼神里透着疲惫。

“李国华同志,调查有进展了。”周建华开门见山,声音低沉。

李国华坐直身子,急切地问:“啥进展?老王还是小张?”

周建华拿出一份银行流水,推到他面前:“老王的账户,半年前多了笔60万的转账。”

李国华瞪大眼睛,脑子一片空白:“60万?他哪来的钱?”

“境外账户,转账后立刻销户。”周建华冷冷地说,“我们还在追来源。”

李国华脑子乱成一团,老王竟然收了这么多钱?

“他为啥干这事?”他忍不住问,声音里带着震惊。

周建华摇头:“可能是钱,也可能是被威胁,我们还在挖。”

他拿出一张模糊的照片:“这是那辆陌生货车的司机,监控截图。”

李国华盯着照片,那身影有点眼熟,但怎么也想不起在哪见过。

“再想想,这人你见过没?”周建华追问,语气急迫。

李国华皱眉,回忆了好一会儿,突然一拍桌子:“我想起来了!”

“上个月,仓库附近有个修路的工人,常在门口晃悠,戴着安全帽!”

周建华眼神一亮:“修路的?确定?”

“对,身形很像,瘦高,帽子压得很低!”李国华肯定地说。

周建华拿起对讲机:“查近三个月的施工记录,重点找外包工人!”

李国华看着周建华忙碌的背影,心里既激动又不安。

真相好像在一点点浮出水面,但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他想起老王最近总提儿子要结婚,缺钱买房,电话里老是叹气。

会不会有人拿这威胁他?

他把这想法告诉周建华,周建华点点头:“我们已经查了他儿子,情况复杂。”

当天晚上,李国华躺在宿舍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

他想起15年来,和老王一起搬货、聊天的日子。

老王每次干完活,总爱点根烟,笑呵呵地说:“老李,这仓库有你在,稳!”

现在,那句话像刀子一样扎心。

他翻了个身,暗暗祈祷:老王,你可别真干了对不起部队的事。

09

一周后,保卫部大楼的会议室里,李国华再次被叫来。

桌上堆满文件和照片,周建华和孙主任都在,气氛紧张但带点希望。

孙主任的脸色比之前轻松了些:“李国华同志,调查有重大突破了。”

李国华心跳加速,声音有些急:“查到啥了?是老王吗?”

孙主任点头:“老王招了,他被境外势力收买,收了60万。”

李国华喉咙发干,脑子像被冻住:“他……为啥干这事?”

“他儿子欠了高利贷,被人威胁。”周建华插话,“对方让他把假军装混进仓库。”

李国华愣住,老王为了儿子,竟然背叛了部队。

“芯片咋混进去的?”他问,声音低得像在自言自语。

孙主任拿出一份口供:“卸货时,老王趁乱把假军装塞进一个箱子。”

“他以为只是普通军装,没想到里面有芯片。”周建华补充。

李国华皱眉:“他不知道芯片的事?”

“不知道。”孙主任说,“对方只让他放军装,具体目的没告诉他。”

李国华松了口气,老王至少不是主谋,心里稍稍好受了些。

“那小张呢?”他问,想起小张那通慌张的电话。

周建华冷笑:“小张没事,但他的电话被监听,那通陌生电话是对方试探。”

李国华点点头,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小张总算没事。

他想起那辆货车:“那司机呢?修路的那个?”

孙主任拿出一张清晰照片:“他叫王海涛,境外组织的联络人。”

“我们在施工队里抓到了他,已经在审。”周建华说。

李国华看着照片,那个戴帽子的身影终于有了名字。

“服装厂那边呢?”他问,声音里带着急切。

“生产线的问题查清了。”孙主任说,“一个技术员被收买,改装了设备。”

“他把芯片植入军装内衬,伪装得几乎完美。”周建华补充。

李国华听完,感觉像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谍战片。

他一个仓库管理员,竟然撞破了这么大的阴谋。

“李国华同志,你的发现救了大局。”孙主任语气缓和,带着一丝赞赏。

“但这事还没完,境外组织还有其他线人,我们得继续挖。”周建华说。

李国华点头:“我明白,我会配合到底。”

