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府为什么迟迟不推进宝玉和宝钗的婚事?
发布时间:2025-10-03 10:34 浏览量:1
文 晴子
黛玉进贾府投靠外婆不久,王夫人便把宝钗也留在了身边。
贾母接来黛玉,是不言而喻的,想亲自抚养女儿留下的唯一的孩子,同时也让宝黛之间从小厮混,有感情基础,到了适婚年龄,就水到渠成了。
王夫人把薛家留在身边,动机和贾母不说一模一样,也大差不差。作为嫂子,她对贾敏并不感冒,作为舅妈,天下的舅妈,哪有喜欢老公的外甥女(黛玉)多过自己的外甥女(宝钗)的?
于情于理,她心里肯定是更喜欢宝钗。
在宝玉未来妻子的人选上,荣国府一开始就存在拥黛和拥钗两大派系,并且是泾渭分明,双方都毫不含糊。
在这两大派系之下,下面的人也形成了巧妙的站队。王熙凤一直是坚定的拥黛派,李纨因为要讨好婆婆,一开始明里暗里都倾向于宝钗;探春要讨好嫡母,也是明里暗里都给宝钗放水,上赶着讨宝姐姐的欢心,对黛玉肉眼可见的冷淡。
但在前期,贾母以国公夫人的身份,她的意愿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连下人都心知肚明,宝玉的婚事,是属于林姑娘的,等两人一大,就完事了。
至于贾政贾琏这些贾府的男性,内心肯定是倾向于黛玉。黛玉是他们自己人,有血缘关系的;至于宝钗,如果不是因为她是王夫人的亲戚,谁知道她是谁?
可以说,一开始的局面,黛玉占绝对优势。
所以,王夫人怎么能不恨黛玉,不恨婆婆呢?
但是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她对婆婆、丈夫都至少要维持表面的尊重,不然就是失礼失德。让宝钗做宝玉的妻子这事,只能徐徐图之。
一边不断的说黛玉各种不好,一边润物无声的说宝钗各种好。这一点,薛家和王夫人,配合得简直绝了。
黛玉小性爱计较的名声,肯定是王夫人这边的人发起的,代表人物以袭人、周瑞家的为首。
不能不说,这造势能力简直绝了。在小说的前半段,黛玉的形象很不讨好,不仅书里贾府上下的很多人被骗了,认为林妹妹就是个小性的人,连书外的很多读者,尤其是年龄较小、涉世不深的读者也被骗了。
拥钗派开始占上风,得益于元春封妃。
王夫人本来是不具备和婆婆贾母斗法的资本的,在辈分来说,贾母是长辈,封建社会,儿媳怎么能冒犯婆婆;在身份上来说,贾母贵为国公夫人,王夫人只是个恭人。
但是女儿荣升妃子,给了她正面斗争的底气。薛家伺机而动,对宝玉的围猎也越来越明显,宝钗在大观园中的渗透,也越来越大胆,俨然当自己是个主子了。
这个时候,宝黛之间的感情却没有真正的明朗和成熟,黛玉对宝玉屡次猜疑,斗气,两人经常闹矛盾闹得阖府皆知,贾母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两个冤家,无异于在给王夫人和薛家递刀子啊。
拥钗的声音也越来越甚嚣尘上。
但是尽管王夫人已经拥有了女儿元春这个大杀器,仍然不敢轻举妄动。明明宝玉和宝钗都已经到了适婚年龄,也只能拖一天是一天。
黛玉先入府,和宝玉有更好的感情基础,一开始贾府众人就默认了她和宝玉是一对,要推翻众人的这种心理设定,很难。
另外,黛玉有钱。在她父亲去世前,曾经回了一趟扬州,历时近一年。
在她回去直到父亲病逝,安葬林如海的过程中,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林家人丁单薄,几代单传,到林黛玉这一代,已经没有关系很近的宗亲,她是名符其实的孤儿。
她父亲不是猝死,有足够的时间交待后事,肯定和贾府商议了如何安置黛玉,贾林两家,应该达成了某种默契,甚至是明面说好了的,遗产由黛玉带回贾府,但贾府要操办黛玉的婚事,木石前盟既是前世的缘分,也是今生的约定。所以王熙凤默认黛玉的婚嫁,是不需要贾府出钱的。
这笔钱到哪里去了?
林如海去世是一个很奇怪的节点,几乎是和元春封妃同时进行的。
封妃过后,紧接着,贾府就密锣紧鼓的筹建大观园了。
所以,很多读者认为,黛玉从扬州带回来的巨款,她的遗产和嫁妆,都被贾府筹建大观园时,花光了。
贾府建大观园,也历经将近一年,这个工程,不光耗光了黛玉的遗产和嫁妆,也让贾府的经济元气大伤,这个争荣夸耀的面子工程,埋下了不少祸端,让贾府的经济开始陷入困境,只是其中之一。
所以,元春封妃,王夫人就想趁机做话事人,踢走黛玉,让宝玉娶宝钗,是不现实的。在贾政和贾母面前,怎么开口?
前脚才花了这个孤女的钱,后脚马上翻脸不认人,不厚道啊!
而且,元春封妃,看似是给贾府续了一口气的。
作为皇亲国戚,这个时候,应该更上一层楼,趁着这个时机,看看能否让贾府后生再出几个能人,以续家族声望。
和宝钗结婚,等于断了宝玉将来和更显贵的人家联姻的可能。宝玉的对象,即使不娶林黛玉,娶宝钗肯定也是亏的。
别说贾政不会答应,王夫人自己恐怕也是在犹豫和观望。宝钗的家庭,让她看起来不是个宝玉理想妻子的人选,但让宝玉娶黛玉,她又不乐意。
所以,她的心理表现得非常矛盾,一方面,她对袭人和周瑞家的造势薛宝钗更适合嫁给宝玉并不反对,甚至是默许和纵容;但另一方面,王夫人本身的确没有明确的表态过,更想让薛宝钗来当宝玉的妻子。
她其实就是先利用一下薛宝钗,在宝玉和黛玉的婚恋中搅局,制造困难,顺便给黛玉造成阻滞和心理压力,可谓是一石二鸟,不管宝玉最终是否娶宝钗,反正不让黛玉好过就对了。
只要把黛玉拖住,宝玉如果混得好,进可娶其他的名门千金,混得不好,保底就娶宝钗,总之,不能娶黛玉。
至于贾家其他人,贾母的话事权,渐渐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但要完全否定她,也得费一番力气;贾政不乐意娶宝钗,背弃林家的托付,但想如愿娶黛玉,王夫人和元春联合起来的力量也很难抗衡。
所以宝玉和宝钗明明早就到了可以嫁娶的年龄,两人的婚事迟迟没人提,就在于各方人马的观望和互相制衡,充满了变数。
- 上一篇:10月1日凌晨!传来郎平、汤淼的最新动态
- 下一篇:小小说|屋顶上的瞭望