他心里却五味杂陈,15年的老战友,竟成了内鬼。

会议结束后,孙主任拍拍他的肩:“你先回去,仓库暂时由小张管。”

李国华走出大楼,抬头看天,夕阳刺得他眼睛发酸。

他想起15年来,仓库里的点点滴滴,那些汗水和笑声。

现在,一切都变了味。

他攥紧拳头,暗暗发誓:为了部队,他得撑到真相大白。

10

两周后,军区保卫部又召集了一次会议。

李国华被带到一间小会议室,里面只有周建华和孙主任。

桌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份加密文件。

孙主任开门见山:“李国华同志,境外组织的网络已经挖出来了。”

李国华心头一震:“挖出来了?咋回事?”

周建华点开文件,屏幕上跳出一张复杂的组织图。

“王海涛招了,供出三个上线,都是境外间谍组织的骨干。”孙主任说。

“我们在边境抓了两个,另一个还在追捕。”周建华补充。

李国华瞪大眼睛:“那芯片的目的是啥?”

孙主任语气沉重:“他们计划通过军装芯片,监控我军在南部的行动。”

“南部有几次重要演习,位置和计划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周建华说。

李国华倒吸一口凉气,脑子里闪过那批军装发下去的画面。

如果没发现芯片,部队的机密就全完了。

“那老王呢?”他问,声音有些沙哑。

“老王被判刑了,七年。”周建华说,“但因为他主动交代,量刑从轻。”

李国华低头,翻开桌上的口供,老王的字迹歪歪扭扭,满是悔恨。

“他儿子呢?”他问,想起老王提起儿子时的无奈。

“他儿子被控制住了,高利贷的债已经清了。”孙主任说。

李国华叹了口气,老王糊涂啊,为了儿子毁了自己。

“服装厂的技术员呢?”他又问。

“也抓了,判了十年。”周建华说,“他收了钱,故意改装生产线。”

李国华点点头,心里五味杂陈。

这么大的阴谋,竟然从他清点的那套军装开始揭开。

孙主任拍拍他的肩:“李国华同志,你的发现是关键,军区要给你记功。”

李国华愣住:“记功?我就是干了本职工作。”

“你这本职工作,救了部队。”周建华难得露出一丝笑。

会议结束后,李国华被带到一个办公室,签了几份文件。

他拿到一封表彰信,上面写着“重大贡献”四个大字。

他攥着信,心里却没多少喜悦。

老王的背叛,像根刺扎在他心头。

他走出保卫部,外面阳光刺眼,空气里带着秋天的凉意。

他决定回仓库看看,那是他15年的战场。

11

第二天清晨,李国华回到仓库,熟悉的铁门和货架映入眼帘。

小张已经正式接手,见到他,笑着敬了个礼:“李叔,仓库我守好了!”

李国华笑了笑,拍拍小张的肩:“好好干,别让我失望。”

他走到那堆作训服前,伸手摸了摸,确认芯片都已清除。

仓库的灯光洒下来,像在诉说15年的故事。

他想起第一次接管仓库时,老王帮他搬货,笑着说:“老李,这地方有你在,稳如山!”

现在,那句话成了讽刺。

他走到办公桌前,看到自己用过的清单本,上面还有他的笔迹。

他翻开最后一页,801套的数字赫然在目。

他长叹一口气,把本子合上,交给小张。

“小子,这仓库以后靠你了。”他声音低沉,带着点不舍。

小张点头,眼神坚定:“李叔,我不会让你失望。”

李国华转身离开,关上大门,红色封条早已不见。

他站在仓库外,抬头看天,军旗在远处飘扬,鲜红如血。

真相大白,正义得到了伸张。

但他知道,这件事会是他一辈子忘不了的记忆。

他摸了摸胸前的勋章,转身走向军区的大门。

退休的生活,或许会迟到,但总会来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